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字的"背负"之义与"背对着" "不让别人知道"之义,常常都用"背着"表示,构成一对"同形异义"词,容易产生歧义.恢复"偝"字来分担"背"字的"背对着""不让别人知道"之义,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相传,有一个牧民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是不能把马宰了来分.”说完这些话。老人就去世了.兄弟三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分法.他们聪明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3.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4.
朱元生 《初中生》2008,(9):48-49
相传,古代一牧民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不得把马宰了分.”说完就去世了.兄弟三人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分法.聪明的邻居先“借”来一匹马,这样一共就有了18匹马.于是,老大得9匹,老二得6匹,老三得2匹,还剩下一匹,“还”给了邻人.还有一个同样有趣的数学故事:篮子里装有几十个苹果,  相似文献   

5.
“表意不明”这种病句类型较典型的是歧义理解,即语句不能准确明晰表意,存有多种理解,让读者产生误解。准确辨析歧义句式,需要瞄准语句中导致病因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借字句"是较容易产生歧义,目前学界研究较少。排出"借字句"的歧义,只能通过两种手段:一是表示清楚方向;二是描述清楚所借事物的领属关系。汉语可以通过介词、特殊句式和对"借"字句中的"的"的分类排除歧义。  相似文献   

7.
在期末考试中,小颖发挥极佳,她自认为数学肯定能得满分。可是,当老师把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小颖发现有一道题竟被扣了好几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颖被扣分的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三借芭蕉扇》一文时,有部分学生认为孙悟空是"借"扇,有部分学生认为孙悟空是"骗、抢"扇。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围绕孙悟空是"借"还是"骗、抢"芭蕉扇进行精彩辩论。正方组认为"借",反方组认为"骗、抢"。  相似文献   

9.
这里所说的“借”,是指借助已有的人物形象或内容、形式,通过想象,对其进行引申和改造之后创造出新的形象或生活画面的构思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蔚 《辽宁教育》2004,(3):29-30
“读读背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教科书》重新改编而增设的“积累·运用”中的部分内容,它的选材新颖别致,有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谚语,有富于警示教育作用的格言名句,有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古诗词,有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对对子等。可以说,“读读背背”的出现,是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原有教材为考试而教、为升学而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比较单一枯燥的字、词、句的训练,转为多元的鲜活的语言积累和运用,重视了在整合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实践语言的能…  相似文献   

11.
12.
“读读背背”是新课程教材区别于九义大纲教材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3.
“歧义”在交际中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焰 《学语文》2001,(2):45-46
  相似文献   

14.
《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分析哲学的重要文献,其中提出并拒斥了"所与"神活。文章通过解析"所与"神话、消除"所与"一词的歧义、明晰"所与"来正确理解塞拉斯对拒斥所与神话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16.
“借”之妙     
“老师。陈小荣又在教室里‘大闹天宫’了”;“老师,陈小荣又在自习课上吹口哨了”;“老师,陈小荣拿人家资料也不说一声,归还时还重重地往人面前摔”……又是这个让不少老师和学生头痛的陈小荣!  相似文献   

17.
“借”枪     
王兆祥 《老年教育》2008,(10):14-15
1943年,抗日战争正处在相持阶段。日伪加紧勾结,推行“三光”政策,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迅速壮大抗日武装力量,中共山东临朐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先从敌人手中搞一部分枪支弹药,武装我抗日军民,打击日伪的反动气焰。  相似文献   

18.
“借”烟     
一天晚上,我正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着今天从电视里看到的新鲜玩意儿——一种帮助戒烟的烟。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语言的运用》(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3次印刷)第6单元专题讲解了言语行为中的歧义现象,这也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病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教材对歧义的类型和歧义的消除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探讨,但笔者认为教材中有几处例子的诠释和辨析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指出来和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20.
王红 《文教资料》2007,(1):60-61
“东”字本义自古至今有两种观点:一是许慎为代表的“日木说”,二是现代语言学家提出的“囊橐说”。本文考查文献,从中国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角度出发,认同《说文》中一说,并认为“东”字本义及其现代汉语中主要引申意义均和“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