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敦文 《文教资料》2010,(15):101-102
如今.封建帝制早已成为历史.而儒家思想文化依然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同时,国人的劣根性也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要想医治国民的劣根性,本文认为还得从儒家文化入手.将“三纲五常”重新定义和诠释.用新的“三纲六常”替代旧的“三纲五常”.有望对国民性进行长期的全新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大师,在法律思想方面,他倡导的君权至上、“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等,反映出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已经初步完善.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完全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皇权和统治人民的需要,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达2 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人称“汉代孔子”。他创立的“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理论,成为后来指导封建立法、司法的基本原则及统治人民的基本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他的法律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春秋》法统思想、圣人法天思想、“三纲五常”理论、德主刑辅理论、《春秋》决狱观  相似文献   

5.
汉代董仲舒所倡导的"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精神的核心内容,对国民的精神统治有近2000年的历史,所以,它对人们性格的影响是深入灵魂的。但是,现实社会中"三纲五常"的起点并不是董仲舒的理论诞生之时。通过对相关汉字偏旁部首的解读可以确定一个事实:在远古时代,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就是不平等的,而且这种不平等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的知识,产生后会借助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发展成为“普遍性知识”.为使“天人感应”理论成为普遍性知识,董仲舒一方面通过神化皇权获得汉武帝的支持,另一方面使儒家借助阐释灾异得以参与政事,从而获得儒儒者的支持.并吸纳时人普遍了解的科技成果,使“天人感应”理论获得更多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因此,“天人感应”理论不仅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征,而且从地方性知识发展成为了普遍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肖俏波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28-29,34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9.
汉初在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已基本实现了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安定。可至武帝时期,黄老的清静无为已无法解决新的社会矛盾.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为解决社会矛盾、满足统治者意愿带来了不同于先秦时期新的思想主张。"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思想的统一;"天人合一"进一步巩固王权,神化并限制了君权;"三纲五常"提出了以德治、教化为主的行为准则。当然,董仲舒的思想也受到时代的限制,其思想所带有的针对性与现实性色彩也随着时间条件的改变而消逝。  相似文献   

10.
"数",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是较早被涉及的哲学概念之一。在结绳记事的传说中,就已经涉及"数"的概念及应用了;但是,"数"这一范畴被哲学化、理论化却相对较晚,肇始于《易经》、《道德经》等先秦时期的作品。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承继了这一范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使得"数"之哲学意味更加浓郁、逻辑性更加缜密。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针对汉代的社会经济问题所提出的很多经济思想特别是调节贫富的思想十分宝贵,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地方被后代思想想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春秋繁露>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论述应该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最为系统、最为详尽的.通过宇宙观、世界观的建构,通过对阴、阳,五行及其与天、人关系的充分论证,董仲舒第一次把阴阳五行予以了哲学的提升.阴、阳之转移,有互不相同的基本轨迹.因此,阴、阳之位次也不相同.通常状态下,阴与阳不可能同时在一个时空点上俱在、并出.所以,阴阳不得俱出.阴阳之间,阴是阳之助,阳是岁之主.阳绝对尊于、高于,优越于阴.天道总以阴为权、以阳为经,并显经而隐权、先经而后权.但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合别""中和"的关系.阴阳只有在中之居处才具有属于自己的开始和终结."中"是天下万物的真正归宿, "和"是天地世界所生所成的真实本然.  相似文献   

13.
"三纲五常"是中国最基本的传统观念。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三纲不能要,五常不能丢。三纲何以不能要?五常何以不能丢?须结合文明的通义与现代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解释。由于"五常"属于人的基本特性,当然是解释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仁、义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哲学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儒家德治思想主张的核心问题。在董仲舒之前,对仁和义的论述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仁、义往往内容交叉。董仲舒系统总结了先秦以来的仁义思想资料,对仁、义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明于仁义之分的“新仁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16.
"2012·全国董仲舒思想高端学术论坛"在很多方面均有创新与突破。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董仲舒及其思想进行重新定位;从政治哲学、社会历史哲学、孝道伦理学等多方面对董仲舒哲学思想进行广泛研究;对董仲舒研究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内、外控两个角度对董仲舒的社会控制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循环论的严谨性、适用性。董仲舒的循环论是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控制的模型,其“天人合一”和“大一统”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是超过前人与时人的杰出的大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与西汉初期的思想学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历史与民族等各个方面。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奉“元”而起的祭祀、封禅、改历;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合之思想基础;司马迁的《史记》受董仲舒思想的影响深刻;改变王侯将相养士风气与废除诸侯政治上的权力;君主爱民为民,官吏奉公廉洁;《春秋》决狱、断事深入人心,君臣普遍遵循;独尊儒术之后人才辈出,而且可以自由争论;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学时代。而且,在以后的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历史上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2015年“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董子思想与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与会学者认为,董仲舒与孔子、朱子并称儒学三大巨擘。他借助外道而不离儒宗,构建富有活力的思想体系,其创造性手法值得当代哲学人借鉴。董仲舒的生卒之年,有学者提出两个区间说,即生于高祖初年,死于元封四年以后、太初元年之前。与会者澄清董子本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成见,强调董学研究历史叙事与哲学叙事应该相互借鉴。今天研究董学要有担当,为创新国家治理体系贡献知识力量。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继续引起学者争议。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大一统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便是政治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政治大一统是董仲舒大一统论的目的所在,而思想大一统则是实现政治大一统的重要手段。大一统政治观虽然实质上是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但在西汉前期特定历史条件下,是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