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与一炉,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美、人物美以及识别文学作品中丑人丑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努力钻研,既教书又育人,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从而以美的眼光发现美,展示美的人。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文能力的范本,而且可以借助其明显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猛 《科教文汇》2008,(33):97-97
美育的直接职能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美,教师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感,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用美育去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熏陶、感染、丰富、净化学生,以美育人,陶冶美的矿石,撒播美的种子,酿造美的甘泉,塑造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也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孝成 《科教文汇》2009,(14):119-119
语文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做到这样几点:观察发现生活中潜藏的美、在文学作品中领略感受美、在作文训练中创造表达美。  相似文献   

5.
李立群 《科教文汇》2007,(9Z):59-5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志杰 《科教文汇》2007,(5S):41-41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鉴赏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作品的语言美;使学生感受作品中心思想的情感美;在教学中相机诱发,随时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朱慧琴 《科教文汇》2010,(35):81-81
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分解式教学,过分强调对诗词的思想内涵进行政治性分析,忽视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内在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诗词的特征,在学生自主体验下进行审美教育,潜移默化中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8.
浅谈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珠 《内江科技》2007,28(6):133-134
语文与美育有着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音乐和绘画的角度创设审美氛围来渲染文学作品中的美;从欣赏和分析的角度诱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启发学生去欣赏文字的美;进而从联想和构思的角度开启审美想象,最终让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诸因素中丰富的美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写规范汉字、加强课文诵读、挖掘课文内涵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梅 《科教文汇》2009,(3):122-122
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写规范汉字、加强课文诵读、挖掘课文内涵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张德军 《科教文汇》2007,(9Z):51-5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审美观却发生了某些扭曲,他们盲目地崇“外”、崇“怪”,追求“时髦”并以此为美。究其原因是缺少美育的结果。而初中语文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做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蕴涵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尚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旭斌 《中国科技信息》2008,(4):238-238,242
在中专语言教材中,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占有很大的篇幅。这些文学作品语言生动、风格各异,有的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有的慷慨陈词,似江河横溢,它们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无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凭借着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感情社会美、鉴赏艺术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平 《内江科技》2005,(5):47-47,5
本文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懂得美,懂得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文章分析了体育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体育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赵丽君 《内江科技》2010,31(9):196-196
针对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学习语文。文学作品形象具有可感性和直接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作品中描写的形象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使学生能感知到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引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教师要帮助清除他们固有的审美观念和一些不良消极因素,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逐渐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别耿飞 《科教文汇》2011,(17):173-173,190
审美教育,是教育者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它包含了审美知识、审美观点、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教育。本文主要探讨了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思想情感培养的作用,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陶冶道德情操三个方面来论述美术教学对学生思想情感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娟  廖海云 《知识窗》2013,(12):67-6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自然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