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儿童”是指成长过程中心理发育上有不良倾向和表现的孩子。其中既有品德上存在严重缺点的儿童,也包括性格发展上有偏畸的孩子,如打斗、骂人、攻击、说谎、偷窃、逃学、惧怕、抑郁、易怒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如得不到教师正确的指导和矫正,到了青年时期则可能发生社交无能、社会能力下降、反社会倾向、人格行为障碍,甚至犯罪等等。  相似文献   

2.
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缺乏亲情与监护,导致当前农村存在很多的留守儿童,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很多孩子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如心理封闭忧郁、个性孤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等,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耍是儿童的工作,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呢?可是,在怎样指导孩子玩的问题上,不同的父母却有不同的作法。有的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怕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因此,不愿意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有的父母纵容孩子跟别的小孩子打架,没几天,小伙伴都躲远了;还有的父母工作忙,有小孩来家玩,嫌他们吵闹影响休息,等等。在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上,怎样才算正确呢? 应该热情鼓励他们跟邻居的小朋友、小伙伴玩。长大了,要鼓励他们跟同学玩。  相似文献   

4.
一、密切师生关系.消除儿童课堂上的紧张情绪 儿童初上钢琴课好奇心很大情绪也很紧张,一位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让儿童喜欢的教师,会有利于儿童进人学习状态,教师的爱心、童心、耐心非常重要.有爱心,才能像父母一样爱孩子.有童心,才能有孩子一样的心灵和儿童说得来、玩得来.有耐心,才能严格指导孩子学琴.有爱心、童心、耐心的教师更容易走近孩子,使孩子从内心里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活动是活动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但在实施探究性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关涉教师自身的问题,如教师心理不适应,知识与能力存在缺陷,教师本人需要进行培训指导以及对教师在探究性活动中的评价有失偏颇等等。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学校里总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差,不合群,上课无法专心听讲。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 “特殊心理儿童”一般是指心理上和一般儿童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某些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生理因素或教育方法不当等,这类孩子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儿童不大一样,诸如自我意识强、不合群、不爱学习、不能遵守正常的学校、社会秩序等等。“特殊心理儿童”几乎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当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有了这种爱,教师的教育、品德、知…  相似文献   

7.
家教信息     
孩子身心健康的动力源上海市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中心儿童精神卫生学博士杜亚松认为,父母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动力源。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归根结底是父母的教养问题。学龄前,父母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动力源,学龄后就变成了家长和教师双重动力源了。家长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上海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徐俊冕等专家认为,家长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8.
<正>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因父母离异而苦恼的孩子,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他们通常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学习成绩显著下降……他们缺乏安全感,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如果在这个期间不抓紧教育和指导,掉以轻心,放任自流,未来发展很难预料,普通儿童如此,聋哑孩子更是如此。我们班级  相似文献   

9.
薛萍 《小学生》2013,(9):59-59
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像裁判式的生硬、刻板、冷冰冰的。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挫伤了孩子的写作积极性。或空洞的、含糊的评语,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具体,想象丰富等等。使学生如堕云雾之中,觉得作文很抽象,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认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反应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课时经常走神,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写作业磨磨蹭蹭、边做边玩、写字算术特慢;经常多动不安、心浮气躁,一点声音就能吸引正在学习的孩子等等。调查显示,孩子学习成绩差别的原因,除学习方法等因素外,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学生注意力的差别。注意力差、容易分心已被列为儿童十大问题行为之首。中国75%的儿童都不同程度存在注意力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谓儿童心理健康?大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适应状态。儿童心理健康包括正常的智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和社会关系,具有与大多数儿童相同的心理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正常健康地发展,只有极少数的幼儿由于心理发育存在着偏离现象,其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异常,如破坏、攻击、厌恶、离群等等,成为教师眼中的“顽皮儿童”。 笔者认为这类顽皮儿童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虹  赵霞 《学前教育》2004,(5):29-29
每天早晨,教师站在门口热情地迎接家长和小朋友来园时,都会亲切地问候小朋友们早,而孩子们也会同样亲切地问候老师们早。但是,有的时候,有些幼儿来园后低着头,不吭声。这一现象往往反映了孩子心理、生理上的一些问题,如身体不舒服、情绪低落等等,因而我们问问"为什么"很有必要。 从心理的角度说,孩子情绪不好,可以针对以下几种原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3.
在探究教学中,杜威把儿童的角色定位为创造者,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者。他认为,儿童具有独立自主性,有探究与创造的欲望;儿童是自然生长中的人;儿童即创造者。教师指导的方式有:指导、引导、鼓励、帮助、暗示、合作等等;教师指导的时机是:当儿童兴趣减退时,遇到障碍时,遇到复杂的逻辑安排时,教师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随着角色的变化,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心理的适应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助。否则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小学生的心理正常发展。一般来说,小学新生在入学适应上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帮助与指导。一是学校正规课程的适应;二是学校规章制度的适应;三是学校情绪生活的适应;四是学校  相似文献   

15.
一、以人为本,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一)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儿童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饮食、排泄、睡眠等生理上的需要外,还有各种心理的需要,如安全、爱抚、求知、独立、自尊、好奇等等。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我们在注重满足孩子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  相似文献   

16.
赵尚松 《巢湖学院学报》2003,5(1):113-114,117
儿童在父母离异的打击下会形成一系列不良心理,如恐惧心理、内浆心理、自卑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等等,其消极作用十分明显。为了解决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要求离异夫妻双方都不能放弃对儿童的抚养与教育,并且提高离异父母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幼儿园教育更要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学生”这个词,几乎天天听、天天说、天天用,那么,“学生”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教师工作有什么要求?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有的人把学生看作天真烂漫的儿童,不同的只是来到了学校;有的人把学生只看作是没有长大的、需要成人悉心呵护的孩子,等等。这些理解虽不能说大错特错,却不准确、不全面。通常,我们并不特别区分“儿童”、“孩子”、“学生”这几个词。谈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常以儿童的年龄特点来替代,如“儿童生性好动、好奇”,“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当表示对学生的亲切态度时,常把学生称作“孩子”,如好多老师会说:“…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父母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却较少,加上学校里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现象,导致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教师要通过创设外部环境、构建心理环境、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交往机会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促使儿童在快乐的童年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孩子长大后能操一口流利的外语,是许多家长的殷切期望,也是当今社会流行的一种培养孩子的“时尚”想法。在儿童学习外语最佳起始问题上,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探讨,如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脑神经学等等,比较引人关注的说法是外语学习在年龄上是否存在“关键期”和“敏感期”,而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是:在儿童的母语学习上,语言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关键期”,而对外语的学习上无所谓“关键期”,也就是说,“关键期”理论只适用于儿童的母语学习方面;而对于儿童外语学习来说,存在一个效果相对较好的时期,也就是“敏感期”,认为在这个时期内…  相似文献   

20.
杨芳丹 《家长》2023,(22):29-30
<正>“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玩游戏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能够探索世界、发展思维、增长见识,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玩耍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儿童而言,玩耍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发现不少家长缺乏重视孩子游戏活动的意识,既没有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也不会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孩子游戏。有些家庭还存在着家庭游戏时间匮乏、类型单一等问题,有些家长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进行游戏活动,习惯于用电子产品“打发孩子”,导致孩子将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都浪费在电子产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