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解读自闭症的"心理理论缺损假设":认知模块观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习得机制的论争,特别是模块论与一般学习理论之间的论争,是近年来认知发展机制研究领域最为炙手可热的论题之一.而其中关于自闭症患者ToM发展异常的研究,已然成为这一论争的一个重要场所.本文试图基于来自自闭症儿童ToM发展研究的相关证据,论述模块论假设在解释这些事实上的效能及来自反对阵营的质疑,并尝试探悉该理论路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文化适应问题,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发展不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都已关注到这个问题。儿童心理成长论是寻求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适应解释,是基于中国传统的教化成人理想,依循中国传统中“社会→自我”的成人模式,重视中国传统心理学渐染说的成人方法。成长论主张积极有为的发展观、重视人为性在儿童发展中的张力、主张儿童在乐群和善群的环境中成长。  相似文献   

5.
对福多的“心理模块性”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其思想的理论来源,以了解福多“心理模块性”思想的形成过程。考察表明,福多正是在复活了加尔的模块理论的基础上,并沿着乔姆斯基所开创的道路,才进一步提出了“心理模块性”思想。  相似文献   

6.
"模块心理学"的挑战:反"文化心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的“文化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Mind)本质上是社会文化塑造的产物。本文试图依据“模块心理观”——它假设人的心理实质上是许多功能上独立的单元(即模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对这一心理学主导观念提出挑战。论文表明,文化的变异性、种族的差异性其实是最不重要的;正是心理的模块性(如语言模块、生物模块、心理理解模块等)使得表面上看起来的文化差异下面存在着普遍性人性。  相似文献   

7.
李立 《辅导员》2010,(20):26-27
一、引言 心理理论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自1996年Russell首次提出二者关系理论以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后,许多研究者运用实证的方法证实二者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的“领域普遍”发展观尽管有其合理因素,但它那过于普遍化的阶段和结构概念需要进行新的调整;而以模块论为代表的“领域特殊”观则因过于极端而成为一种狭隘的领域特殊观。研究表明,对于认知发展研究来说,一个关键的方法学问题就是要找到一条既能优化皮亚杰普遍发展观又能克服极端领域特殊观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儿童发展观上的领域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简要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发展的阶段、理论解释以及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如:道德发展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律道德、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情绪归因判断等;二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相似文献   

11.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其观点和思路很大程度上源于禅宗学说。“童心说”中最为关键的三个问题,即何为“本心”?为什么反对“闻见道理”?为什么主张“无人不”?都可以在禅学中得到相应的解释。但是,禅学也并非“童心说”的唯一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2 groups of 5–8-year-olds were examined in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developing relations between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and an awareness of the individualized nature of personal taste,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a maturing grasp of the interpretive character of the knowing process. In Study 1, 20 children between 5 and 8 all behaved in accordance with hypotheses by proving to be indistinguishable in their already good grasp of the possibility of false beliefs and in their common assumption that differences of opinion concerning matters of taste are legitimate expressions of personal preferences. By contrast, only the 7- and 8-year-old children gave evidence of recognizing that ambiguous stimuli especially allow for warrantable differences of interpretation. Study 2 replicated and extended these findings with a group of 48 5-8-year-old subjects, again showing that while 5-year-olds easily pass a standard test of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only children of 7 or 8 ordinarily evidence an appreciation of the interpretive character of the know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72名3至4岁幼儿为被试,通过实验法考察了语言干预法、假装游戏法、言语假装游戏结合法这三种心理理论干预法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干预方法均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但言语假装游戏结合法的干预效果最好.教育者应该在让儿童进行假装游戏的基础上给予言语引导,帮助幼儿在假装游戏中更好地领会他人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乐心说漫论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由道德教化说向乐心说转化的过程,认为乐心说具有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倾向,其审美内涵包括:消闲之乐,宣泄之乐和适兴之乐。  相似文献   

15.
心身问题是心理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出现了几种关于心理的唯物主义理论,它们是哲学行为主义、同一论、取消论和功能主义。本文分析了各种理论的合理之处,并指出了它的不足。本文作者认为当代的理论趋势是非还原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是否能真正反映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否较好地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以及是否遵循了科学的课程编制方法指导,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质量。为此,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明确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确定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编制方法,便成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必须解决的三个理论问题。学术探究性、建构主义、课程审议可分别作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本质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错误信念认知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发展心理学家常常通过儿童对他人信念的认知来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本研究以两项错误信念任务、家庭环境量表及同伴提名法为研究工具,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和幼儿同伴关系特征,探讨家庭和同伴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为4岁.(2)同伴地位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显著影响.(3)社会偏好性、家庭亲密度、家庭矛盾性和家庭娱乐性均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通过正确的教育和网络的支持,有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存在一些缺陷。作者提出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应分为:动物思维阶段、初级思维阶段、中级思维阶段、高级思维阶段;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经过四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对语文教育的跨越发展可提供三个方面的理论支持:6岁的儿童已具有了较强的学习母语的基础;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应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晚期三大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洛伊德是当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心理分析大师。他晚期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说、自我、本我、超我说以及道德与文明是压抑人性的产物等三大理论,对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中泛本能主义、神秘主义、悲观主义等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心理理论的获得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理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者们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除了对心理理论的获得与个体差异的研究外,有些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有关心理理论使用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者发现获得了心理理论的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去使用这一能力;而且不同的个体在如何使用心理理论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