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5年,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召开了旨在改善当时电视新闻事业迅猛发展而电视新闻理论却相对贫乏状况的“全国电视新闻理论讨论会”。这次会议引发了我国电视新闻理论史上著名的大讨论,堪称“电视新闻理论第一辩”。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声画关系是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两年以来,《现代传播》等刊物也陆续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就目前情况看,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仍然相当大,“商榷之声”仍不绝于耳,这种长期争论未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讨论中我们在方法与思路上的重大缺陷。在此笔者想就争论本身作一次反思,间或谈一些自己对声画关系的思考。一、概念用语模糊所指能指错位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单元和形式。概念的模糊,将导致思维与对象的们离。在声画关系的讨论中,我们就恰恰出于表述己见的需要,让现行概念负载了过多的非本质…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是通过视觉形象给人以感染的,它是声、画合一的现代化传播手段。所以处理好声、画关系是编好电视新闻的关键。在编写一条电视新闻时,文字记者必须到“画”中去。即深入生活,到拍摄的现场。作到“心中有画”,才能写出“话中有画”、“让画说话”、“话是画的升华”的稿子来。文字记者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受现实生活中生动事物之感染;摄像记者不了解“话”意,不探讨“画”情,就很难选择出最有表现力的  相似文献   

4.
田茹 《现代传播》2007,(2):152-154
按照米克·巴尔的说法,所谓叙事文本,就是“叙述代言人用一种特定的媒介,诸如语言、形象、声音、建筑艺术,或其混合的媒介叙述故事的文本。”①电视所采用的媒介主要有两种,声音和画面。电视的声音包括画面内声音和画面外声音:画面内声音主要有人物同期声、现场音响等;画面外声  相似文献   

5.
<正>一、电视新闻必须有完整文字稿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双通道传播形式是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与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不同的是,电视新闻有一篇完整的文字稿。它以播音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新闻文字稿不是依附于画面的电视解说词,也不是对电视画面的说明和补充。虽然从形式上看,新闻事实靠“画外音”表达,可是电视新闻的“画外音”不是断断续续的解说,而是新闻要素齐全的完整叙述(新闻评论节目在叙述外还包括评  相似文献   

6.
作为心理时间, 电视新闻中的时间被荧屏放大; 作为物理时间, 它是负载高密度信息的节目放映时间, 一种通过摄像机和编辑机被压缩、分割、澄清和重组的时间。画面是暧昧多义的, 语言如锚, 将画面众多意义中的一个固定和昭示出来。电视新闻的时间特点使镜头无法形成完整的情节, 因此声画双主体配合起来互补叙事, 生成特定的时间样式。  相似文献   

7.
8.
二战后,在电视技术的进步,新闻理念的更新以及接受主体的分化共同作用下,不断催生出新的新闻节目形态.但是,从学理层面探讨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画的关系,国内学界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拟从新闻节目形态演进的视角探讨声画关系辩证组合关系,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把电视新闻节目的各种因素概括为两种元素:即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视觉元素是指图像语言,或称画面语言;听觉元素包括音乐、同期声响和解说词。图像是电视造型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声音也是电视节目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表现元素。如何处理好声音与画面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加强电视节目表现力需要探讨的课题。传统观念认为电视以画面为主,解说为辅,而今在新形式下的节目层出不穷,新体裁的节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又有人认为,电视传播以解说词为主,画面为辅。主与辅,实际上反映出视听元素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10.
11.
谭薇 《新闻窗》2014,(6):73-74
电视新闻是声画并茂的视觉信息。声画配合的密切和谐可以使得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完整、更加具有感染力。文稿配音在电视新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电视新闻中,富有逻辑性的图像语言,富有节奏感的画面景别,主题鲜明的文稿配音或使人身临其境的现场声带来的现场感,除了带给观众客观真实的感受,还使观众有更大的想象和联想发挥的空间。文稿配音和现场声的正确使用将使得消息传递的信息量和现场感大幅度提升,大大提高电视消息的真实性、趣味性和现场感。  相似文献   

12.
30多年前,以<光明日报>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起点,掀起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直接结果,是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为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其更大的社会意义,则在于它告别了用政治斗争和运动的方式来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的旧有模式,开启了新时期四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对"图书馆员第一"讨论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员第一”的管理理念提出后,在我国图书馆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本文按反对者、支持者和部分接受者三种观点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认为部分接受者的观点在讨论中稍占上风,并代表着今后讨论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书目情报问题讨论做了一次专门的回顾与评论,认为这是近年发生的一次比较重要的学术讨论,并有益于目录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录学界关于学科发展现状问题的讨论,选取三个基本问题(目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目录学学科定位问题、目录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与方向问题)进行总结回顾,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些基本问题,对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作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至今已一年有余。作为中国正式拥有的第一个24小时整点播出新闻、无间歇的专业新闻频道,它的出现和为人们所接受,不仅是新闻界的重大变革和尝试,也是学界所一直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网数据资源等相关资料进行查找、浏览后发现,学界对新闻频道的展望和研究从1997年始就已初露端倪,迄今为止,围绕新闻频道出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探讨已有相当多的富有创见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章。本文就新闻频道研究的两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电视新闻来说,画面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画面的任务在于以具象符号的色彩、形象、动态、空间等因素与抽象的语言联袂向受众传播完整的信息。然而这种“声画双主体”的关系不是在每一条电视新闻中都得到完美的体现,常见地市县(区)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出现“声画游离”现象。所谓“声画游离”是相对于“声画对位”而存在的。“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新闻内容,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声画组合关系,有别于声音与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声…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读者"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馆藏建设的目的,一般而言,是用、藏兼顾,重在利用;“用“的落脚点也不在于“备用“.采购质量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多少及时而有效的服务.本文介绍了一种图书馆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方式--“第一读者“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也大大提高了馆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电视声画的形态、关系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如体育转播可以算是以画面为主,声音的解说、评论作辅助;谈话类节目是以声音为主,画面同步记录及传递谈话者所处的环境,谈话者的眼神、表情、手势、体态、服饰、举止及话者相互的距离等信息;纪录片由于创作者不少是以“电影眼睛”为宗旨,虽以画面为主,却是“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12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对业界图书馆精神的研究与争鸣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学术研究与争鸣应首先明确论题中的主要概念,遵循逻辑学基本原理;要应用联系与发展的历史观与唯物辩证法去思考图书馆精神研究现象,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文章在明确了“图书馆精神”诸概念与揭示了业界图书馆精神研究的本质的基础上,对程焕文、于良芝的图书馆精神理论进行了评析,并对黄俊贵与程焕文的图书馆精神争鸣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黄俊贵的论点做了简要批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