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花的坐姿     
家门口有一棵茶树,我并不怎么欣赏它,花太不起眼了,花瓣颜色都不够地道,像给水彩颜料染出来的。何况太矮小,远远比不上旧居后院的那棵,一开就是上百朵,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刺激得园子里的马蹄莲和郁金香一起努力开花。  相似文献   

2.
落花之恋     
记得那是一个落英缤纷的时节,她又站在了那棵桃树旁,望着随风飘零的花瓣默默不语。 或许出于一种怜惜,她随手捡起落在脚边的一片花瓣,轻轻放在鼻翼嗅闻淡淡的残香,而后走近树间,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小不点的桃子,静静地凝望着它们,邪眼神看起来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相似文献   

3.
落花     
  相似文献   

4.
落花心情     
11月3日 晴 我家的三角梅,其中有一棵是嫣红色的。夏日里,近看时,地面铺着满目的嫣红,那是它凋落在地上的花簇,让人不禁生了一份苍桑的温柔。它一小团一小团地飘落在石板地面上,石板地面没有土壤只有少量的沙砾。它是那般的清脆干净,不会染上尘埃,逐渐牵引我心中的情愫,自然而然感受到生命的弱小,感受到花开花落的无常。  相似文献   

5.
春来春去,人生浮华,流水落花,总带着些许的惆怅。花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花落花开总关春。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借助落花意象,昭示了《红楼梦》中女儿们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以花喻人,揭示了封建社会礼教下妇女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7.
郁薇薇 《文教资料》2009,(30):13-15
唐寅的落花诗由于其数量之多和其自身强烈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本文试图对唐寅的落花诗的解读来观照诗人和他所生活的整个时代。  相似文献   

8.
落花     
  相似文献   

9.
吴智龙 《文教资料》2009,(18):34-35
"落花"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被广泛采用,红楼梦中由"黛玉葬花"引出的<葬花吟>则是给了"落花"一个归宿.本文就将从<葬花吟>与唐寅<落花诗>、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的比较入手,探索"落花"意象的发展与开拓过程.  相似文献   

10.
姜媛 《文教资料》2020,(5):16-18,13
落花是暮春时节最常见的物象,一直是诗人笔下重要的文学意象之一。落花诗以吟咏落花为主体内容,托物寄怀,发端于先秦,兴起于汉魏六朝,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它作为一种传统诗歌题材,承载着丰富的主题意蕴,并在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传统诗歌中别具特色的一类意象。本文立足于唐代之前落花诗研究,深入挖掘落花意象之起源,分析落花意象之意蕴内涵,寻找落花在先唐时期成为意象与逐步发展成诗歌主题之发轫轨迹。正是有了先唐落花诗的发展延续,使得落花成为中国意象史上重要的诗歌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歌中很早就有对于落花景象的描写,杜甫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落花意象中,使落花意象成为其情感的载体。通过研究杜诗中的落花意象,可以发现杜诗落花意象的情感意蕴主要有:生平际遇的自况、内心情绪的外射、生命速逝的感慨、家国盛衰的忧思。落花意象在杜诗中具有丰富的画面美和含蓄美,体现了杜甫精湛的诗歌技艺。  相似文献   

12.
落花有用     
潘翠君 《小学自然教学》2011,(11):M0002-M0002
指导学生研究花的构造,需要让他们通过解剖、观察一些常见的花,认识到一朵完全花主要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此外,通过亲自动手解剖花,可以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他们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及分工协作的科学精神。因此,上好本课的关键,便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各种不同的花)。  相似文献   

13.
落花枝头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  相似文献   

14.
落花有情     
花落和花开.同样能激发古人的诗兴。花开,令人联想到美丽的青春,容易产生生命的冲动:花落,则容易让人感到生命之美的短暂和大自然的无情,兴起哀伤的幽思。所以,从“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唐·杜甫《曲江》),到“水流花谢两无情”(唐·崔涂《春夕》)和“无可奈何花落去”(宋.晏殊《浣溪沙》),无数类似的题咏构成了落花诗的主调。  相似文献   

15.
宋祁所写的《落花》诗,程千帆、吴新雷断定其为咏物之作,象征人生艰难旅途中奋斗到底的精神。陈衍则认为是写伤逝之意,认为宋祁多侍儿,是伤其侍儿之逝。而从此诗的写作背景、诗作用典、宋祁本人的生平经历着眼.经过细致梳理可得出结论:陈衍所论的写伤逝之意更合此诗意旨,但他关于宋祁当时多侍儿的看法不确。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由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创作,高鹗、程伟元整理完成,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在诸多章回中,"黛玉葬花"给笔者的感触颇深,作为《红楼梦》的重要一部分,对整个作品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调。本文中,笔者首先从《红楼梦》这一文学著作出发,对其进行了简单地阐述,然后以"黛玉葬花"为线索,对其中蕴藏的情感进行了分析,从而表达出笔者自身对葬花这一回合乃至整部《红楼梦》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继承了诗体文学中的落花意象传统并把它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花魂”、“落花”寄寓理想人格美的追求和作者的人生悲剧意识,以葬“落花”加深死亡的悲剧意识并表达永恒的灵魂自守,标示着小说美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落花与伤惜春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和“伤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两种情结。以上两种情结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落叶、落花的现象。本文考察由先秦截至宋有关落花的诗句,阐述了通过落花这个媒介所吟咏出来的伤春之情,是何时产生并扎根于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9.
生来喜做三件事,吃水果,读书,晒太阳。那日午后,三月春阳正好,不余不燥。闲来无事,索性洗净一只苹果,携一卷诗集去了屋后的那个山坡,山坡上很空旷,几株晚樱,像精灵的卫城静静伫立在那里。当此时,青草正青,樱花正盛。斜靠在一株樱树下,微风徐徐翻  相似文献   

20.
刘雪庵留下了大批优秀作品,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之一。他谱写的乐曲情深意浓,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极为感人,包含了歌曲、器乐曲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刘雪庵艺术歌曲《飘零的落花》演唱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