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京 《传媒》2015,(10):32-34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区别于新闻版面和栏目的传播形式.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早期报纸副刊的内容主要是小说、杂文、笔记等,多为闲情雅致的“消闲文字”.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报纸进行革命宣传,开始将副刊用于配合新闻版面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2.
报纸副刊是对新闻版面的必要补充,其作用不仅是"补白"和娱乐,而是依靠散文随笔、诗歌杂文等文学样式,达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的目的.报纸副刊的主打篇目--杂文,则属于时政新闻与文艺手段结合最紧密的创作体裁.  相似文献   

3.
关于报纸言论 ,有一个公认的著名观点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因为 ,人们通过报纸来认识、了解和评价社会 ,言论是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最能表达编辑部观点的方式。舆论导向 ,言论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报纸副刊的杂文 ,是报纸言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报纸副刊几乎都有杂文专栏 ,有些还有杂文专版 ;同时 ,报纸副刊既要保持其文艺属性 ,又要突出其新闻属性 ,以同“杂志化”划清界线 ,杂文无疑是达到这种效果的重要的副刊文体。然而 ,许多副刊上难以读到好杂文 :或是缺乏立意、内涵平平 ,或是语言干巴、词汇单调 ,或是鸡毛蒜皮、隔靴搔痒 ;…  相似文献   

4.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把报纸文艺副刊作品称为“新闻文艺”,意谓是新闻与文艺结合的产物。报纸副刊杂文也不另外,其新闻的敏锐与文艺的美感二者缺一不可。 杂文,作为倍受现今报纸副刊青睐的一种文体,虽说是古亦有之,但只有在“五四”新文学革命后,由于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繁荣,其独立的美学品格和文体特征才逐渐明晰起来。在众多的对杂文文体特征的界定中,瞿秋白将杂文视作“文艺性的论文”的观点,因其对杂文文体特征准确的把握和简洁的表述而为人们普遍接受。1933年,瞿秋白在署名何凝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写道:“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先生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leton)的代名词……” 对于报纸副刊来说,瞿秋白这一论断更是鲜明地揭示出副刊杂文兼具新闻敏感与文艺美感的特征。笔者认为,党报副刊杂文要达到新闻性和文艺性的有机结合,必须做到敏感、分寸感和美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杂文,作为一种“杂体的文学散文”,历来在报纸副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一系列“投枪”、“匕首”式的杂文皆发表于当时的报端。纵览报纸的发展走向,以前杂文多发于日报类党报,现在,很多晚报辟有杂文专栏甚至杂文专版。《齐鲁晚报》副刊的杂文专栏名为“未了茶馆”。笔者编晚报副刊多年的体会是,晚报所刊杂文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生活的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受到港澳台海外报纸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报纸副刊进入快速嬗变阶段,从纯文学副刊变为休闲生活类副刊,副刊内容从单纯的散文、小说、诗歌、杂文、文艺评论等,变为日常消费、学习求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的年底年初,笔者注意收集阅读了上百份国内有代表性的主要报纸,发现在副刊这个领域,如今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新现象、新形式、新经验比比皆是,颇值得加以研究总结。无论是五四运动时期,还是三四十年代,副刊在中国报纸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文学史中的大批杰作,最早往往是刊登于报纸副刊的,比如鲁迅的绝大多数作品,从杂文到小说。解放后直到80年代,副刊在文化界一直是一方重镇。但是90年代情况有了一些变化,由于报刊业与出版业以及影视娱乐业的发展,一时间副刊似乎不再那么受重视,与报纸的特稿热、体育热、证券…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到来前夕———2000年11月7日至11日 ,人民日报在北京怀柔首次召开“金台杂文”和副刊研讨会 ,一批著名杂文家加盟 ,邀请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天津、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共20余人到会 ,探讨振兴杂文。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杂文研讨会主持人、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蒋元明 ,首先介绍了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的杂文 ,他说 :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文艺副刊杂文。粉碎“四人帮”以来 ,副刊杂文更是有了大发展 ,已先后结集出版了《纵横谈》、《不惑集》、《阿Q真的阔了起来》和《同志颂·小姐辨》、《风云变·警钟鸣》几本选集。前两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确有过独领风骚的时期。这大约是在广播电视欠发达时期,现如今绝对属于网络时代,建立报纸副刊平台伴随媒体互动以及报业革命,其必需性则显得尤为突出且至关重要。1.谁在先?写下了《网络时代与副刊平台》的题目,一开始,我就犹豫了:两个名词,  相似文献   

11.
7月8日,由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报纸文艺副刊好作品评选,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揭晓。这届全国报纸文艺副刊好作品评选,是受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委托,由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72家中央、省、地、市、县报、专业报、部队报纸的988篇作品参加了评选。这次评委会的组成,是由中国新闻学会和部分中央、省报的文艺副刊部负责同志或代表,以及报纸文艺副刊研究会负责人组成的。评选中,评委们对参评的散文、杂文、特写、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报纸副刊作品,进行了认真阅读、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一新华日报文教组从7月份开始和中共南京电子管厂委员会、中共金山县新农乡委员会、中共南京市江南汽车公司委员会、中共无锡市庆丰纺织厂委员会合编了四期副刊,这是贯彻工农兵方向和大搞群众运动编副刊的一种好办法.是有声有色地宣传先进典型的一种形式.这几期副刊,及时地提出了工作、思想和生活中的突出的问题.例如南京电子管厂党委编的这期副刊(以技术革命中的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为中心)上带头的杂文,它批判了当时全厂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思想倾向——人们对资产阶级专家的程度不同的迷信.它用一个三级工发明了在美国都没有的自动套管  相似文献   

13.
红花绿叶“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在副刊编辑工作中,大约永远要记住这句话。什么是副刊上的牡丹——红花?从内容上说,就是那些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表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的稿件;从体裁上说,它们大体是杂文、评论、散文速写和别的文艺作品。它们构成了副刊的主体,它们是版面的支柱。副刊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能不能准确地、及时地、有力地成为党的一个宣传武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报纸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作为报纸正刊的新闻版,完成这样的使命自不待言,而作为报纸的副刊,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恐怕就要费一番周折。副刊的主要载体散文、小说、小品等形式的作品虽然也以传播信息见长,不无引导舆论的内涵,但在引导舆论的功能上,却终究不如杂文这种体裁本身所具有的优点。杂文作为艺术的政论,是反应很敏锐、思想很活跃、情感很贴近的言论,是副刊最能补充和张扬正刊舆论导向的最佳形式。是否可以说,唯其杂文,才能更好地完成报纸副刊引导舆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杂文报》是一张以刊发杂文为主,以针砭时弊为特色的文学艺术类报纸,《杂文报》的副刊与其它报纸的副刊相比,有不同的侧重,要想编好这个版面.自己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报纸副刊的内容不能单调,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了,可是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如果编者不动脑筋,只要象中药铺抓药似的,长短合适,从分类存放的小样中各自拣出一篇杂文、散文,诗来,再加上一幅画,完全可以凑成一期了。孤立,静止地只看一两天的版面,也还算品种搭配适当,说得过去。可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没有不使读者倒胃口的。这是一种省力的、消极的编副刊的方法。怎么编副刊才好?我看除了杂文、散文、  相似文献   

17.
综观各大城市晚报副刊版面的杂文栏目,《新民晚报》也好,《羊城晚报》也好,《今晚报》也好,各家杂文有各家的特点、风格。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系统质是它的新闻性,那么作为子系统的副刊当然也应具有新闻性。有无新闻性,将决定它能否作为整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占居重要位置的有机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有无新闻性也影响着副刊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自身的功能与魅力。从副刊与报纸新闻的关系来看,要使二者产生最佳相干效应,即优化二者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二者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可体现于两个方面,一种是微观配合,一种是宏观配合,所谓微观配合即针对具体新闻的延伸补充,如结合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杂文、随笔、漫画等形式,对新闻的主题、意义加以开掘、加以强化,或对历史背景、有关知识予以介绍,予以阐释;亦可运用报告文学特写等形式对某些新闻人物作深层的、整体的反映。所谓宏观配合有两层意思,一是副刊的内容基  相似文献   

19.
王超群 《青年记者》2008,(15):43-44
早在2004年,<南方周末>就发表了<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一文,其中引用龙应台的话:"台湾报纸的副刊一个接一个消失……大陆的副刊在转型经济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副刊没落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中国新闻界开始了忧虑、反思和探索,副刊该怎样突破生存瓶颈,重获新生?笔者试从经济学与文学的双重视角,透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报纸副刊的内容不能单调,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了,可是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如果编者不动脑筋,只要象中药铺抓药似的,长短合适,从分类存放的小样中各自拣出一篇杂文、散文、诗来,再加上一幅画,完全可以凑成一期了。孤立、静止地只看一两天的版面,也还算品种搭配适当,说得过去。可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没有不使读者倒胃口的。这是一种省力的、消极的编副刊的方法。怎么编副刊才好?我看除了杂文、散文、诗、美术作品本身有待改进,求深求新以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