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方体和正方体”属空间与图形部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关于立体图形的最基础知识,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概念。不可否认,计算教学是第一,二学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切忌将计算作为本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作为实验教材中出现的新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2——15页,是“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的第一节。本单元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而“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结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作品,展开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左右对称)。认识并能找到其对称轴,体验左右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5.
1 教材分析"走进图形世界"的内容在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七年级(上)第五章.本章内容是"空间与图形"最基础的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活动,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及某些平面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几何体的侧  相似文献   

6.
展开与折叠     
《中学数学月刊》2011,(7):43-44,63
本节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获取常见几何体的某些几何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 教材分析 1.1 本章概述 本章教材是7~9年级“空间与图形”的开始部分,介绍了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等内容。此内容对整个初中几何课起到了奠基作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欣赏几何图形之美的同时,体验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线段与角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但是所有的复杂图形都是由这些简单图形所组成的,而有关线段、角的概念、性质等都是以后研究复杂图形,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  相似文献   

9.
梅广稳 《教育》2011,(12):56-57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是学生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从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着手,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认识几何体的特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空间与图形”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之一.“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学生在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根据我们的经验,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说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按照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这四条线索展开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将“空间与图形”中的“位置”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教材编写时,充分遵循了学生对空间方位的认识顺序,先“上、下  相似文献   

12.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因此,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3.
曾德花 《湖南教育》2002,(13):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对“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是:“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具体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标准》在“数学思考”目标中的要求为:“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依据这些要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充分让学生看图形“横看成…  相似文献   

14.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几何”教学的改革 迄今为止,在小学、初中的“几何”教学中,仍然是单纯地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要领、性质和计算。在教材中,除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一、整体感知 人教版教材在“空间与图形”这一块的编排上很有特色,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过去的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主要侧重于计算,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课标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为此,新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并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小节的内容,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而长方体的认识作为研究立体图形的起始显得尤为重要。往年学习这一内容时,我都会结合教材“试一试”(如图1)的内容,提前为学生准备8个长方形学具,让学生先想象,再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8.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教材编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结构体系、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  相似文献   

19.
一、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的特点 1.培养空间概念 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和素材。其次,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经验活动,注意到创作对发展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设计“拼图”、“花边设计”、“搭积木”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创造,相互欣赏,感受图形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空间观念得到逐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谢启芳 《小学生》2013,(5):60-60
小学阶段的"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以往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课程标准》将以往的"几何"已经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把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了位置确定、图形与变换等内容。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及其基本特征,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图形变换和描述、确定物体相对位置的方法等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