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文龙 《文教资料》2010,(35):54-55
教科书是教学之本,然而,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又不能受限于此。教师要注意挖掘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铺合适之桥、搭兴趣之桥、架五彩之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爱好与习惯。  相似文献   

2.
家长会是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构筑学校与家长的友谊之桥、信息之桥、沟通之桥,为学生的成长共谋良策。但不少的家长会多数是班主任唱独角戏,家长一概是“听众”,没有发言的权利;学生更是一概被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成为永远的“缺席被告者。”  相似文献   

3.
正《桥之美》一文,虽然描写了形态各异的桥,但无论从语言、景物,还是审美来看,较之其它说明文有诸多不同之处。严格来讲,这是一篇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以绘画者视角,从空间构图、情感抒发、语言感染力三方面来展现"桥之美"。一、文字如诗,品读其美《桥之美》一文摆脱了一般说明文重视逻辑与科学说明的桎梏,运用美学构图来描写桥的不同形态。(一)品读诗意。在这篇说明文中,作者没有给"桥"下标准化的定义,也没有列举数字、建造特点,而是从"桥"的整体美感入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七册课文《桥之思》时,我找到了这样一个突破口:跟学生一起思考社会,感悟人生,真正将教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落到了实处,师生共同跟作者的情感一起共鸣。《桥之思》是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的认识和联想,从真实的桥联系到了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桥。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课文的主旨也就在这几句话中。为了让…  相似文献   

5.
陆某是一个有网瘾的学生,曾经性格内敛、品学兼优,初一下学期沉迷于网络后,突然变得很暴躁,对家长一句话不对就发脾气,上午上课时经常打盹睡觉,对班级的事情不关心,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变差了。在日常的班级教育中,笔者借助班会等教育形式,与他构建起情感之桥、信任之桥、心灵之桥,使他在初二上半学期取得了很大进步,成功的戒掉网瘾...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选人了画家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桥之美>,主要介绍画家眼中的桥与环境搭配的美学原则.他从画家的角度介绍了自己喜爱桥的原因,作者在第三段说:"我之爱桥……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春建 《课外阅读》2011,(5):248-248
教学《桥之美》,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鉴赏其美学特质:一,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诗意美;二,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图画美;三,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中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咏物文章不仅是事物特点的再现,更是作者心灵的昭示。作者对某物的描述、议论无不表现其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理解、联想和愿望。要指导学生写好咏物文章,必须培养其见物寓意、托物咏志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哲理,任何事物都可寓意:小树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小石有铺路垫基的奉献品格,小溪有奔流到海不回头的伟大志向等等。面对同一事物,又有不同的寓意:以“桥”为例,就其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而言,“桥面”能承受上压,“桥墩”能抵抗浪击,“桥身”是沙石、水泥、钢筋协作的产物。桥的最大特点、最大用途是连接两点,沟通陷缺;桥是路的伸延,是堑的补充。商店是沟通生产与消费之“桥”;学校是学生从无知走向睿智之“桥”;医院是患者从危难通往安康之“桥”;科技是落后走向先进之“桥”。此外,就桥与其它事物的关系而言,桥就是悬空的“路”,是落地的“虹”,是两岸交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一提起桥,人们立刻会想到那些纵横于山川河流或城市十字路口的、供行人车辆通行的形形色色的桥,如独木桥、大桥、立交桥。也许是因为桥具有独特的魅力吧,古往今来,总有许多人做桥的文章,他们中或以桥为文,或以桥比喻其他事物,以致于有形桥与无形桥同时浮现于人们的脑海里,引起无限思索和遐想。教育系统可谓是搭设“无形桥”的典型领域。其中,最为典型者,莫过于形容千千万万学子投身高考竞争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一说法之广泛,使用频率之高,在语言学中是少有的现象。笔者初闻这种说法,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也曾人…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哲理,任何事物都可以寓意:小树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小石有铺路垫基的奉献品格,小溪有奔流到海不回头的伟大志向。即便是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寓意:就拿“桥”来说,“桥面”能承受重压,“桥墩”能抵抗浪击,“桥身“是沙石、水泥、钢筋协作的产物。桥的最大特点是连接两点,沟通缺陷;桥是路的延伸,是堑的补充。商店是沟通生产与消费之“桥”,学校是学生从无知走向睿智之“桥”,医院是思者从危难走向安康之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电脑》2008,(5):60-61
奥运年,中国年,也将是我们的汉语年!为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汉语魅力,激发国外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增进他们对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以"灿烂文化 魅力汉语"为主题的2008年首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即将在全球中学生中隆重开幕!"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亲爱的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汉语桥"为中国与世界架设又一座友谊之桥、文化之桥、和平之桥吧!  相似文献   

12.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吴冠中的《桥之美》,参与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说不尽的桥》,大家一定对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的充满魅力的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你一定情不自禁地想用文字讲述赞美你喜爱的某座桥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以《桥》为题写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13.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极富表现力.教学这篇课文重点不能放在对文体写作方面的探索,而应该从欣赏美的角度来体验桥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那份和谐美.本教学案例依据“交流预习”、“研读共赏”、“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四个板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桥之美”.  相似文献   

14.
魏延一生忠诚于西蜀政权且功勋卓著,魏延与诸葛亮在北伐进军路线上的分歧是认识分歧,曲在诸葛亮。虎头桥之变是诸葛亮酿造的一杯鸩酒,而魏延性格上的弱点则是虎头桥之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奥运年,中国年,也将是我们的汉语年!为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汉语魅力,激发国外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增进他们对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以"灿烂文化魅力汉语"为主题的2008年首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即将在全球中学生中隆重开幕!"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亲爱的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汉语桥"为中国与世界架设又一座友谊之桥、文化之桥、和平之桥吧!  相似文献   

16.
<正>《桥之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后练后第一题: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教学用书所给答案是:"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眼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1简言之就是:桥美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7.
正杭州,拱宸桥西,有两所学校——卖鱼桥小学与莫干山路小学。虽相隔几里,但因两校同为集团化学校,平日就常串门来往、商议共谋发展。2014年初春,经拱墅区教育局牵线搭桥,两校正式联姻、发展群名谓之:"桥韵山色"。取卖鱼桥小学的桥之韵、莫干山路小学的山之色,相得益彰。肩担共同的使命,两校谋求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教学科研的共  相似文献   

18.
小南 《少年读者》2008,(10):12-13
说起桥,小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吧。你们知道吗?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  相似文献   

19.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极富表现力。教学这篇课文重点不能放在对文体写作方面的探索,而应该从欣赏美的角度来体验桥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那份和谐美。本教学案例依据"交流预习"、"研读共赏"、"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四个板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桥之美"。  相似文献   

20.
笨笨童年     
从懵懂到明事,只有一桥之隔,而这座桥,就是父母深深的爱。再笨的小孩,只要有父母的爱与呵护,就一样可以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