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而对升学的压力,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复杂性。具体表现是:在信心上表现为充满信心、迷惘、放弃三种类型。在心态上表现为焦虑、浮躁、易激动,“情感饥渴”,保守四种心态。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要采取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平常”的氛围.因材施教等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升学考试。  相似文献   

2.
关注理由 “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说是“竞争压力”。 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 “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里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编按]  相似文献   

3.
杨启东 《课外阅读》2011,(3):230-231
经过调查研究,课题组发现,我校初中学困生的心理现状比我们想象的要错综复杂,“执拗任性”“妄自尊大”“得过且过…怨天尤人”“破罐破摔”“自卑惊恐”“毫不在乎”“无言抗拒”等不良心态,在每个学困生身上都交叉存在。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消极心理;2.从众心理;3.逆反心理;4.焦虑心理;5.孤独心理;6.自卑心理;7.麻木心理;8.旱恋心理。在实践经验和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学困生8‘点’转换法”。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学校心理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5.
金其斌 《职教论坛》2001,(12):29-29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心理学专家发现,健康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征,特别是自卑心理,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去寻找对策,及时作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及早走出困境。一、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及时发现“闪光点”,激励上进心。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我们应当承认,人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人的先天差异与后天教育的差异,构成各类不同“型号”的人。如同各种不同形状的玉石,经雕刻家艺术加工后,就会展现出神态各异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试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外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消除,除了其本人要注重自我调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首要的是要注意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净化社会大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和挑战。将心理微系列作品运用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能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拓展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方式,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南宁市通过“依需+合时”“线上+线下”“课上思考+课后实践”等形式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推广心理微系列作品,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某些缺陷以及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暴力心理倾向。我们可以通过认知疗法与榜样干预、心理训练与修养、心理预防教育与法制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动,以行政干预净化校园周边的微观社会环境等方法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9.
杨月龙 《家长》2009,(5):27-29
成功的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的希望,这就是“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受到别人的鼓励,更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失范与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世东  张杰 《教育导刊》2006,(11):59-60
农村“留守”学生因家庭教育缺位、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行为失范。要弥补家庭教育缺位,优化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等,以矫正“留守”学生的失范行为,必须取得社会、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引导“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行为习惯,矫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李郁夏 《家教指南》2003,(10):47-48
关注初中生的心理世界,会使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更有的放矢。但愿这个“答卷”成为为父母者的警钟。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求职应聘的过程,实际是上各自能力比拼、意志较量、心理抗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求职心理,以使自己的实力和职业需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趋于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求职应聘中的“高攀”和“低就”现象,使自己找到适合发挥自己能力和发展自己实力的满意工作和单位。根据大学生求职应聘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认为,大学生要在求职应聘中理性地择业,顺利地就业,就必须把握好求职应聘心态调整的“六步曲”。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情绪上的焦虑、担心和压力.要赢得高考的成功,首先靠的是实力,但也不可忽视心理的调节及应试的技巧.保持良好的考试心态,运用正确的考试技巧是考生避免失误,获取高分的重要保证.因此,考前心理“三调整”,考时应试“三注意”尤为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90后青少年存在学习压力大、代淘;中突频、网络沉迷重、性征体相烦、不良习惯多、责任能力弱、逆反意识强、负面心态多等心理问题。本文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对“90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家庭教育的基本策略:携手走过青春期“沼泽地”,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交流,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善于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一、质疑“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人民日报》11月23日第11版上有一篇名为《教人如何教孩子,家庭教育指导师明年上岗》的报道,文中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师’既不同于家庭教师,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师。它的职能正是专门就这些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矫正一些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其家庭地域、家庭经济、个人消费、学习、人际交往、思想行为活动、心理自评、就业期望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贫困慢慢从贫困生心理淡化,不再是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障碍,取而代之的是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心理调节和择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建议要因势利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要防治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发展,完善心理救助体系;要明确自我认知,提高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小学生群体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依据“交换论”,教师要预防乃至治愈学生的心理疾病,应重视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有效的心理沟通指向打破心理封闭,缓解心理压力,破解心理困惑,增加心理能量;有效心理沟通的核心是瞄准心因,依据心机,使用心法,成就心态;有效心理沟通要以信任打开心门、以理解进入心界、以协商转化心境、以办法升华心态。有效心理沟通的个性化方法有激将法、迁移法、示范法等。  相似文献   

18.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受阻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出现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中等职校差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负面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等,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激烈的时期,了是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有人称之为“心理性的断乳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品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笔认为下列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整体保持和谐状态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心态失衡、竞争秩序失范、人际关系失调、职业心态失真等心理不和谐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认识实现心理和谐的人文内涵,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尊重个性、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人格塑造与心理疏导的关系,同时要有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从个体心理和谐到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据调查当今社会有心理疾病或人格缺陷的人不断增多,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信、积极、友善、坚强”的健康心态,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一、通过活动培养自信心自信心对于塑造成功人生是必不可缺少,自卑紧张不安的心理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在班里开展“古诗词背诵会”、“故事会”、“小画家”、“小歌唱家”、“足球明星”等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