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建 《语文知识》2001,(10):65-66
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深感学生对文言文里词类活用现象中的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识不易掌握。下面对两者作一简单比较。首先,相同之处。第一,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是古汉语中以简驭繁、重意会、富于灵气的特有语言现象。第二,功能变化相同。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二者都是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这些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们普遍存在于各种体裁的文言作品中。要正确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务必要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否则就有可能误读、误解。主要考查的  相似文献   

3.
一1922年,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不过他当时称之为“致动用”、“意动用”:他动字以外之字,变为他动,而特含有“致然”或“以为然”之意者,含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下面着重谈谈这两个问题。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行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5.
使动句、意动句与以为句关系非常密切,有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时使动句和使令句、意动句和以为句还可以互相转换。那么,为什么不只采用一种说法,却还要让两种句式并存呢?又如何区分使动句与意动句呢?这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难题,本文拟从这两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即在使动句中,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宾语才是动作的施行者。使动用法的句子在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判断使动用法时应注意使动用法与一般动词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一般来说,多是不及物动词。例如: (1)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史记·扁鹤仓公列传》(2)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劝学》例(1)中的不及物动词“生”,后带宾语“死人”,即由普通用法转而为使动用法。“生死人”就是“使死人生”,意思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例(2)中的“天不能病”  相似文献   

8.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把宾语当做或看成什么,这是一种主观认识,并不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使宾语怎么样,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要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古汉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甚至某些语言学家及古汉语著作往往张冠李戴,混淆不清.故有议论的必要。先请看下面几句话:  相似文献   

9.
使动用法和意动法是文言文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大都习惯将其归入词类活用的范畴,其局限性在于缺乏理论依据,而且未能深刻和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只有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廓清使动、意动及其相关用法的真实面貌。从共时的角度着重讨论两个层面,一是语法特征,二是语义关系;从历时的眼光来看,则应联系古今汉语的源流关系,探求其产生条件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但也是人们研究不甚系统不甚深入的语法现象。本文从词性、语境、结构三个方面,对两种用法的区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强调辨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时语言环境及文化常识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一般教材没有提及或言之不确的结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但也是人们研究不甚系统不甚深入的语法现象,本从词性,语境,结构三个方面,对两种用法的区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强调辨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时语言环境及化常识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一般教材没有提及或言之不确的结构释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名词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把宾语当做或看成什么 ,这是一种主观认识 ,并不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名词使宾语怎么样 ,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 ,要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古汉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 ,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甚至某些语言学家及古汉语著作往往张冠李戴 ,混淆不清 ,故有议论的必要。先请看下面几句话 :( 1 )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韩愈《原道》)( 2 )然则君何不相之 ?(《吕氏春秋·期贤》)( 3)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赵…  相似文献   

13.
一、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里宾语总是动作行为或变化的对象,动作行为或变化是主语发出的,而文言文里有时动词后面跟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的动作行为或变化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即是主语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或变化,含有“使他(它)那样”的意思。这就叫做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正> 现代的古代汉语书,谈名词的使动用法的篇幅都较少,下的定义也往往有偏颇。下面试摘取两家语法书关于这方面的阐述并加分析。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6月新1版)说:当说话人要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时候,就把表示这另一事物的名词放在宾语前面,使它带有动词的性质.这可以说是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相似文献   

15.
陈波 《新高考》2008,(12):19-20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则是常见的活用现象,如何快速有效地判定它们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如何快速判定的方法。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后接名词或代词,如果它  相似文献   

16.
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句子里,主语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动宾关系是否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是区别使动与意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中,动词的语法功能,一般作句子的谓语,而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大多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跟现代汉语一般的动宾关系基本相同。但是,在古汉语中,述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即谓语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与它后面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的关系,而是表示使命和意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实词不同用法而形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不仅经常出现,而且也是教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修辞上具有使语言简化的作用。这一点前人已经谈到。本文要探讨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对语言整齐化的作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对语言整齐化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极为普遍,是语法部分要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更为重要。我们姑且把词类活用分为普通活用与特殊活用两类。名词和形容词在作活用时,一般就是作为动词来用,这是非常普通的用法。特殊的用法是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们与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不一样的。名词和形容词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中不仅具有了动词的语法作用而且还具有动词的使动、意动的语法作用。所以我们在古代汉语学习中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要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20.
使动、意动的用法是古汉语动司一种特殊用法。现在以大家熟悉而常见的成语为主,看成语中使动、意动的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使动用去中的谓语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承担,由于词的不同,活用为使动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