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教学的意义就是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双重功能;也应该肩负着个体“渴望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社会“期待着个体成为有创造价值”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获得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以智慧型创新人才为主流的社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智慧。因此,"转识成智"成了课程与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实现"知识人"到"智慧人"的转变;释放人的天性,实现个体精神自由;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实现课程与教学中的"转识成智",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个体认知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二十一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因此,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大  相似文献   

5.
<正>知识的双重价值表现为其使用价值和自身价值。若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就实现了它的使用价值。同时"知识在被发现的过程中,人的理智精神的付出,成为它自身的价值,蕴涵着促进学生理智和精神发展的持续长远的作用力"。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先挖掘出知识的使用价值,才能进一步利用知识本身的价值。全国著名小学语  相似文献   

6.
冯巧青 《成才之路》2009,(16):53-53
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为后续发展作铺垫。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发展,教育活动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改革创新的共同追求。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却发现,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操  相似文献   

8.
借鉴知识社会学"知识人"假设,以教师、知识与研究三者关系为逻辑起点,构建教师"知识人"多维角色:知识的生产者、阐释者与转化者,并以此分析美国"教师研究"思想,即教师研究作为实践探究、作为教学识知方式、作为社会探究.研究发现,知识转型的历史力量是美国"教师研究"思想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该成为知行合一的"知识人";"探究"最终应成为教师自身经验与教育目标、社会文化及价值有机融合的方式与过程,成为教师了解自我生命个体、实现专业认同及社会福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术性是大学教师角色的内在品性,但不同教师对角色的认同和选择存在不同价值取向,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学术人"取向关注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发现和创新,"教学学术人"关注青年教师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创新与传播。两种取向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和现实问题。现代新型"学术观"成为两种价值取向整合的基点,也成为平衡"专业学术人"和"教学学术人"张力的逻辑归旨。因此,把握大学青年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构建公平的青年教师学术职业评价制度,强化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衔接,完善青年教师分类培养体系等,是重构大学青年教师"学术人"角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任务.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在深人领会这种"双育"一体的要求后,要认真将之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双育"一体的教育模式的独特价值,同时也认识到教学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亟需采取必要措施,尽快解决并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实质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格.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而如何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一切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学到有关的知识技能,而且也能通过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本身的教学和人格等,学到不同的关于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的价值的看法.初中数学课程"心理化".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90):44-45
<正>中学数学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六个方面。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是"打开思维的金钥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动因。"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才有可能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已有30个春秋。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斯基曾经说过":在教学中应该保持智力发展与道德发展的统一"。这就是说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不能设想一个缺少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能够成为一个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也不能认为一个道德品质欠缺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说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  相似文献   

15.
知识是教学用于培养人的内容,它形成学生理解人生、世界意义的心智框架,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涵的丰富程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人化的程度.因此,反思知识与人的丰富的意义关系,寻求知识"本真"形态以及"本真"意义,是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具有客观的存在形式和主体化存在形式.客观知识被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智慧、情感价值态度后就成为主体化知识.主体化知识包含客观知识的内容和技能、智慧、价值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内涵.教学要培养"真人"就必须以完整而丰富的知识内涵去营造一个知识与人交融的场景.教学理论要研究主体化知识的形式以及内涵,研究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以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化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应有的"生命意识";遵循生命的基本特征,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尊重生命发展的自主性,彰显生命的个性与创造性;促进师生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不断实现.实践中要正确地对待"知识",重视个体生命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处理好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全面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知识观转型与高校实践教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知识价值的看法、知识内容的认识、知识获得和知识评价的观点正在发生转型.知识观转型作用下的高校实践教学变革的途径是:实践教学目标着眼于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全人发展;实践教学内容体现非理性因素参与并关注默会知识的教学经验;实践教学形式以做中学为指导的多样化组织形式;实践教学评价体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数学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如何建构有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为后续发展做铺垫。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影响和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亲密联系的。任何富有创新的思维要加以深化、发展,必定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得以成功或提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一、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我们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