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具有自觉的比较学意识,综合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将使中国学研究得以拓展广度和深度。把中国学放在世界学发展的总格局中进行考察,有助于认识中国学不同于其它民族学的特点与价值。在以西方学理论为参照的同时,立足本民族化,坚持自身的学术传统将使中国学的研究更有成效。比较学研究作为开放性的学批评体系,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同时强调以学性为研究的中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无不存在着思维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把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和本质,必须对体育实践中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为此,本提出了建立体育思维学的设想。章分析了建立体育思维学的意义、体育思维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体育思维学的定义以及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并对研究的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既是他源性的,又是自我的选择。现代性概念对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提供了一种可以重构学史的词源学的方法。其次在反思现代性的视野中,我们不但可以发现学史的意识形态性,发现学的本细读法的改造性利用,同时这一理论视野可以有效地解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认为:(1)中国美学史不仅是哲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而且也是审美艺术史、审美化史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2)范畴和命题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3)研究中国美学史,必须以研究主体自己的思路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构,以达到与现代美学的思维性沟通,从更深层次发掘中国美学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熹《诗经》的研究成就之所以超越前人,在于他有一套与汉唐学用经学方法解读《诗经》不同的学读诗法,他认为读《诗》应从吟咏性情入门,注意《诗》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他将读《诗]泊过程分为虚心熟读本;择各家注解,晓名物训诂;体身玩味,推类义理三个阶段,从求诗人本意入手,最终推求出圣人垂教之意的理学结论。这种从学出发的读《诗》方法,最后仍挣脱不了理学的桎梏。这是由他“格物究理”的理学目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文艺美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针对长期以来学界对于“艺美学”概念理解较为模糊的现状,在“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建设“艺美学”这一学科的现实意义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自我之见,笔认为当前提出和建设“艺美学”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即有利于美学研究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开展对话;有利于从平等的语境中,开展国际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戈宝权(1913-)是我国名的翻译家,外国学研究和乌克兰学的开拓,本重点介绍了戈氏译介和研究乌克兰人民诗人谢甫琴科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西方学理论和化语境中,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本”这一词成了一个非常玄奥的概念,本,作为学之具体表现的实体,成为批评家和学理论家批评活动和心智活动的场所,对它的理解和阐释方法,构成了西方学理论嬗变和转型的晴雨表,本以历史线性的方式,参照当代学批评理论,围绕“所指”,“能指”,“化本”等概念,演绎了学客体在批评主体那里的增生和变化,即学由作品到本到学化的转变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情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的社会科学。文章阐述了国情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出了国情学的概念、特征、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分析了国情学与其他相近学科的关系,指明了国情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几位课程学提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倡导将学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此,学批评中的叙事学理论进入了教育研究领域,并诞生了教育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东方文学"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中历来是弱势群体,"东方文学史"的编写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了模仿欧美文学史的体例和编排,在名称以及内容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通常意义上,"东方文学"包括亚洲文学和非洲文学,然而"东方文学史"里绝大部分内容是亚洲文学,非洲文学除了古代埃及文学和当代几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其他少有提及。此外,"东方文学"是相对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学"而命名的,不符"东方人"自己的立场。综合以上两点,故"东方文学"应为"亚洲文学"比较合适。研究"东方文学"的学者编撰的文学史各有千秋:除了集结了著者心血的优秀著作外,也有些编著思想陈旧,堆砌史实,互相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史观,没有重视文学和社会、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历史在运动,文学史的编写永远都是进行时。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新时期文学,经历了从伤痕文学到反思、到寻根、到新潮、到新写实等一系列演进过程,体现在力图将西方人道主义、现代主义思想引进我国,而且又表现出对回归传统的依恋。特别是新写实小说的可贵尝试,使人们把目光投入到现实主义,但这是现代化基础上的新的现实主义,是对小说现代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作者治学的得失(包括对已故台湾学者王崧兴教授之"周边文化关系"论点的理解)出发,谈论台湾文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边缘文体与文学史料的收集,外部制度与文学史实的论述,圈外事件与文学历史的分期,以及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与台湾文学史研究.本文认为,文学边缘的文体、文学外部的制度、文学圈外的事件等因素同文学发生关联而构成的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不是文学的身外之物,也不是文学史研究可以忽略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一些经典的文学史著作表明,力求客观公正地揭示文学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原则、注重文学自身发展的本体性原则、注重文学史家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性原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文学史的三维范式。《20世纪文学通史》体例新颖,内容安排周详、全面,实现了体例上的历史性贯通,文化渊源上的古今沟通以及历史性与主体性的辩证互动,更接近于20世纪中国文学本体的自身面目,充实了文学史的写作范式,是我们在本世纪初文学史写作上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5.
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与原创文学相同的地位。翻译文学对民族文学与文化的建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的书写受国际翻译学界“文化转向”的影响,对翻译文学的独特价值有了全新认识,他们从译者、译作、读者等几方面勾勒出翻译文学史的框架。但是,我们要避免走入只重视文化、忽视语言的新的翻译文学研究误区。  相似文献   

16.
在比较学与世界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的关系上,陈Chun等主编的《比较学概论》中的“比较学”定义有不绵密之处;范伯群等主编的《中外学比较史》中对歌德的“世界学”言论的阐释游移不定;雷马克所罗列的“比较学”与“世界学”之间的细密差异未必尽然;约斯特把“比较学”是“有机的世界学”的说法过于主观。从国内目前比较学与世界学研究现状看,“自觉的比较意识”从理论和方法上刻意的提出,并非仅仅是比较学学科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世界学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后不但理应如此,而且本该如此,只是学界将其冷落了。  相似文献   

17.
邺下人集团的内部活动,概括而言既有鲜明的政治性又有鲜明的娱乐性,是政治性与娱乐性的统一,表现在对人学观念的影响上,既强调学的政治功能,又注重学的娱乐与审美功能。故追求学的政治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是邺下人集团内部人活动对人学观念影响的两大征象。  相似文献   

18.
与前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相比,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其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源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深度模式的消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又演绎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特征。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勃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具有自身的特质.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神性主导品格,网络文学更多地具有物性、世俗性的特征,显示出了空前的民主性;网络文学显示出了鲜明的“超文本性“;当前的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物质载体、思维方式、创作态度和审美趣味等许多方面同传统文学有很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品的物化过程体现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的显著特征,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诗性--仪式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华文文学》作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期刊,对马华文学的引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期《华文文学》对马华文学作品的刊载,为中国大陆对马华文学的接受与熟悉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可供参考阅读的文本;后期对马华文学研究类文章的刊载,对马华文学研究的进步与成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马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