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萃     
《文化交流》2010,(2):42-42
蔡元培荐才 蔡元培在军阀混战的1917年1月出任北大校长。当时北大人才奇缺,从就职那天起,他就当起了伯乐。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30日—31日,由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儒学与后现代”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召开。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黄卓越先生主持了开幕式。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和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张平华(Rosi  相似文献   

3.
柳子谷(1901—1986年)江西玉山县人。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画。1924年入上海美专。1926年参加北伐,在林伯渠领导下任美术干事。1928—1930年任上海美专教授、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兼职于中央大学。柳子谷先生成名于20世纪30—40年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徐悲鸿、张书旗并誉为“金陵三画家”。200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柳子谷遗作展”和学术讨论会,这位早已蜚声中外画坛的名画家及其作品在被尘埋了30年之后才得以轰动京华;多种媒体介绍其人其画,给予高度的评价。作品不仅被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和“花鸟卷”、《1901—2000百年中国画集》、《现代传世名作鉴赏》等大型画册,而且又被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如何评价这位深受当代名人林伯渠、于右任、陈立夫、蔡元培、徐悲鸿等盛赞美誉的柳子谷先生及其画作,廖静文在“柳子谷遗作展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最具代表性:“柳先生是悲鸿的老友……是我们中国美术史上为中国画改革做出了贡献的一位画家。”其画,其人,令人景仰。其画,于右任曾对他的画技作过这样的评价:“子谷绘山水,取法宋元,旁及百家……绘人物花鸟兰竹等物,理法、技巧、意境均能得心应手。”正是因为先生有着如此深厚的艺术功力,所以,所作之画“寄妙语于素幅,出新意于毫端。”(陈立夫题辞)其人,“历经磨难,风风雨雨,心无芥蒂”。(亚明题辞)而这一切,又被程思远先生题辞的一语所涵盖:“毕生豪情萦祖国。”这个评价,可用因涉嫌“为彭德怀树碑立传”而被尘封了3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与军旅画家满键合作)来验证——这幅《解放军画报》评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壮丽史诗”的27米长卷,验证了“心无芥蒂”的柳子谷以其绘画的实践,表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总之,正如孙其峰的题辞所说:“子谷先生于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善兰竹。”因此,本刊选发了柳子谷先生的墨竹,并请柳子谷之女柳咏絮撰写了论先生画竹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漫漫 《文化交流》2006,(6):31-34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界波涌浪激,多元并争,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舞台,更是气象万千。当时,在蔡元培先生“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北大网罗众家,荟萃精英,使得一大批学博功深的名流纷纷执教北大,被誉为“一钱(钱玄同)、二周(周树人、周作人)、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五马(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马廉)等诸位教授,就是北大黄金岁月的经典组合,而且都是浙江人。令我们引以为荣的是“,五马”教授系浙江宁波人,他们是宁波鄞州邱隘盛垫村马海曙的五个儿子。一门“五马”在人文学术领域各领风骚,这在北大历史上是绝无仅…  相似文献   

5.
罗珍 《文化学刊》2008,(2):38-47
顾颉刚先生的民众文化研究,研究者一向认为是其研究古代史的辅助或曰取径。但笔者认为:从其研究民众文化的缘起看,是秉承北大蔡元培校长的扩大国学范围至民间的歌谣、风俗等的倡议,所以,他对民众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从属于国学的范围。在其对民众文化的调查、研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民众文化与圣贤文化为传统文化一体两面、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的民众文化观。所以,顾颉刚先生民众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顾颉刚的民众文化观及其研究民众文化的模式,预设了当今史学界对历史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是现今民众文化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关于王国维的死因 ,邓云乡先生在《吴宓与王国维——静安先生自沉实录》一文 1中是否定“殉清”说 ,而赞同“殉文化”说的 ,拙文《也谈王国维的死因》2 (以下简称“《也》文”)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中国文化之遭遇“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至 1 92 7年已有“数十年”,“殉文化”说既无法回答“为什么王国维经此‘数十年’不死而到 1 92 7年才死”的问题 ,也无法回答对王国维遗书中“再辱”之语“该作何解释”的问题 ,而“殉清”说则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最近 ,邓先生又发表《静安先生死因之谜——奉答蔡仲德先生》一文 3(以下简称“《答》文”) …  相似文献   

7.
启功先生的墓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这是启功的内侄、侍奉启功30年的章景怀先生精心擘画的安置。今年6月30日,启功先生的忌日上午,在“老师走好”的祝福中,景怀先生将启功的骨灰盒缓缓送入墓穴。盒内与启功同在的是师母几件日常用品和二老的合影——刻画在有机玻璃上的合影。师母病逝于我中华民族“浩劫”中的1975年,骨灰荡然,只好这样退而求其次了。不过即使没有骨灰合葬也了却了启功的心愿:师母逝世后,启功先生有《痛心篇二十首》倾诉苦情,最后茫茫然祈求:“爹爹久已长眠,姐姐今又千古。未知我骨成灰,能否共斯土。”(启功“自幼呼胞姑为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中国有两位杰出的教育家。一位是蔡元培先生,恂恂儒者,胸怀宏大,在军阀时代,创办北京大学。招收女生,首开风气;聘请教授,新旧并蓄;对中国教育有开山创基之功。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高风亮节,廉洁自守,在对日抗战期间,主持浙江大学,颠沛流离,而仍弦歌不绝,以至人才辈出,功不可灭。  相似文献   

9.
陆梦婷 《文化交流》2012,(11):63-66
今年是张元济先生诞生145周年。张元济,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和文献学家,对我国文化教育及出版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清末与蔡元培同中进士。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董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著有《校史随笔》等。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  相似文献   

10.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33年倡议创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蔡先生曾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当时通过收购、发掘、调拨,集中了全国第一流文物珍品二三十万件,其中包括绘画《历代帝王像》及司母戊鼎等稀世国宝。1949年新中国成立,首都定为北京,原国立中央博物院也于1950年改为国立南京博物院,但仍为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直属中央领导。1954年9月归属江苏省政府。  相似文献   

11.
释“”———兼论《公》中之“公”自保利博物馆 (polymuseum)收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公”以来 ,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学界于其铭文读释和文物价值 ,大部分已取得一致看法 ,唯有个别文字的读释尚存在分歧。如“公”之“”字 ,李学勤先生释“”为“遂” ,裘锡圭先生读为“豳” ,美国学者或以“X”代之 ,以示不能确定。近来 ,刘雨先生著《豳公考》一文 ,认为该字应读“豳” ,“读为‘遂’肯定是错误的”。①笔者近期亦对此字进行了一番分析比较 ,并考稽史料 ,发现该字实为“燧”字 ,青铜器应称为“燧公”。李学勤先生…  相似文献   

12.
癸酉日食说     
关于“日夕又食”或“日月又食”卜辞,已有很多学者讨论过,其情况在胡厚宣先生1986年发表的《卜辞“日月又食”说》文中有详细介绍①(本文未注明出处的均参见该文)。事情的缘起,是1925年天津王襄先生印行《簋室殷契徵文》一书,其卷首“天文”第一片,王氏释...  相似文献   

13.
都市花园     
40位中华文化名人雕塑将“落户”世纪坛40位由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著名文史哲专家提名产生的文化名人雕塑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落户”。日前,首尊文化名人雕像——郭沫若先生的雕像小样在世纪坛亮相。将安放在中华世纪坛三层环廊内的40尊中华文化名人包括:老子、孔子、司马迁、司马光、蔡元培、孙子、马寅初、管仲、邓稼先、张衡、沈括、徐霞客、李四光、贾思勰、李时珍、林巧稚、祖冲之、华罗庚、蔡伦、黄道婆、李冰、詹天佑、梁思成、屈原、李白、杜甫、李清照、关汉卿、曹雪芹、鲁迅、茅盾、郭沫若、吴道子、齐白石、徐悲鸿、王羲之、  相似文献   

14.
蓝屿 《文化交流》2006,(6):26-30
2000年9月30日上午,正在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观光团的海盐县特种纤维织造厂厂长赵荣华的手机突然响起,一个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声音传来:“是荣华吗?”赵荣华不由一愣,脱口而出:“哦,是先生。”“先生”,是原浙江海盐衬衫总厂职工对有着中国企业改革第一人之称的厂长步鑫生的习惯叫  相似文献   

15.
校长的午餐     
杨祖佑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校长。在他的任内,该校从1998年到2004年的短短7年间,先后有5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学校声名鹊起,也因为这个原因,杨祖佑被人称为“伯乐”。  相似文献   

16.
“2-6模型”的基本概述是:世界史每800年可以被视为一个阶段,每一阶段前200年为冲击期,后600年为繁荣期。在为世界史建立某种“体系”方面,西方有马克思的“历史阶段论”、汤因比的“挑战-应战周期说”,斯塔夫理阿诺斯、斯宾格勒、雅斯贝斯等也都有自己相应的学说;中国则相继有吴于廑先生的“三次游牧大冲击说”和赵林先生的“四大历史形态说”等。但这些学说都因为预设了过多解释性“理念”而难脱不够客观之嫌。“2-6模型”则是基于时间模式的描述性而非解释性模型,旨在提出一种更客观的世界史叙述角度和史料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7.
00 2年的 1 1月 2日是享誉海内外、令人敬仰的宋学泰斗漆侠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 ,为纪念漆侠先生和推动宋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和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于 1 1月2——— 3日在河北大学共同举办了漆侠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宋史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 ,河北大学有关部门、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省教育厅的领导 ,以及漆侠先生的弟子和子女共一百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漆侠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由河北大学副校长哈明虎教授主持 ,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教授 ,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郭金平先生 ,河北省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和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奠基人张元济,两人志同道合,相交半世纪,为中国近现代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自觉担当时代责任的社会精英和民族脊梁。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接到日本千叶工业大学中国史教授安野省三赠送的他的数篇学术论文。其中题为《中国的异端·无赖》的论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安野先生专用一节谈了他之所以谈“入墨”,即中国通行所说“文身”,是因为相田洋先生在《东洋史研究》上发表了《红巾考》的论文,谈到了红巾军“入墨”的独特作风。安野先生感到不够,便又补充了一点。可见,“文身”对日本汉学家来说,也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安野先生考证说:“文身”是作为“黥刑”起于周代,在前汉文帝时代被废止。魏晋南北朝又复活,唐朝的法律上未见到。五代后晋天福三年,“文身”作为向边境发配的犯人向其脸上用墨汁刺字的新奇刑罚又被设立,从此以后至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文身”一直存在继续着……安野先生举了南宋庄绰《鸡肋编》中“张俊一军”择卒之少壮长大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这条史料,用此来表明宋代“文身”为无赖之习俗。  相似文献   

20.
在杭州植物园内玉泉路1号,有一幢绿树围绕的中式花园别墅叫“马岭山房”,前为平房,后为楼房,黑瓦粉墙,泥壁木地,另有大小花园、附房若干、井一口。这是80年前蔡元培为长女威廉出嫁而资助建造的新房,也是父女深情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