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农村水贫困和经济贫困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才志  陈琳  赵良仕  邹玮 《资源科学》2013,35(10):1991-2002
构建适于中国农村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1995-2011年间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验证了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之间存在共生关系.通过构建农村水贫困与农村经济贫困的耦合度模型,测算出两者的历年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分4个时间阶段观察与分析17年间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时空耦合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各阶段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处于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占一半以上;呈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在增加,低度耦合的地区数在减少;各地区的耦合状态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多样性显著.据此,提出治理农村经济贫困和水贫困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三农”问题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科技扶贫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彻底摆脱贫困奔小康、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为目标,深刻论述了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中的作用;科技扶贫的根本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关键是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各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并提出了当前科技扶贫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贫困现况和社区林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社区林业在消除农村贫困中所发挥的优势和作用,并就如何大力发展社区林业尽快消除贫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农村的贫困人口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了应对民族地区农村在转型期贫困现象及其贫困人口的新变化,以贫困及贫困人口的认识为逻辑起点,本文在恩施州个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理性分析认为西部民族地区转型期的农村贫困可划分为"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发展型贫困"三种基本类型,从而为民族地区转型农村的扶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荣峰 《科教文汇》2010,(16):174-174
社会转型期,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处理好来自农村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贫困现况和社区林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社区林业在消除农村贫困中所发挥的优势和作用,并就如何大力发展社区林业尽快消除贫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研究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00名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抽取其中农村贫困大学生问卷137份,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教育理念、文化程度、职业五个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过程中,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退出必须有序化和精准性推进。农村贫困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科学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才能保证贫困退出机制的合理性和公信力。目前我国贫困退出机制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构建涵盖贫困退出的动力、补偿、风险、激励与约束以及第三方评估的综合系统机制,从贫困基础、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生存环境四个向度构建多维、动态的贫困退出监测框架,推动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生态贫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生态贫困内涵的基础上,作者对我国农村生态贫困的特征、形成机理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徐双迪 《科教文汇》2012,(16):184-185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如何保证这些学生的求学之路,保障他们的成长成才,也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更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思想、人格上摆脱贫困。本文通过感恩教育和三自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无论是感恩教育还是三自教育,只有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内化为自有品格,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全国综合性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按照2011年人均年收入2300元的新贫困线标准,采用描述性统计中分组比较的方法从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从业状态差异等不同角度对我国农村家庭户收入贫困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测度,即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比。研究发现:与过去相比较我国农村家庭户的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指数总体上有很大提高(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除外),贫困线标准变动比例越大,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指数变动越大。另外,农户因地区差异东、中、西部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比依次增大的现象仍然存在;受教育程度越低,农户贫困发生率越高,而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户贫困缺口比最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贫困发生率上升,但贫困缺口比下降,贫困深度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3.
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组织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永红  沈桂龙 《软科学》2001,15(3):38-41
本文从实现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强化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管理、设置贫困识别制度以及建立其他相关制度等视角出发,就我国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组织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我国按计划消除绝对贫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未来扶贫开发的核心任务。文章梳理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重大战略的基本逻辑,分析了脱贫攻坚成果仍存在的薄弱环节,阐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要思路和重点内容。建议继续坚持"精准化"方略、树立消除绝对贫困的底线思维,通过推进扶贫工作制度化建设、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拓展脱贫人口增收渠道、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等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乡村文明建设等有机衔接,形成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陈龙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96-9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虽然旧的贫困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和新的贫困问题相结合,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政府的单方面扶贫工作逐渐陷入困境,因此在政府失灵,市场无法参与扶贫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这也符合我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尤其是要理性认识高校贫困大学生成材的问题,积极构建贫困大学生成材的机制,不仅要为其成材制定经济资助机制、金钱观教育机制,而且还要为其成材制定精神激励机制和社会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慧芳 《科教文汇》2011,(27):9-9,12
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外流.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主要从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期望能找出相应对策.解决农村骨干教师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