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面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 ,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都普遍意识到要想在教学中真正体现课程基本理念 ,全面达到课程目标 ,借助教学仪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并且所需要的教学仪器品种数量会有不少增加 ,教学仪器使用频度也将明显提高。下面就小学数学学科需要新增加哪些教学仪器谈谈我的认识 ,与教学仪器研究人员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共同探讨。与以往的数学课程内容相比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小学阶段 ,数学教学内…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分为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实验教材中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而是分学段将“解决问题”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面对实际问题,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又是如何应对教材的这些变化,对应用题的教学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呢?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在乡村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应用题阶段心理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后,小学数学新教材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取而代之的是“用数学”和“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如下阐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与日本的初中数学课程中“图形的全等变换”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目标,内容广度、内容深度,教学建议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课程目标方面,各课程均注重对“图形的全等变换”过程性的目标要求,但对其结果性目标要求存在差异;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方面,中国《标准》中“图形的全等变换”内容呈现“广而浅”的特点,日本《要领》呈现“窄而深”的特点;在教学建议方面,各课程文本都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性及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据此提出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建议:课程理念应凸显学生直观想象素养培育的价值趋向;课程目标制定应秉持学习者的过程性探究目标要求;加强知识的应用,同时注意内容“螺旋上升”的梯度;内容深度要求应与其课程目标相一致;教学实施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应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使用的方法,态度及安全的正确引领。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用图形、表格,语言文字等表示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计算推理问题,每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都是由一些必然联系的数量在事件情节组合下形成的因果事件。应用题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成绩的高低,而且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成功的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各种数量概念和掌握数量间必然联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数学,乐于研究数学,拥有发自内在需要的学习动机。所以搞好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应用题的初期教学必需应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注意应用题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这一特点来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实践验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数量含义及其特征,理解数量之间的联系规律。即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种新的应用题时,我们教师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创编切合实际而又形象具体的应用例题,让学生尽力参与到实际情节中去扮演事实创造者,通过事实实践以利于学生发现数量特征,形成正确的数量概念,牢固的数...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要想摆脱目前的学生学习脱离生活实际的现实 ,就要通过创设情境 ,再现生活、回归生活 ,使课堂生活化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课程后,小学数学新教材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取而代之的是“用数学”和“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如下阐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体验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一致,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与感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五条目标中有九条提到“体验”或“经历”等字眼,因此体验教学是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途径之一。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来引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科书提出了新的要求。选取教科书内容时应关注知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体现数学文化,并能与信息技术整合;组织内容时应采用螺旋式编排,关注不同知识螺旋间的联系;采取多元的表述方法,呈现方式应结合学生特点而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0.
由于教学理念和中学数学教材的改变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 ,指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要提倡广泛使用科学计算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并且对中学生使用计算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 992…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很重视数学素质的培养,如,数学知识、数学观念、数学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很少关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多地是面向应试的数学素质教育。虽然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具备了一些数学素质,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我们的教学更多时候给人造成了“数学与现实世界隔离的自我满足的知识体系”和“为数学而数学”的境地。在数学的三性中特别重视严谨性,体现抽象性,缺乏应用性,从而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展示探究的过程与探索的结果,都需要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准确地予以表达,学生的对话交流的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数学课应加强学生对话交流的训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与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对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训练呢?应做到: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题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生活经验,而且答案追求唯一,在训练中又机械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研究一些毫无应用价值的“纯理论”问题。怎样让学生乐于做数学习题呢,笔认为,教师的习题设计应该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开放性的、是学生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以往小学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与生活应用脱节的问题,从如何在生活中培养技能,如何在生活中训练思维,如何在生活中学习解答应用题和如何让数学用与日常生活中这几个方面分别展开阐述,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设计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落实学生“三自”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实现“两个转化”即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式,形成教学模式(研究中采用模式:其一目标导入法,其二主体发现法)。并有效运用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掌握不同类型应用题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些新理念。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去教导他们,帮助他们?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教学时要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在此,本人就初中数学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一、创设学习…  相似文献   

18.
谢孔明 《阅读》2024,(31):37-3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学习要能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表达能力是学生内在思维品质的外在显现。让学生在亲历学习中感受语言,在巧妙设问中发展语言,在数学生活中运用语言,从而在表达视野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必须有重大的转变,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数学课程标准,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着眼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基础。数学概念表达方式分为描述式和定义式,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认知方式。据此提出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模式:学习描述式数学概念,采用概念形成方式,以概念内涵要素为中心,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习定义式数学概念,采用概念同化方式,以概念“核心词”为中心,精准生成概念;深化数学概念,采用概念变式方式,以概念外延为视角,完善和应用数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