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聚焦武当     
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对聚焦武当提供了新契机,提出了新要求。聚焦武当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十堰三大名片,武当不争而冠,武当山及武当文化为聚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焦点。提出了更改市名、赋名武当,注重拓展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延伸价值,把“数字武当”工程作为区域“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出特色城雕并引导武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慎提“一县一品”文化创建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当道茶是秦巴山区的特色产品,对当地生态农业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科学发展武当道茶特色农业,可以满足湖北十堰生态建市的需要,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建设与农村人口脱贫致富。根据当地武当道茶发展现状,结合特色农业精准扶贫要求,揭示目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品牌宣传、创新经营、新农村建设、细分目标市场、生态观光旅游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分析了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改善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发展软环境,开发武当道茶文化旅游产品,解决武当道茶文化研究人员的经费问题,加强武当道茶文化旅游网站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有利于促进十堰转型发展,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发展战略,对十堰转型发展、城市品牌形象进行了科学、准确定位。十堰城市品牌形象塑造除了常用的广告模式、名企模式、景点模式、活动模式外,还应注意位置模式、协作模式和宗教模式这三大特色模式。十堰要结合城区功能,进行太极武当文化、汉水郧阳文化、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文化、东风汽车文化建设,并在城区南部突出秦巴文化、武侠文化建设,把百二河文化景观带和四方山生态文化园打造成十堰城市品牌形象综合展示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十堰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武当一山独秀、特色彰显不够、整合联动不够、进出不够快捷等隐忧。根据"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的旅游景区开发特点,文章提出打造"武当山"、"桃花源"两大核心旅游品牌,用以整合十堰旅游资源形成两大旅游圈,并就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彰显景区特色、创建自驾游示范区等方面进行了粗略探讨。本篇主要从打造道教文化、太极文化、汉水文化等核心旅游产品,和郧阳文化、东风文化、七夕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方面阐述了武当山太极养生旅游圈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但该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道教活动的影响还不大;武当道味不浓、道人素养不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提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的认识;注重道教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武当功夫为品牌,全力打造道教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郧县撤县改区,极大丰富了十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堰城市特色文化主要有汽车文化、郧阳文化、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和县市特色文化。郧阳文化以郧阳区,即原郧县地域为主,内涵非常丰富,但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是生命源、楚文化源、"汉江王"和南水北调中线源。因此郧阳区的城市品牌宣传语可以提炼为"百万年郧阳史,三千里汉江王"。  相似文献   

8.
大武当黄金旅游圈以武当山风景区为标志,以“华夏文明发源地”为文化内涵,以青峰断裂带、天然南北分界线和南水北调取水源等自然山水风光为载体,只要策划得当,运作到位,完全能够形成新的亮点。这个亮点,不仅仅只属于十堰、属于湖北,而应该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一点,要让全世界的华人,甚至是印加、玛雅、印地安的文明,都产生到大武当黄金旅游圈寻根问祖的意念,这样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正在联合陕西、河南争取把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十堰独特优势,打造汉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对于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乃至于全国都具有示范和引领效应。十堰具有汉江经济带最丰富和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核心是三组具有国内外影响的文化双子星座,即以恐龙文化、古人类文化为代表的远古文化,以武当文化、郧阳抚治文化为代表的明清文化,和以东风汽车文化、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十堰还拥有五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即三大通史文化、三人文人文化、三大民间文化、三大名人文化、三大未解文化。  相似文献   

10.
郧阳师专依托自身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弘扬本土特色文化,将地方文化研究置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的大背景下来开展,推进地方文化教育"进课堂教学、进学生活动、进校园环境"活动,用地方文化的研究成果为人才培养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服务十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武当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例,探讨鄂西北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主要从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背景、步骤及后期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讨,提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开发的具体思路与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2.
襄樊要发展旅游业,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必须发挥和凸显自己的地域文化优势和特色。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灵魂,襄樊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塑造地域文化品牌,是提升襄樊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原始生态旅游圈以"寻源"、"探秘"为主题,充分发挥与湖南桃花源、神农架、武当山太极养生旅游圈的比较优势进行开发,从而带动整个十堰南部山区的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建设武陵峡、桃花源核心旅游产品,打造以女娲神话文化、上庸古国文化、桃源隐逸文化相衔接的观光、养生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竹山堵河源、竹溪十八里长峡、房县九道阴峪河峡谷等原生态景区,与神农架大九湖景区对接。以"吃在竹溪"为重点,开发建设竹溪"三贡文化"、竹溪菜等旅游产品,以及大仙山、鸡心岭、朝阳宫等特色文化景区。以诗经文化为重点,把房县打造成"诗祖故里·诗歌圣地"。同时,在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统筹领导和规划,打造自驾游示范区,重视十堰特色地域文化在饮食和旅游商品开发中的作用,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制定生态文化旅游规范,保证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武当文化是深受道教精神陶铸的名山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武当文化的主要内容丰富和深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则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无论是从武当文化的主要内容来考察,还是从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采探究。武当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和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白马山开发武当武术文化旅游,意在弘扬武当武术,传承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与武当山旅游互补,推进武当武术的产业化发展,为十堰乃至全国、全世界提供真正意义的中国"武当武术旅游"与健身、养生旅游场所,提高武当山与整个十堰地区旅游核心吸引力与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下,地方文化研究出现了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相关联,学术研究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研究新视角和新方向,近年来,对武当文化的内涵式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了,并且间接地为武当山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提出武当名人文化的概念.探析其内涵和旅游资源价值,是对目前武当文化研究空间一个新的拓展,赋予武当文化更多地当代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武当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基本特征进行阐述。1.武当武术文化的形成;2.道家的基本理论对武当武术文化产生主流影响;3.开放的武当道教融合了诸子学说,殷实了武当武术文化;4.武当武术文化的多元与广博。  相似文献   

18.
信息收集工作是数据库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工作,关系到整个数据库质量的好坏,因此就武当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工作的原则、范围和途径进行初步探讨与总结,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十堰上下"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努力把十堰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的背景下,十堰旅游产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媒体宣传,急需要调整和创新宣传促销策略。媒体宣传应把握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及时性原则,以积极参与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契机,争取上级政府和各级媒体的大力支持;健全机构,加大投入,做到"三个结合",形成媒体宣传的长效机制;重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创新媒体宣传渠道和手段;树立精品意识,投入巨资,打造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实现旅游业与影视文化业的完美联姻。  相似文献   

20.
武当文化是人们在以道教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核心的地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1]21。从武当文化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特质上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武当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