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实际上,学生如果对数学概念没有本质上的理解,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不仅会出现乱套公式、乱运用定理的错误,而且也会影响该概念的进一步学习及后续其他概念的学习,进而影响到整个数学概念体系的建立.在数学教学中,往往遇见这样的事情,提问学生概念时,学生往往用自己的理解表达概念的属性.这是概念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假性理解.数学概念学习中的假性理解介于正确理解和错误理解之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的基础差,缺乏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做过的问题一做还错.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方法没有理解到位.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理解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数学理解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讲、模仿和机械训练.学生一时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但不知其来龙去脉,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许多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这样的现象:数学问题的思路清楚,可是计算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学生也对运算问题头痛。不仅数学教师抱怨学生运算能力差,而且理化教师也在抱怨。可见,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影响了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学习。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与广大同仁探讨。一、成因分析1.概念生疏,定理模糊。所谓运算就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基础太差,题目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做。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定义(定理)——定义的说明(定殚证明)——例题——练习”还足教学的常态。重点在例题、练习的讲解,占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不注重对定义、定理发生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使数学比较好学?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的概念和定理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数学的证明要进行逻辑推理,做数学题需要掌握概念、定理和方法,这些使得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比较难学。通常的数学教学一开始给出数学概念的定义,接着写出有关的定理,然后对定理进行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的概念和定理,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学生不知道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不知道定理是怎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而且要重视我们课堂教学实践。数学是一门演绎推理学科,定理的推理或概念的理解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有些较难的概念,从表面上看,初中生难以理解,然而通过自己一步步推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这些知识,掌握也会很牢固。通过展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一、营造和谐实践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通常是采用教师讲解数学知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实际上,学生如果对数学概念没有本质上的理解,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不仅会出现乱套公式、乱运用定理的错误,而且也会影响该概念的进一步学习及后续其他概念的学习,进而影响到整个数学概念体系的建立.在数学教学中,往往遇见这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关系到学生对于概念、定理、题目的理解和掌握.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薄弱,存在着浅阅读、审错题、概念混淆等问题,且课外的数学阅读量也是非常低的.为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改进方法,对症下药,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课题组开展同课异构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融入数学三种语言转化创设问题串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培养学生优化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知识结构及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探究能力等都具有现实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阐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4种有效途径:理解概念定理,总结规律方法,探究知识的延伸,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应用等.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平时做题时总是抱怨自己太“笨”,思路来得太慢,逐渐丧失自信心,最终在学习中难得上进。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数学只须熟记概念、定理就算到达了学习的目的。这也是因为学生对低年级的学习方法太熟悉,尚未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学应变能力 ,也称数学机智 ,是指学生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 ,思想活跃 ,能迅速产生思维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学生数学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理解概念实质 ,培养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教师应从概念教学抓起 ,促使学生理解概念实质 ,辨析新旧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认识知识结构变化的依据和特点.例如 ,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 ,可以把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与之比较 ,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如学习扇形面积公式S= lr时 ,可以与三角形面积公式S= ah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把扇形看作底…  相似文献   

13.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在高师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停留在初级高度上,难以形成深刻、广泛的知识迁移,甚至使学生盲目学习数学,文章尝试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概念图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一、现象:教学设计先行下的数学认知偏差处理 任何认知活动都可能产生认知偏差。就数学课堂这个特定环境而言,在师生对话中产生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在学习中错误地理解了定义、概念、定理等,从而与正确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另一种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发形成了一种对概念或定理的正确认知,认知本身没有科学性错误,但这种认知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偏离了这节课正在进行的教学的主题,严格地说,这种认知偏差实际上只是认知偏离。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反应形式。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学科中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元素,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运用的前提。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运用、发展和创新。数学概念既有概括性又有抽象性,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概念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一、充分理解概念有利于记忆如果学生对概念能充分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去记忆,即意义识记。就是把对新概念或定义能涉及到以前学过的概念或定义加以分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家盖尔鲍姆说过,一个数学问题如果用一个反例予以解决,给人的刺激犹如一出好戏剧。同样,运用反例会把数学中某些概念的本质特征以及定理的相关条件突出地衬托出来,使学生对比相关概念、定理结论反思自己的误解,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和定理深层的掌握。而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前提数学是由数学概念、公式、规律、解法、类推、应用以及贯穿其中的数学思相方法构成,这些是学生的学习核心内容.教材中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数学思想理念植入到数学概念、公式、规律、解法、类推、应用以及贯穿其中的数学思维方法中,让学生在概念公式的应用中领悟解题技巧,实现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到提高.构建概念、公式、规律、解法紧密联系的知识框架体系,进一步用科学方法去探究创新,在不断探究中总结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牢固掌握概念、公式和规律,进一  相似文献   

18.
夏志强 《成才之路》2014,(24):65-65
正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数学成绩比较差。那么怎样搞好实践数学教学,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呢?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定理和问题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借鉴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阅读训练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有关数学概念。对容易混淆的数学名词、术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加以区别比较。如"增加到"与"增加了""除"与"除以"等,对于这些关键词,教师教学时  相似文献   

19.
建构理论可以解释很多复杂的数学概念,并对学习这些概念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法。建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一些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并应用这些概念去证明定理、举例说明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角色扮演法属于情境教学的一种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充分体会数字之间的关系,在相应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加深对基本定义、概念、定理、公理等的理解。角色扮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他们的能力,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