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涛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5(6):408-409,440
关于信息的定义很多,据1973年统计,公开发表的信息定义约有39种之多[1],有的从"产生信息的客观对象"或从"接收信息的认识主体"来定义,有的从"信息的发送、传输、接收的统一中客体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义[2],可是至今对信息还没有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2.
龙燕春 《现代情报》2006,26(5):66-67,70
信息构建的本质连对客观信息的搜集、集合和分离。某一变化并不简单等于信息,只有客体信息的变化.通过某种途径、手段和方法作用到主体。才构成了信息。信息构建在流通中形成,所以,信息构建的本质定义应该是相对于主体而存在的客体信息变化。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势     
王如起 《情报杂志》1990,9(4):50-53
[一]引言我们先提出两个问题:(1)信息通讯能够实现的自身前提是什么?(2)信息通讯的实质目的是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实现信息通讯的前提,但不是“自身”前提;服务于人类的经济生活及日常社会生活是信息通讯的目的,但不是其“实质”目的。我们认为:这个自身前提就是事物之间永恒存在的信息差异,简言之就是信息的不平衡性,我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信息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春  张安珍 《情报杂志》2003,22(7):25-25,24
经济信息的本质是经济运动的客体与对经济运动反映的主体意识的高度统一体。那种认为经济信息的本质为“物质论”、“精神论”、“中介论”与“动态论”的观点,虽有正确的一面,但也有不妥之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搜集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信息定义的各种说法,逐一剖析了这些说法中包含的各种信息属性因素,然后归纳出的几种信息定义类型加以评述,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如何研究信息定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信息定义。全文分五部分:一、众说纷纭话“信息”;二、信息定义的几种归纳法;三、信息属性因素的剖析;四、由通讯理论的“消息”到思维模式的“信息”;五、用信息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信息定义。文后附录关于信息定义的各种说法85条。  相似文献   

6.
认为网络信息的价值建立在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基础上。从主体需求分析,网络信息的价值可以分为个人价值、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一种资源,网络信息还具有包括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内的客体价值。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网络信息的主体价值和客体价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将企业信息服务模式中信息提供方和接受方分别称为信息服务主体和信息服务客体,从信息服务主体的角度对国内外企业信息服务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站式”企业信息服务模式,并分析该模式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寻政府惠农信息在自媒体“小世界”中的传播特征,提升其传播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信息保障。【方法/过程】运用Gephi软件形成惠农信息传播关键词聚类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向乡村村民、自由职业者和基层干部发放的问卷进行变量和样本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发现惠农信息在“小世界”中的自惠性、自为性和自助性传播特征,进而从主体行为引导,客体内容建构和平台运行规制等方面对惠农信息传播效能进行优化。【创新/局限】构建了主体行为“同心圆”优化模型,客体“全信息链”优化模型和平台规制“漏斗”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立足信息生态视域,研究主体—客体—时空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生态的动态演化,通过不同维 度的网络舆情文化引领方式及机制,促进网络舆情生态化发展,为网络舆情监管与治理提供新思路,推动网络文化 生态建设。【目的/意义】对网络舆情主体、客体、时空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进行描述,并以此构建网络 舆情生态的全景模型。依据网络舆情生态的研究维度提出主体引领、客体引领及时空环境引领的文化引领维度, 并提出相应的文化引领机制。【结果/结论】针对主体—客体—时空环境三个维度,分别提出文化育人机制、文化服 务机制及文化创新机制,对网络舆情治理及网络文化生态建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创新/局限】创新性地从主体— 客体—时空环境将网络舆情生态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推动网络舆情治理及文化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是政府机关在公开其拥有的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客体则是政府所拥有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实现信息商品价值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永哲  金享权 《情报科学》1999,17(1):37-39,48
我国的信息服务产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信息商品价值实现问题的讨论,有助于促进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市场环境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实现信息商品价值的条件问题,其目的是促进信息商品化和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建新 《现代情报》2016,36(7):7-12
[目的/意义]高校农业科研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信息服务的主体、客体和服务方式都不尽相同,面向高校农业科研的信息服务方式机理,应务必理清。[方法/过程]首先是明确农业科研的过程;其次是分析面向农业科研的信息服务的主体、客体及其服务转换;第三是探讨面向高校农业科研的服务方式及其机理。[结果/结论]通过对高校农业科研4个阶段的信息服务主体、客体、服务方式及其机理进行分析与研究,优化农业科研各阶段的信息服务方式,提高高校农业科研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万欣 《情报科学》2006,24(4):505-509
本文通过对ALA的信息素质定义、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信息素质的层次模型、七柱模型以及图书馆使命的分析,得出了高校图书馆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的结论。基于此,作者分析了作为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虚拟世界中调节人们信息关系的主要手段是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但信息礼仪作为调节主体信息行为重要手段的作用被人们所忽视了,信息礼仪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研究和实践.文章首先阐述信息礼仪、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各自概念,然后从集合关系视角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各类信息主体信息行为“合礼”“合理”和“合法”提供了一个行为定性框架.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创新与认识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知识创新是认识的最高本质,是我们认识活动的前提.认识主体通常采取复制、再现和生成客体信息的知识创新形式,选择客体信息的知识创新形式,对客体信息的经验知识创新形式和对已有认识的反思知识创新形式,超经验知识创新形式四种最基本形式,获得客体新的本质和规律.四种最基本形式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且其中还都渗透着认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是政府机关,权利主体是社会公众,其客体是政府公共信息,法律应明确界定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力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使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成 为国家理政治国的重要工具。具体立足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的构建方法与过程。【目 的/意义】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构成维度,具体包括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及时空维度;其次基于网络舆情生态的 不同维度,分别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知识图谱及网络复杂性分析法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最后,以“重庆 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生态多维图谱构建做进一步解释说明。【结果/结论】分别从主体图谱、客体 图谱及时空图谱揭示网络舆情生态的动态变化及演化规律,为网络舆情生态的监管及治理提供参考及建议。【创 新/局限】本文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网络舆情的主体—客体—时空环境图谱,全方面揭示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过 程。目前研究案例仅仅针对微博平台,后续研究将着眼于更广泛的新媒体平台及类型。  相似文献   

18.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实施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的政策目标,必要的政策实施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在分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的实施主体、客体、影响因素、手段等的基础上,探讨了政策实施的流程,并对优化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实施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信息的结构和作用 科技信息的主体用于对某种现象进行科学的描述。信息主体按信息容量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消息、文章和著作三个层次。 科技消息用以对科技事件作成迅速、概要的介绍,或对社会事件从科技的角度作扼要的报道。科技消息是新闻消息的一部分,也具有消息头、消息体等一般消息的共同结构,但在消息体的要素上,除了时间外,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均与科技有关,因而很容易辨别。 科技文章同样可作力科技信息的载体,虽然的效性差一些,但提供给读者的科技信息从量和质两方面来讲和大于科技消息。科技文章可分为科普类、一般…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对主客体的矛盾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民 《现代情报》2005,25(6):198-200
本文通过对信息给哲学基本范畴带来的困惑和哲学的基本范畴时信息的规定性这一时矛盾冲突的论述,从主客体的角度探讨了信息作为一种非物质非意识、亦主体亦客体的特殊存在性质,论证了信息时物质客体与意识主体的矛盾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