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国创新能力以区域创新能力为基础,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演进过程和演进路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演进是通过区域内创新能力要素培育和结构培育使创新能力要素耦合到更高一级形态的过程,能够实现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二元技术结构的地区应采取"重点发展、以点带面"的演进策略及相应的演进路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福建为例剖析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演进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广泛调研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核心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选择。本文以济南二机床自主创新实践为例,在对企业创新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国内外竞争态势以及企业的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培育和增加自主创新能力的作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实效,重点对企业创新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我国机床行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钟荣丙 《科技与管理》2007,9(3):123-126
我国自主品牌建设仍处于漫长的量的积累阶段,需要自主创新的强烈催化。分析了自主创新催化我国自主品牌“质变”的有效途径,并建议从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催化自主品牌的快速“质变”。  相似文献   

5.
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王一鸣  王君 《中国软科学》2005,(7):10-14,3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受到内部条件制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内部创新文化,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通过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加大对共性技术的直接投入,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专利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樊丽淑 《科研管理》2010,31(5):148-156
摘要: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也是专利能力形成和培育过程。文章从专利创造、专利运用、专利保护、专利管理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自主创新不同阶段企业专利能力的培育,并分别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不同创新模式下企业专利能力培育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企业角度提出了培育专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软硬环境、确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有效互动、加强区域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来增强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国内外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成果,提出自主创新能力结构的关键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对安徽省优势产业的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利用SPSS工具从195份问卷中提炼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18个关键因子,以期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和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富国安邦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并指出制约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吉利汽车从模仿到自主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亚  蒋瑶 《科研管理》2010,31(1):86-92
摘要:寻找企业创新路径、识别企业如何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对培育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分有益。本文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导工具,对浙江吉利汽车通过人才培养、人才引进、R&D投入和组织学习能力提升,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研究,得出了吉利汽车不同发展阶段从模仿到自主的创新路径,这种独特的创新路径对其他致力于培育自主创新的企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主创新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中心环节,而国家创新环境是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从市场、政策、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七个主要的环境因素,提出了未来创新政策制定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产业集群更多地表现为加工集群,而非创新集群,如何提升集群内部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广东顺德家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调查认为:一方面从企业内部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积极培训高端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融资环境、法制环境,积极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通过内外合作,积极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网络化服务体系,这是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苏朝晖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3):25-26,37
吸引民间资金参与企业的自主创新,既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又可为民间资金投资提供优质项目,实现功能上的互补,但遗憾的是由于政策不到位等原因致使当前我国民间资金参与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国政府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健全法规制度,实行财税优惠,为参与提供担保,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中小金融机构等措施来吸引民间资金积极参与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4.
吸引民间资金参与企业的自主创新,既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又可为民间资金投资提供优质项目,实现功能上的互补,但遗憾的是由于政策不到位等原因致使当前我国民间资金参与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国政府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健全法规制度,实行财税优惠,为参与提供担保,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中小金融机构等措施来吸引民间资金积极参与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企业自主创新的持续性入手,探讨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本质及构成要素,研究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企业文化创新的互动机理.指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质上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其构成要素不仅包括硬实力,而且涵盖软实力.文化创新与持续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相辅相成、协同互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企业应基于创新文化的培育,着力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洪勇  李英敏 《科学学研究》2012,30(3):449-457
 从自主创新意愿与自主创新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自主创新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自主创新政策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路径模型。分别从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与自主创新行为优化两方面研究了自主创新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指出在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创新动力激发与创新资源供给;而在自主创新行为的优化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为基础设施配套、创新制度完善、交互关系优化、升级能力增强。最后,基于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政策的“内容-功能”匹配关系,并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元对应分析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多元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六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重点分析行政区域、自主创新投入和自主创新产出三者的对应关系.以多元对应分析图的形式揭示出我国六大行政区域在自主创新投入和产出上的差距,为促进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平衡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动漫产业还不成熟,绝大多数动漫企业原创能力不高,以代工模式为主,位于国际价值链的下游.因此,自主创新是动漫代工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动漫代工企业及其自主创新动力机制进行了概述;然后探讨了自主创新的动力要素,并指出在外部环境稳定的前提下,企业、政府和市场在动漫代工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要素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最后,对提升动漫代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对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突出特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无论是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还是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的特征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加强各方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和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农产品技术含量、知识产权品牌、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素质、技术学习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营造技术学习氛围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及时出台激励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系列政策,营造技术学习氛围,加强农村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力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