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通过报告文学批评,积极培养报告文学作者,发展与壮大作者队伍,是茅盾报告文学批评的又一特色.茅盾对文学青年的成长一贯是非常关心的.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当报告文学这一新型的战斗文体长足发展的时候,他的作者队伍还不够壮大,力量还比较单薄,茅盾更是把积极培养文艺新兵,当作了重要的工作.他曾骄傲地宣称“铁一般的事实”,“文坛上加入了大批的生力军”;他高度赞扬这些“生力军”是“最坚实的战士”,“最可贵的新生力量.”他热情地欢呼中国文艺的后备军正在“大量地产生了,培养了”.他认为这将是“中国抗战文艺运动中最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李白以浪漫的、大气磅礴的诗歌闻名天下,但对于他的乐舞批评理论与观念,人们却知之甚少。李白的乐舞批评观念与他的人生观念、诗歌创作观念是一致的。这个观念就是:“万事贵天生”、“万籁各自鸣”。他推崇的乐舞是具有老庄气质的“天乐”。他认为:“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译自P·亨纳德编《什么叫批评》一书(印第安那大学1981年版)。W·C·布斯,美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芝加哥学派后期代表。他的《小说修辞学》被美国批评界誉为“二十世纪小说批评的经典著作”。《批评文化》是其晚期文章。我们从中可了解布斯对“批评”独特的认识和美国文学界,作者、读者、批评者在商品危机中的分裂。这对商品经济中我国文坛的情况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师生之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是新世纪涌现出来的颇有锐气青年文学批评家,他的批判精神的资源来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原则及其鲁迅的批判精神。他的批评风格是真诚的,也是深刻尖锐的,他有着强烈的人文意识。他对于当下中国文坛的贡献在于不留情面地批评了被商品经济所扭曲了的所谓名家作品。指出了这些大名鼎鼎作家和批评家的“消极写作”和“流氓批评学”的消极性和腐朽性,揭露了我国当前文学的真相和精神病象。  相似文献   

6.
批评的艺术     
没受过批评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前一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这一新概念,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专家关鸿羽指出,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他表示,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对孩子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哪怕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吴培显先生的《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是一部倡导“新人文主义批评”的理论著作,是建立在以对当代文学的宏观把握为基础,以诗史思有机融合的批评标准来解剖当代文坛上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个案,也在个案剖析中让诗史思有机融合的准则得到证明和检验上的。无论从理论框架还是从批评实践上来看,都具有一种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普遍性意义。但从批评应用对象来看,作品对抒情文学的的分析不够;从具体的批评层面上看,也有着重内容而轻形式的现象;而从其评论标准来看,亦应在诗史思三维中凸现诗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建军是新世纪涌现出来的颇有锐气青年文学批评家,他的批判精神的资源来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原则及其鲁迅的批判精神。他的批评风格是真诚的,也是深刻尖锐的,他有着强烈的人文意识。他对于当下中国文坛的贡献在于不留情面地批评了被商品经济所扭曲了的所谓名家作品。指出了这些大名鼎鼎作家和批评家的“消极写作”和“流氓批评学”的消极性和腐朽性,揭露了我国当前文学的真相和精神病象。  相似文献   

9.
“七一五”政变后,因种种原因,茅盾脱离了实际的革命斗争转向文艺战线。1933年《文学》创刊后,茅盾又把目光投向文学批评方面。由于国民党当局对进步文艺进行围剿,茅盾从事文学批评的外部环境极为恶劣,在对作家作品评论时有较多顾忌,不能畅所欲言,只能寓政治思想于文学批评之中,同时他还要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压制,对不良创作倾向和文坛风气予以抨击,这都使得茅盾在《文学》上的批评具备了与此前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批评学生的艺术主持人桑园:树木需要施肥浇水,也需要扶苗修剪;树人需要关怀爱护,也需要批评帮助。怎样扶正幼苗修枝剪杈是园艺师的技术,如何批评学生帮助其改正缺点则是班主任的艺术。“形象喻理”与“放他一马”蒋念根(浙江省淳安县汾口中学):形象喻理可以把抽象...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先驱人物,郁达夫的批评不仅是有自觉意识的,而且还是有明确的文学理想支撑的。从踏上文坛起,郁达夫就意识到批评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进行的文学批评、文艺批评无不是有的放矢的活动,他是在自己对文学、对批评的明确看法引导下与时代、与文学潮流展开对话的。率真、宽容、同情是他批评意识的三大特点,这三者与郁达夫接近文学作品并对之作出反应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更应视作郁达夫与作品主体交流时所显示的思考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一种负面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罚的体验,而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知错悔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心理研究表明,学生挨了批评就产生抗拒心理,是极自然的心理反应,即使明知“其错在我”,一旦挨了批评,心理总觉得不是滋味,本能地对批评产生抗拒心理,批评的效果就等于零。因此,为了使学生理智地接受批评,班主任必须具备“化抗拒心理为进取心理”的某些技巧。一、给学生留有“心灵的避风港”有的教师批评…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形式批评,立足回到文学自身。对“文字”的批评,是他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所说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他认为文字创造应该完全;“文字”运用与言语运用可以实行转化,提出以口语造“意境”;“文字”与言语转化的中介就是作者的深切体验和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梁宗岱以诗人气质和诗人身份参与批评,形成诗化的批评文体。他引进西方象征主义的同时融会中国古典诗学,形成了自己的批评观点。他针对新诗发展流弊,以“纯诗”为中心,为新诗朝着“现代化纯正方向”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文坛论争中出现了浓重的个人情绪化倾向,这与文学批评的使命和游戏规则格格不入。文学批评的使命是对文学对象的说明、阐释和判断。文学批评的游戏规则用哈贝马斯的沟通原则来说就是真诚性、真实性和正当性。个人情绪化批评以宣泄个人情绪为旨归,不以准确反映文学事实为追求,它必须借背离和歪曲批评对象的实际,不遵循文学批评游戏规则和批评操作规范,才能满足个人情绪需要,在本质上是非真诚,非真实和非正当的。个人情绪化批评为害甚烈,必须综合治理以净化文学批评。对策是批评的他律和自律。他律是批评家对个人情绪化批评的严肃批评,自律是批评家“审己以度人”  相似文献   

16.
在北宋文坛上,王安石的阅读批评体现在诸子著述上,他识同辨异,表现了纳诸子之学人儒的思想立场。同时,他的性情合一说落脚点在经术,而不是文学的“性情”。这都影响到他为文应当补世、适用的文学政治观。  相似文献   

17.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①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学生感到的只是苦涩却压力;而一味的赏识,尤其是廉价的表扬,也许是“温柔的杀手”,助长了学生的盲目乐观。只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度的批评,对学生的长处进行适度的表扬,表扬和批评适度并相互结合,才能促使学生顺利发展。②商讨——热情的批评。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去帮助和引导学生,使他感到教师的诚恳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既然是批评,那措辞自然是严厉的,气氛自然是紧张的,被批评的人必定很不愉快。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老师的批评使学生无法接受,尽管他的批评是对的。有些老师的批评甚至使人感到委屈,感到不满,感到气愤,批评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搞僵了关系,疏远了师生感情。如果老师能用建设性方式和感性的爱心批评教育学生,那么,在“即将来到的日子”里,必定有一轮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积极尝试建设性批评。批评可以是破坏性的(使得受批评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及其新诗批评,在确立现代新诗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方面,为世人所瞩目。究其本质,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并非“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譬儿”,在他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内核。其诗歌“三美”的倡导,是传统诗歌理论基础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是现代诗歌审美理念的建立;他对新诗的批评乃至对某些诗人、诗作的否定,以及诗歌创作以“时代”、“民族”为经纬的倡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