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中学古文教材的稳定性和注释的科学性明显增强,但尚未尽如人意。仅就注释而言,还存在许多疏误之处。笔者仅就其中四条注释提出粗浅的看法,以供教材注释者日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不少教育工作者反映,大中专通行的古典文学教材,其注释失当者甚多。笔者也有同感。在此,想就选入中师课本的汉代及其以前的几篇诗文注释可疑之处摘要列出,略陈管见,以请教于同志们。先看字音错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古文两则注释辨疑韩世龄,王长汉一、《桃花源记》中的"志"几十年来,陶渊明《桃花源记》一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一仍旧贯,被选入。然而,对文中"志"字的释义也一仍旧贯,作为教科书,这就未免有提出质疑并进行辨析之必...  相似文献   

4.
中学古文的注释,批判继承了先儒时贤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说是可取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将其梳理成条,就教识者。一、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语言属于历史范畴,时代推移势必造成字词的意义变化。消失的古文虽然今天不用了(或仅保存在个别词语中),但却完整地  相似文献   

5.
“忍”当解作“岂忍”“忍能对面为盗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本注“忍”为“竟忍心”。此注有悖诗作原意。徐仁甫《广释词》:“忍犹‘岂忍’,那堪也,争耐也。反诘句,词首增‘岂’字,句末多省‘乎’字。”例如:“杜甫《丹青引》:‘忍使骅骝气调丧’,言岂忍使骅骝气调丧乎。”又“《奉送崔都水翁下峡》:‘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谓岂忍遗族  相似文献   

6.
古文注释商榷三则浙江慈溪中学张日铣一、“兵精足用”之“用”《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周瑜说孙权“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时“兵精足用”的“用”,1987年版高中语文课本注“器用,物资”,这是对的。但1991年版却改注为:“足用,足够...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注释详细精当,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还有利于学生自学。但根据“信、达、雅”——好译文的三个标准,我们觉得有些注释还值得商榷。现举数例如下:《鸿门宴》中的“从百余骑”,课本释为“以一百多人跟从他”。可是在《左忠毅公逸事》中“从数骑”却释作“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对“从”的注解前后不一致。“从”译成“以……跟从”不合乎现代汉语用词习惯。笔者认为,古文的注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学课本古文词语的注释,涉及的面很广,诸如:字音、通假、校勘、典故、史实、例证、语势以及阐述某些词语的思想观点、修辞手法、感情色彩和本身的繁简畅达等等。可见,这确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作。此外,还因为它不象《辞典》那样尽可能完备地把所有的义项都列举出来,而是经注者认真辨析、反复推敲了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具体义项,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注者的意见,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9.
近来,为备中学实习,笔者钻研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部分古文,发现当注而未注,注而未安的词语若干条,现择其九条简析如下。析而不当者,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学语文课本注“翔集”为“时而飞翔,时而停歇”,说明“翔”、“集”是鸟的两种动作行为。而“游泳”未注,可能认为“游泳”是用其常用义,无须注。其实不然。“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为一对偶句,“沙鸥”对“锦鳞”;“翔集”对“游泳”。既然“翔集”为鸟的两种动作行为,那么“游泳”也当为鱼的两种动作行为,也就是说“游泳”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既然如此,“游泳”表示鱼的两种什么动作行为呢?游,《古代汉语常用  相似文献   

10.
备课时,发现在现行高中语文第一册书的文言文中,有若干处注释欠妥。现将书注与拙见对照如下,加以辨析。【可使报秦者】 (书注)可叫他去回复秦国的。可,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与“可以”的用法不同。报,答复、回复。按:该书教参译为“可以出使回秦国的”,较妥。可,是“助动词”,但并不“表被动”。此处的“可”,恰与“可以”用法相同,并非“不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41页上有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世龄 《承德师专学报》2003,23(1):46-47,53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注释应注意:(1)区分词的词义、词性同读音的关系如"曾"字;(2)区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如"城"字;(3)区分词义选项的时代变化,如"色"字。  相似文献   

12.
先看第一册。在《两小儿辨日》中,“孰为汝多知乎”原注释为:“为,以为,认为。”笔者认为应注释为:“为,同‘谓’,说。”在《乐羊子妻》中,“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原注释为。廉,廉隅,方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谁能知道“廉隅”是何义?又有谁能理解“廉”为何作。方正”讲?故笔者认为注释应通俗些,注为“廉,不贪,廉洁。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不接受别人施舍的食物。”在《卖油翁》中,“但手熟尔”原注释是“不过手熟罢了。”笔者认为句中“但”字的含义无着落,故当注释为:“只(不过)手熟罢了。”  相似文献   

13.
古文注释的问题举例濉溪县孙町中学马祥成,谢道乐问题一:注释不够具体、明确,甚至避难就易。例①“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课本的注释是:“这话对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不够具体,对句中的关键字词“得”(得,适合,符合)就没有具体注出,而对一些很明...  相似文献   

14.
一、《〈指南录〉后序》:“如”“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教材未注,《教参》把“如高沙”译作“往高沙去”,失之。按课本注释,海陵即今之泰州市,高沙则“在高邮附近”。从教材所附逃归路线图上可以看出:泰州在高邮的东南,二地相距一百余里。此时文天祥既已冒着生命危险,吃尽千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陋室铭》“可以调素琴”一句中的“素琴”,课本编者注曰:“不加装饰的琴”。我们认为此注犯了以一般对待特殊的错误。谁也不否认在通常情况下,“素琴”作不加“装饰的琴”解,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应补注一句“此处作无(?)琴解”为宜。把“可以调素琴”中的“素琴”理解为“无(?)琴”有根据吗?符曰;有。梁·萧统《陶渊明传》云:“渊明  相似文献   

16.
几条注释辨     
一、不宜有所过(《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材上注:“不宜再去访问别人。” 按教材上的这一注释,主语当是侯赢,那么与下句“今公子故过之”(即“今  相似文献   

17.
一、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李斯《谏逐客书》) “阿缟之衣”一般都注为“齐国东阿出产的丝绸衣衫”之类。但人们往往提出疑问:“阿”解释为东阿的根据何在?有人当然会端出旧注来给你看。不是吗?徐广《史记音义》早认为“阿缟”是东阿产的缟,但是,徐广是主要根据上文的“江南金锡,西蜀丹青”来推断的,其实“阿缟之衣”的前后并无地名,即以“宛珠”而论,以前注为“楚国宛地出产的名珠”,早有人怀疑其可靠性(宛城,宛陵,宛溪,宛县均不可能出珍珠),认为“宛该是  相似文献   

18.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临时组合在一起,使其意义互相融合,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语,这种现象就叫做同义连用。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十分普遍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用来凑足音节,使文章加重语气,强调感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相似文献   

19.
一谈“先”说“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话,历来都被释为“忧在天下人忧之前,乐在天下人乐之后。”笔者认为此释不妥,辨疑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文中针对徐中玉主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增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六次印刷的版本,指出该书断句标点疏漏和部分注释的纰缪,并加以商榷,以期日后修订,更显其体大思精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