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名词化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由于汉语形态标记的非普遍性,汉语名词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出现或产生名词。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转换理论认为,人们出于不同的认知目的,可以对同一对象选择不同的元范畴进行认知。汉语名词化就是对认知对象从优选范畴到备选范畴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法理论只对英语介词的句法功能进行描述,没有对其语义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质性的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从新的视角对英语介词进行研究,使人们对其本质有更新的认识。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探讨英语介词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其产生离不开世界请语言的研究成果。由于汉语缺乏形态的孤立语特点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小学传统,汉语语法学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基础,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即是其中之一。赵元任先生在早于认知语言学诞生10多年前就提出了与该理论相类似的观点:由意义出发归纳词类的形式标准;语法范畴的确定具有相对性;语言系统中存在对称和不对称的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常用的单音节介词为考察对象,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动词介词化的动因进行分析,认为汉语动词的介词化是句法语义因素、同步虚化因素、认知因素以及语用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郭莹 《海外英语》2012,(21):224-22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被动句语法化进行比较。从语法化和语法结构体两大层面入手,分析英汉语被动句在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似、相异、相关的语法现象背后的特征,发现:英语被动句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汉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则由于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帮助展现其句型特征。尽管英汉语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在表达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上机理还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汉语语法的认知解释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句法象似性、隐喻和转喻、意象图式、范畴化、构式语法分析以及认知与计算分析等方面。其研究成果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加自然的、有亲和力的解释依据。但也应看到,当前汉语认知研究多关注一个个具体的构式、特殊句式和句法现象,自身缺乏一个整体框架,与其相关的教学研究过于零散。汉语认知研究与教学仍存在"貌合神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V不C"构式是汉语中表示"否定可能性"的一类独特而地道的表达方式。自吕叔湘对其进行研究以来,汉语学界对这一构式从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历时演变方面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语法化等理论探索这一现象的心智过程。本文在对以往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缺口,希望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双宾结构中所包含的领属关系,认为从逻辑语义的角度看,这些不同的双宾领属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通过逻辑隐含推导出来的双宾领属,另一种则是以预设形式存在的双宾领属。给予类双宾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取得类双宾则属于后一种类型。对汉语不同类型的双宾领属的研究可以丰富生成语法对双宾结构中领属关系及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汉语N+N复合词结构里的中心语时,传统语法侧重从结构分析的角度进行客观描写,从而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认知能力,对于很多语言事实,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利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认知理论认和语音变化对汉语N+N复合词里的中心词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语体色彩方面确定N+N复合词里中心语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朱乐亚 《海外英语》2022,(19):84-86
该文从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MMCCG)的角度来分析汉语“把”字句。该文认为“把”字句都是原生成的,MMCCG是单层结构语法,它确保汉语“把”字句的原生成性,而其本身并不涉及移位、删除等句法操作。文章进而从三个方面对文章观点进行说明:第一,从所有格提升、移位假设、空算子移位三个角度综述前人研究成果,从而指出汉语“把”字句是基础生成的,“把”是把字句的指示词;第二,在MMCCG框架内,从句法上验证了“把”字句的原位生成性;第三,借助广义斯科伦项理论,从语义上构筑了主要动词的直接宾语和主句主语的各种不同关系,比如:领属关系和同指关系。此外,MMCCG是彻底的词汇化理论,各种“把”字句可处理为同一语义而采用了不同的句法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对聋生习得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的偏误进行了描写与分析,发现聋生在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使用上存在范畴缺失和误用两大误区,偏误的成因主要发生在形态句法层面。聋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应该获得统一的解释,应该注重从实际语言现象中寻找规律,这就需要理论语言学家的参与。目前聋生汉语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积累语言事实建立相关语料库、提高聋校教师语言学素养和系统地对自然手语和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9种汉语类CSSCI期刊为范围,以"认知""构式语法""隐喻"等词条为主题、篇名、关键词和摘要,检索统计2011年至2021年间发表的认知语言学相关文章。近10年来中国认知语言学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即研究对象范畴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转向应用与实证,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构式语法、隐喻认知、范畴与范畴化、认知语义成为近年来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较之国际上的研究,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学科交叉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行系统、均衡、纵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就语言逻辑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两位采访者和王维贤教授之间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讨论.涉及语言逻辑的关系、语用逻辑的内涵、语言的三个平面和句法的三个平面、生成语法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以及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对此,王先生都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为复合词的内部构建提供了新研究视角,使其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语法和形态分析中.分类(type-of)以及部分一整体(part-whole)的范畴化关系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Ungerer & Schmid以此对英语复合词的内部构建展开了认知研究.基于此,文章按照词性和组成成分,对汉语N+N复合词进行范畴化研究,探究内部不同的认知图式关系,构筑不同的认知模型公式,以说明汉语复合词作为短语/句子结构压缩的产物,意合程度强,象似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语言学界蓬勃发展,渗透到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代表性的研究主题有宏观理论探讨、隐喻、构块语法和语用的认知研究等;发展中存在认知泛化和创新不够等问题。展望未来,认知语言学在汉语研究、对比研究、应用性研究和交叉研究等方面该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戴玉珊  许曦明 《现代语文》2009,(10):104-106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领有者、领属标记和领有物入手对比分析了英汉各自的领属结构表达,旨在发现其隐含的认知差异。研究发现:英汉领属结构遵循着相似的认知机制和认知图式。且英汉两种语言中原型领属结构的语义特征相同;汉语中“的”的隐现,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部分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其中,对于原型领属结构而言,只有亲属关系的词具有不可让渡性,带不带“的”比较自由;英语领属结构中既有属格’s又有of结构表达,反映了英语国家人民即习惯顺序,又习惯逆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框架核心分析法是黄伯荣教授新近提出的一种析句法,它是经过深思熟虑1精心设计而形成的,体现了黄伯荣先生新的语法观、析句观。本文从汉语析句法的历史沿某角度进行评析,指出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框架核心分析法有其不可忽略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认知方法的语法化、泛时研究的一个实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沈家煊研究员于2005年11月22日到24日应邀到暨南大学文学院和华文学院进行系列学术演讲,题目分别是:“语用法的语法化”、“认知方法的语法化”以及“泛时研究的一个实例”。沈先生以汉语事实为根据,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背景和主要观念指导下,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从范畴化理论、相似性、理想认知模型(ICM)、概念的合并与组合、语法化的认知动因、认知语法的概括性等方面对汉语语言事实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释,同时也对汉语语法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做到既互相渗透,又相互验证。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其中句法平面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家在20世纪木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Adele E.Goldberg将构式定义为独立且唯一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体。它的提出引起了语言学家对以往配价理论的反思,国内学者开始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语法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构式语法应用于零散汉语语法现象分析的初级阶段,接着是构式语法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的理论构建及可行性探讨阶段,最后是理性衡量构式语法的价值与局限及将其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深化阶段。尽管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分析理论,真正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