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的"五个认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几年,我国声乐的教育学者对民族声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将其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延伸,以"民族唱法"为基础,融合"美声唱法"是民族声乐当下发展的必要。在将两者整合后,我国培出许多著名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最具代表的有彭丽媛、宋祖英等等。本文就"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四点不同展开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民族声乐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2):75-78,74
该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坚持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特色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历史研究角度看,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而西部地区民族院校是实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加强办好西部地区民族院校实质上就是办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民族院校应该将过去的"为民族地区和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拓展为"为民族地区和为少数民族服务,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的新的办学宗旨。关于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策略:一是要定位好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学科发展的前提,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二是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应当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三是要大力进行学科创新,努力创建民族工作学、宗教工作学等新的学科。该课题同时提出从培养人才、高等教育管理和加大资金与政策投入三方面来加强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民族唱法真实、清新,具有自然的民俗文化特性,"学院派"民族唱法则是"原生态"民族唱法在当今时代中的拓展和延续,具有先进性、新兴性和科学性。两种唱法的争议实质是中国民族声乐如何立足于"原生态"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体系。通过加强对现有唱法的收集和保护,在艺术学院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借助传媒正确引导为原生态唱法提供展示舞台等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学院派"和"原生态"民族声乐唱法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日益提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当下我国综合发展及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方针,其意义影响较为深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在联系及逻辑关系对实际工作开展影响颇大。更对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意义重大。本文将对"五位一体"总布局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红原县近年来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一个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在新时期民族政策导向下实施的"三大民生工程"是民生所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教师资格面试是标准参照性考试。民族考生在"试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暴露出他们对面试考核目标及测试标准把握不到位、考前准备不充分以及学科教学功底不扎实的现实情况,也折射出当前民族师范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民族师范院校兼有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双重属性,担负着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历史使命和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伟大重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审美艺术,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地追求其独特的韵味。在诸多的民族声乐作品演绎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少数人民的质朴情感和精神价值取向。本论文以审美"韵味"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字韵、音韵及情韵的探讨与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出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对音乐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大象拔河"起源于我国藏族民间,已有百年历史,它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特点.在中学,由于此项活动简单易行,不受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的限制,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强身健体,普遍受到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对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学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和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兴起,"大象拔河"竞赛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不断攀升,进而对该项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瀛 《现代教学》2015,(Z1):86-87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戏曲是最能代表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京剧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当代学生只有了解好、保护好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资格来谈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培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优秀的民族文化教育是他们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形成的沃土和摇篮。我校将"京剧文化奖章"活动作为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使学生通过少先队争章活动的自主体验,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传承民族精神,获取主动发展。一、活动主题与目标创意点:创造性是少先队工作的精髓。"京剧文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五大藏区中,迪庆藏区以民族成分多、社会治安稳定而闻名。在此前的研究中,已有一些学者从民族政策的实施、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等方面对迪庆藏区的稳定团结经验进行了概括,但这些研究仍旧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描述,并没有追问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历史上,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民族交汇地带,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建构起了超越族群与宗教的"地域共同体"。民族识别之后,新的民族身份为人们带来了身份再定义的过程,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是空洞化的,以地域为基础的伦理规范与情感联结,是地方社会得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深入探讨"迪庆经验",对于理解当代民族政策的困境,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建设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转轨中继续有效地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不仅关系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状况,也关系着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全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脱贫攻坚基础最差、全面小康底子最薄、乡村振兴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对这一代表性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专题研究,能为西部民族地区顺利实现两大战略转轨和如期完成新阶段的各项奋斗目标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声乐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声乐主要形成了"声、情、美、韵"四大主要特征,其中"声"是民族声乐的前提所在,"情"是民族声乐的关键,"美"是民族声乐的精髓,而"韵"则是优秀的民族声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朝鲜人的民族教育,近年来作为民族教育的一个特殊案例,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然而从现有研究来看,学者们多以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或在日大韩民国居留民团旗下的民族学校、即传统的全日制民族学校为研究对象。而对在日朝鲜人民族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学级"的研究则很少。因此以日本的"民族学级"为考察对象,对它的起源、现状、意义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等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世界上的每一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传统文化。我们把体现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切物质设施、制度规范、行为习俗与政治思想统称为"民族根"文化。我国的"民族根"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历史上曾经发放出灿烂的光辉,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其典型性尤为显著。只是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6.
"国民文学"是在各个"民族文学"发展、融合、凝聚的基础上,在"国家"这一现代性民族共同体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学形态。"国民文学"只能包括、凝聚,而不能替代和覆盖"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指向"国民文学"。当今世界各国,民族身份的现代化就是"国民化",传统"民族文学"的现代化就是"国民文学"。"民族文学"已经或正在被"国民文学"所吸收、所融汇,文学的"民族"分野日益模糊化,而文学的"国民"分野则日益明朗化。从"民族文学"发展到"国民文学",再发展到"区域文学",最后发展到"世界文学",是人类文学史横向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应顺应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大势,强化"国民"及"国民文学"的观念与意识,促使"民族文学"向"国民文学"的进一步转化与凝聚。  相似文献   

17.
当今音乐文化的总体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声乐艺术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是如此。传统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已不在是我国声乐领域里的主流唱法,民、美声式的"中国唱法"已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喜欢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笔者认为,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则代表着当今"中国唱法"的成功典范。本文通过研究吴碧霞特有的民族、美声演唱方法特点,从而为声乐教学与表演提供更多详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可靠依据,对于促进声乐教学与表演更加科学的向前发展,使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之优势相互合理的借鉴融合,更好地推进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活离不开想象,想象渗透在生活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想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得更为明显,"想象"以各种"图式、意识"组成的"意象"参与人类人们的生活实践,构成了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通过想象,民族地区人们型塑了一幅现实与幻想的人类图景,启发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反思。从教育学意义而言,想象对于民族地区及社会成员的价值,体现在学校教育、人生态度、社会和谐稳定等层面上。  相似文献   

19.
"民族理论与政策"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与文化观,对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加强民族团结意义重大。当前,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不足等问题,亟须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与提升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日益提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当下我国综合发展及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方针,其意义影响较为深远。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实际工作开展影响颇大,更对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等意义重大。本文将对"四个全面"总部局内在逻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