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他者化”色彩,闻一多以自己的诗构成对这一现实东方形象的逆向书写。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刺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他者化”色彩,闻一多以自己的诗歌构成对这一现实东方形象的逆向书写。  相似文献   

3.
西方化中所涵盖的“太阳情结”与中国化中所隐含的“月亮情结”,体现着不同化审美情趣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西方化对太阳这一客体赋予了浓厚的宗教精神,中国化赋予月亮于人性德性的内涵,分别体现着追求“崇高”与“中和”之美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不再显赫的今天,社会纪实这一特殊文体却异军突起,形成“热卖”境况。在商业语境中,报刊社敢于大胆投入资金,吸引优秀作者,进而与读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供需关系,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在文化语境中,纯文学在客观上造成的阅读障碍必然促成读者的疏离,而自由选择的结果势必是通俗热闹的社会纪实惹人青睐。  相似文献   

5.
空白与蕴藉美的存在,在文学活动的接受这一环节中,给读者创造提供了机会。沈从文的小说在思想、意境及艺术技巧等构思上都具备了空白与蕴藉的审美特征,小说含蓄而富于暗示性,追求纯与真的效果,它的解读是没有终结的,小说也便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张茹 《文教资料》2009,(35):15-17
福克纳在小说形式和技巧的创新方面成果丰硕,本文对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进行结构分析,从叙事时间入手,解读其文本四部分之间在时序、频率与时距上的变换过程,探讨福克纳叙事技巧对主题蕴含和读者审美体验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过量死亡》中存在着读者和侦探两种探案方式 ,角色和案件的设计也颇有技巧 ,作者还引进了许多其它干扰因素 ,从而造成了一种张力 ,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一种解谜的乐趣和审美的快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在商业化、市场化的特定文化语境的影响下,中国新诗走向了边缘化与个人化。诗歌因疏离了读者,也遭到了读者的彻底拒绝,面临着发展以来从未有过的尴尬与困境。诗性精神是诗美的重要体现,因此应从人文关怀视野下对新诗诗性精神的缺少进行反思。在人文关怀视野下,从真诚的人文关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探究新诗诗性精神的重构,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明月照人间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墨客笔下所咏吟的对象,在此倾注了人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人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月亮在中国象征了美满团圆,并且由月亮引出一个节日——中秋佳节,而赏月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而月亮在中国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0.
语学科是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审美体验、情感态度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生成性的一门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目标的生成?笔以执教七年级上学期人教版语教材三单元课《月亮上的足迹》并自行设计网络拓展课《月亮化》为例,谈一些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11.
李白笔下的明月有各种各样的名称,他望月、咏月、醉月,寄情明月,明月可以表达他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寄寓他失意的慨叹,明月是友情的象征,明月是他心灵自由的故乡,明月更是他审美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月亮意象深受诗人们青睐,在英汉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西方咏月诗和一些含有月亮意象的诗行不胜枚举。通过对几首英汉古典咏月诗中月亮意象的解析,以求能更好地欣赏咏月诗歌,解释诗人们的恋月情结,以及中西方诗人在自然观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审美意象.由月可联想到人的美貌,在月中可寄托人们的相思离别之情,望月可生发生命短暂、人生有限之叹,月还可以象征人的某种情感.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词中的月意象有不同的内涵:以月来寄托相思离愁;以月来咏史感怀;以月来悼念亡妻;以月来表现征夫思妇的愁苦;以月来表现美丽多情的女子。月意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隐喻了词人的现实遭遇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为中心,分析了其中出现的咏月和歌,探讨得出不同主题的和歌当中的月的不同意象,恋歌当中的月常暗示恋人的分别,故常用月传递哀伤的情感;季节歌中常用月来渲染秋的凉爽、对比夏的炎热、突出冬夜的清冷;写景歌中常将月作为自然景物之一加以描写,以月的皎洁衬托清雅、幽静的自然环境;羁旅歌中的月则常被寄予思乡之情。此外,本文还归纳了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美意识是如何通过月及咏月和歌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恋月的民族,对月的依恋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凝结为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月亮本身的特点和形象,暗合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要义,因而也便和中国人的人格、精神、气质、心理相融相通,  相似文献   

17.
六朝时佛教月意象意蕴和诗歌月意象意蕴有着某些相同之处,这使得二者的相互交融成为可能。然而,佛教与诗歌月意象的相互影响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滞后的,这种影响在唐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禅诗月意象诗意化、审美化;诗歌月意象意蕴更丰富、境界更高远,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和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8.
长安眼中的月亮是缺月 ,实际上长安和缺月是一体的 ,长安是缺月 ,缺月即长安的象征。长安觉得自己牺牲的目的是为了母亲 ,可一旦牺牲的价值等于零时 ,牺牲就成为无味的、模糊的。从而渲染了长安的悲哀与凄凉。  相似文献   

19.
李白酷爱月亮,月亮伴随他终身。在他的诗歌中,以月亮为题材的诗占相当比重。他不仅视月亮为最美的物象,还视之为最亲近的物象。明月是他心灵的寄托,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20.
略述唐诗中月文化的发展 ,边关月、闺房月等揪人心恼人意的凄苦月夜 ;江河湖海月等动人心怡人情的柔和月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