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为三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表现出的两种根本对立道德的行为和实质,剖析了两种不同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高校德育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 ,市场交易法则使人们更关注个人利益 ,更重视个人价值。本文从人的行为的角度 ,探讨人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并提出了新的经济形态下高校德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158-158
徽州族规家法的主要内容,一是规范个人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忠义、孝顺、友悌、勤劳、节俭、礼貌等条规中,这是维持家庭和睦相处以及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一些不良行为,如闲游、迷信、赌博、嫖娼  相似文献   

6.
论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客观事件、主观事件及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时间性、有效性、自觉性等方面论述了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特征,并通过对“未遂论”、“中止论”及“折衰论”等各种观点的分析,确认对放弃重复侵害行为应以中止犯论处。  相似文献   

7.
归因,是极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使用它,但很少人能够意识到:我们的很多行为就是由归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德性论与规范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德性论的基本问题是: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论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前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内在品质,后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外在行为。德性论关注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以人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实质主义的;规范论关注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它不再强调人的内在品质,而以行为是否符合普遍的规范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形式主义的。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从德性论到规范论的转型,其积极的意义是肯定了个人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领域内的自我决定的权利,即肯定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而将普遍性的规范限制在共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的领域。但是,由于规范论仅仅关注对个人外在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在关于个人追求自我完善方面保持沉默,就容易导致个人追求自我完善这一要求的丧失,而这也就意味着人本身的丧失。  相似文献   

9.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按照强化理论的观点,奖励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而惩罚则可以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具有个体差异性和情境性,为了使强化物对学生产生有效作用,必须事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个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师要自觉掌握强化理论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法行为的本质属性是不同行为的权利(权力)义务(职责)关系的组合,不存在某法部门专有的法行为,任何法行为都同时由各法部门进行调整.经济法所调整的行为关系与相关法部门调整的行为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最终结果来看.它们是在各自价值目标基础上的一种不同法行为关系之间的边际均衡.  相似文献   

11.
12.
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微观研究,它是对教学中师生的行为进行的具体深入的研究,其目的是要通过探究师生教学行为的规律来提高教学行为的效率。它从属于教学论,又是对教学论的具体和深入,对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主体性的张扬和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惯养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育更为关注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大力推行习惯养成教育.力求让好习惯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内化成学生自觉、自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竞争失范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同君 《江苏高教》1997,(4):29-31,65
论大学生竞争失范行为及其矫正刘同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对“竞争”一词不仅不陌生,而且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竞争、推动竞争,在竞争中奋斗,在竞争中成才。本文从“失范行为”的概念着眼,分析大学生在竞争过程中的行为失范现象,并提出矫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正范  贾群生 《教育研究》2006,27(10):36-40
20世纪,课程论和教学论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实践品性不足的倾向。这种倾向既是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也为课程与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近年来,课程与教学论的整合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增强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品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教师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教师行为研究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研究,成为课程与教学论整合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和双职工家庭的大量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无人看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孩子的求学问题,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寄宿制学校不仅打破了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还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但是,寄宿制学校里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高校德育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法则使人们更关注个人利益,更重视个人价值。本文人的行为的角度,探讨人的地为和道德行为,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的 及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并提出了新的经济形态下高鹇德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行为干预技术在转变问题行为学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干预技术简介行为干预技术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主义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证据基础上的不良行为矫正技术,其目的就是要消除或者显著地减少某些经常出现的不受欢迎的行为。人的行为绝大多数是后天习得的,而行为从偶然发生到最终形成的重要条件,是行为结果得到的强化刺激。如果某个行为发生后得到了奖励性的刺激,那么这一行为在以后的发生率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如果在这种行为发生后得到一个惩罚性的刺激,那么该行为在以后的发生率就会降低,甚至消失。既然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我们就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强化正性行为,消除不良行为。本文将就一些基于行为干预理论的问题行为改变技术作简要的介绍,试图借此来提高教师和家长改变学生和孩子问题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因此,幼儿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与道德意义的自我建构,从幼儿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入手,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和游戏中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