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师管理是一门艺术,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教育管理者的领导下能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达成这一目标,管理者就要深谙管理的"方圆"之道."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就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方圆兼顾     
董永哲 《班主任》2006,(10):29-30
班主任工作应讲究方圆兼顾的艺术."方",指的是原则性、权威性等刚性的因素,不能轻易变通;"圆",指的是灵活性、技巧性等柔性的因素,有一定的伸缩性.两者都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形式.班主任在工作中过于求方,会在一定程度上疏远学生;而过于求圆,则可能使工作脱离正确的轨道.要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必须重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即方圆兼顾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领导管理有方与圆之分.方指管理的原则性,包括管理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管理的灵活性,包括管理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管理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管理的艺术形式.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领域也要讲究"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校有序管理下能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达成这一目标,学校管理者就要深谙管理的"方圆"之道。"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就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刘珺,曾担任江苏省连云港市两所知名学校的校长共十余年,这期间。她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教师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教师管理的"方""圆"之道。"方",有棱有角,体现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体现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在刘珺看来,只  相似文献   

6.
冯德礼 《学子》2014,(10):1
正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才智,开创潜能,促使老师们激情满怀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处理好"方圆艺术"。"方"是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是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如何使"方""圆"辩证统一,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是引发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原则性和灵活性既是对立的,又是同一的.通常,人们对两者的对立性印象清晰,对同一性认识模糊.这影响了实际工作中对它们的正确运用.揭示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互同一的内在原因和一般运用,值得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重视.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者要深诸管理的“方圆”之道:“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领导管理有方与圆之分。方指管理的原则性,包括管理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管理的灵活性,包括管理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管理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管理的艺术形式。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领域也要讲究“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会  相似文献   

10.
“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在学校管理中.“方”是学校的脊梁,“圆”是管理者的智囊,“方”能制“圆”,“圆”能补“方”。  相似文献   

11.
教育系统商业贿赂潜规则主要表现为:认权不认人、熟人办事、办事要给好处、一切为了自己、利益均沾、权利期权等,其显著特点在于行为隐蔽、教育行业性强。对此应采取建章立制,变"潜规则"为"明规则";加强社会心理建设、文化建设,铲除潜规则生存的土壤;强化市场诚信建设等方法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基因进化过程,以"融合"蛋白产生新功能或新蛋白质为实例,总结出蛋白融合的相关规则,规则包括协同作用、联合作用、多功能组合、多聚体组合和结构域重组等,根据这些规则设计了一个融合蛋白辅助筛选系统,用于融合蛋白规律的探讨以及为蛋白改造和设计提供辅助方案.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是在逻辑话语系统中展开表述的。相应地,应用文的写作规范也必须与其写作的话语系统相匹配。按照"文系——文类——文种"的文体分类范畴,在逻辑话语系统中构建应用文写作规范,应该以"文系"和"文类"为重心。"文系"规范是所有应用文写作都必须遵从的规范,可以将其划分为基本规范、思维规范、书写规范和表达规范;"文类"规范是对应用文中各个大类而言的,它重点在"以类取法"的意义上对"文种"提出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质之辩是儒家政治哲学中心议题之一。孔子明确以"与文""尚质"之微妙方式探寻丈质中和之道。董仲舒继承这一主题,并在政治哲学领域将之自觉展开,力倡“文德为贵”“任德不任刑”,为儒家文治、德政主张寻求天道观和经典论说的支持。在强调“质文两备”的前提下,更突出“先质后文”“承周丈而反之质”的时代文化精神走向和政治变革要领。董子更进一步提出“三代改制质丈”说,指出文质更替或忠、敬、文演替是主导历代文化精神特别是政教原则变化的核心法则。董子文质论对理解儒家政治哲学和人类政治生活本质都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壬戌学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教育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客观要求。该学制的制定、颁行过程具备民主、规范的程序及科学方法的精神,它的产生、形成与学制规程的文本内容相统一形成的整体,不仅具有推进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及实践层面的深远意义,而且在教育政策视野下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开现代中国学制改革史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与汉魏制度不同,两晋十六国南朝以及北魏后期的封国行政长官为内史与相并存,这是西晋武帝太康十年区分王国与非王国行政长官的结果。此年改王国行政长官为内史,而公国以下行政长官仍沿汉魏之称为相。东晋南朝继承这一制度,至少部分十六国政权如前燕、后赵采用该制。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五等开建"后,封国行政长官也采用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的,如:六艺的人文思想、六艺的教育意义和六艺的特点等等。对"六艺"的语源义进行探求,是以求从新的方面,即古代汉语角度对"六艺"进行研究。得出:"礼"、"乐"、"射"、"御"、"书"、"数"的语源义分别是"有规则"、"美,好"、"舍弃,远离"、"禁止"、"把……明显化,表现出来"、"把一个整体的东西细分"。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对"社会稳定"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引入,在弥补因具体规则导致的缺位的同时,又成为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拦路虎"。为了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必要引入"公开推定"和"可分割性"原则,并由法院采取重新审理的标准对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9.
正当程序原则渊源于英国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发展于英美法系,先后为各国法律所借鉴。正当程序原则对于控制权力、保障人权、推进法治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近些年来,正当程序原则在我国法律界开始产生影响并且在诸多法律实践中得到采用。在“正当程序原则中国化”的总体背景下,以正当程序原则比照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所面临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化,高校学生管理中法律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研究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同法律关系,关乎高校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高校的学生管理由一系列管理工作组成,文章主要从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说明: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公寓化管理。同时,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条例,提出了管理中不同法律关系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