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到底是有人偷走了我们的奶酪,还是我们自己丧失了重新寻找奶酪的勇气,所以我们要追问。  相似文献   

2.
杨哲 《教书育人》2008,(5):11-11
最近,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在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在日记中写到: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3.
早就听说《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部享誉全球的畅销书,读了会对你有所帮助,暑假闲暇,借来一读,确实受益匪浅。《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个有关“变化”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四个可爱的小生灵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故事情节看似简单,但所讲的道理却是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它从如何面对危机的新视角,提示我们在今天的变革时代应该如何笑对变化,如何取得成功。故事中的“奶酪”也可以用来比喻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种荣誉或者是一种人际关系,也可以是金钱、爱情、一种信仰或是一幢楼房…  相似文献   

4.
学校开展教研活动,要我上一节公开课。我执教的课题是三年级的数学周长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除了制作教具外,我还准备给他们提供一组平面图形。这些图形有些是封闭的,有些不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5.
一个男孩,一个让你一个月后还清晰如昨,宛在眼前的男孩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与他只有一面之缘,但我已经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眉,记住了他的眼,记住了他小小的身材,尤其记住了他满脸呼之欲出的笑容。也许,我永远也忘不了他。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理论也指出.游戏是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同化的活动,最符合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游戏在幼儿园中的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王文英 《河北教育》2009,(10):37-38
接到上级要来调查校长工作方式问题的电话,杜校长有点惊呆了。放下电话,点上一支烟,杜校长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相似文献   

8.
童话书、寓言书我都喜欢看。而这本励志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更是叫我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9.
电子书包动了谁的奶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霞 《教育》2010,(8):23-23
据笔者了解,电子书包相当于16开本书籍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外观像一个放在掌上的电脑,可以容纳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部教科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春季新学期开始.上海市的小学、初中学生都发现.自己不必再为领到的新课本交纳费用.但有些课本却要好好爱惜.因为它们还要传下去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接着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相信不少人看过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书中讲了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迷宫里有四个小生灵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他们曾经有一个巨大的奶酪,过得很幸福。有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四个角色于是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嗅嗅和匆匆早己有心理准备,知道该怎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奥运的临近,奥运的气氛也越来越“热”。北京街头的一些户外广告牌上,不知什么时候换上了“北京欢迎您”的字样,设计制作实在算不得精美,乍看上去以为是公益广告,而仔细打量后,才知道是一家名为“欢迎您”的北京酒厂的“杰作”。类似的还有“2008,为中国喝彩”、“2008,谁让您心动?”等等,一个个比赛似的把旌旗插遍北京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13.
韩涛 《山东教育》2008,(4):23-2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你是否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晨读课上的读书声却越来越小。低年级学生读书是抑扬顿挫,斗志昂扬,声音如雷贯耳;高年级学生读起书来却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声音也小到几乎可以用“鸦雀无声”来形容。学生读书的热情为何日趋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们的心智,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一本坏书却能使人思想堕落,品德败坏,误入歧途。所以好读书也要读好书才行。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给予我智慧。这本书就是全球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上了这么多年语文课,可最后字写得不好,句造得不通,作文错字连篇,就连课文读物也不爱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6.
<正>《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虽然不厚,但简短的故事里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你只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去改变,不可能让环境随着你的意愿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编辑老师: 我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靠着几十年积聚起来的人脉和经验,业余时间编写了一些语文教辅读物。  相似文献   

18.
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观摩课,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总是走下讲台,俯下身子,倾听个别学生的朗读,不时地耳语,不时地微笑,不时地用手轻轻地抚摸学生的脑袋……然后,教师走上讲台,环视课堂,微笑着说:“刚才被老师抚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举手。老师特别喜欢你们,因为你们读得认真、专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尽管没有溢美之辞,也没有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9.
反思“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随意式提问荒废学生案例1:学习《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一夜’指的是多长时间?”“‘工作’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师生几乎都谈作文而色变,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在叶圣陶先生眼中像说话一样平常的作文,会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硬骨头?原因有很多,笔者试从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这个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