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谈到基础教育理论时,不少人会给它冠以"务虚"之名,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形而上",《周易》云:"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其实,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西方,我们所谓的教育家本质上都是哲学家,其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是融为一体的,这为基础教育理论的"务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新理念为指导,改造现有的教育实践,所以说,新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的精神之灵魂。建构“以生为本”、还是“以师为本”的理念,成为当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而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难点在村小。如果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不以村小建设为突破口,不从农村娃娃抓起,就会背离教育改革“提高全民族素质”之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在新课改中寻求基础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基础教育现实问题决策研究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通过教育科研,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以及“建立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发展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体制”全面论述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育关系到教师高质量发展。21世纪以来,“师范教育”一词被“教师教育”替代、将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这三大事件都是着眼于教师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联结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教育“基点”与高等教育“龙头”。基于基础教育“基点”的教师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能否“搞得越扎实”、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从而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龙头”的教师教育就在于引领与创生:引领意义包括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师发展的方向,以及在“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创生意义则在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蕴含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这三大要义。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校要守正创新,即扬师范院校的师范之长守教师教育之正,补师范院校的学科之短创教师教育之新。  相似文献   

6.
贫困农村由于长期受考高中上大学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即主要只为少数升学的学生服务,造成民族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效益不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劳动者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探索民族农村巾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民族基础教育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实现基础教育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开创“三教”统筹,“普职”勾通的新格局,使之不断促进民族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教育局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中小学劳动技术与初中“绿色证书”教育选修课实验。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初,美国还是一个羽毛未丰的国家,经过百余年的奋斗,其教育发展甚为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教育的先进之邦。在美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基石,美国基础教育在经历了一个由移植、建立、发展到调整、创新、飞跃的曲折历史过程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短短三百余年里,美国由教育荒野而跨越各洲诸国历尽数千年所走的历程,竟然后者夺魁,这是教育史家一致承认的惊人奇迹。”我们知道奇迹的创造并非出于偶然,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教育财政作后盾,而联邦政府对教育财政的支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虽然美国宪法并没有明确教育行政管理权属于联邦政府,但它对美国教育的影响却从未中断过,教育立法和教育财政补助成为美国联邦政府干预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再谈“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寻求什么?教育人本化、生活化教育、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日益淡化。与之相关的教育理论则是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课程论、教育“不教”论,但中国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还应是以“主知学派”的教学理论为主。  相似文献   

9.
择校,已经成为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近期,对于如何解决择校问题的讨论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择校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择校,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它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神经,成为关乎民生的焦点。目前,择校俨然成为基础教育的头号顽疾,它不仅困扰着家长,也同样困扰着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成为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必须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更需要造就一个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文化经典是素质教育的不二选择。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疏忽传统文化,忽略文化经典,就真的彻底断绝了大师出现的可能性,这种教育会使一个民族成为侏儒之群。现代的基础教育不以培养精英为旨归;但是,如果基础教育不能为精英的成长奠定文化基础。这种教育是可悲的。因为这种教育会使一个民族成为奴隶之邦。现代基础教育不以杰出的个人为培养目标;但是,假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掐灭了受教育者“成就杰出”的理想,这样的教育是卑鄙的.因为它使一个民族沦为平庸之辈。现代基础教育不以培养道德人格为宗旨;但是,假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训出急功近利的功利人格。这样的教育是下流的,园为它使一个民族成为小人之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的需要。没有教育观念的变化,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因此新教育观念是基础教育之魂。“教育的出路靠改革,质量的提高靠科研”,“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关注基础教育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础教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个令人无法轻松的话题,扶持教育“弱势群体”的社会呼声日渐强烈,它的负面影响愈加凸现。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五”发展规划的“教育计划”中,突出地提到了“体现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在以前的“计划”中不曾有过,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这正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严重失衡的背景而言的。在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国民教育。国民教育的最大属性是其“公平性”。这种“公平”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会公平,使人人都享受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基本国民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投资方式,这就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舍得在教育上花钱。实证研究表明,同基础教育相比,专业教育的收益率更高,后者通常是前者的两倍以上。EMBA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教育,投资的诱惑力更强。它是针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而开设的再教育课程,专门为企业培养“将帅之才”。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这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尤其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近日,记者就此问题拜访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汪明先生。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上述规定,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活力的僵局。特别是近年来,民办教育日益兴起,初具规模,公私办学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同发展中,缓解了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的矛盾,提高了教育投资效益。但是,随着社会力量办学的快速兴起,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暴露出的问题更多更突出。如何落实“三个代表”,搞好国民基础教育已成为迫切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是基石,应该大有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做强基础教育具有递进式意义构成逻辑,依次是“基础教育强”的本意蕴含、“基础教育实力较强国家”的功能蕴含与“如何更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蕴含。做强我国基础教育,需要内向激发“教育之力”,定向夯实“教育之强”,有效提升教育的“世界之位”。面向未来,我国要循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本性、逻辑、轨道去做强基础教育,具体行动路径是:推进基础教育自我革命,凸显基础教育中国元素,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校教职员工学习素质教育思想以来的体会,也是我们在长期的基础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并把它作为我校的办学宗旨。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夯实基础教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扎实基本功的人才,让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每位基础教育工作者亟需探讨的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认真做好“三个一切”。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之一,近年来专家呼吁基础教育应该与儿童的生活相融合。当幼儿教育应该“崇尚天性。回归自然”的观点得到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广泛认同后,该如何做,便成为从观念到行为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探讨的是将“教育回归生活”落实到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冰 《当代教育科学》2005,(1):16-19,25
教育预算是指国家为实现其扶助和发展教育的职能而筹措和分配教育财政资金的基本教育财政收支计划。它既能保证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充分投入,也能保证教育经费的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具有“稳定器”和“调节器”的功能。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十分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故本文试图通过中美基础教育预算管理的比较来探索完善我国基础教育预算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