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新生代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传统报业形成强烈冲击。目前,一些地市报的忠实读者群体不断分化,发行量呈下滑趋势,广告增长乏力,报业经营环境正处在如何转化的关键时期。在纷繁的市场环境中,地市报必须积极应对来自区域内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无线通信媒体、社会户外媒体等各媒体的竞争压力,研究制定报业全媒体发展战略,这是当前及今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媒体的竞争能力,包括人才、采编、经营、创新、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用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来分析,上述每一块“木板”都关乎大局,都短不得,断不得。而其中人才这块“木板”最有可能短小不足,最能影响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无数经验与教训告诫我们,人才永远是报业的根基,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增强地市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报业竞争必须立足于人才高地;人力资源管理是报业管理的核心。这已成为黄石日报社上下的共识。几年来,黄石日报社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对人力因素的组织和激励办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办法、对人才的吸引办法,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使报社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在一个240多万人口的内陆城市,从九十年代初办一张4开4版的小报,到今天办一大两小3张报纸,而且报纸版面逐步增多,黄石日报社初步实现了规模经营,在同省城报纸的激烈竞争中,巩固和扩大了市场份额。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发挥了人才的作用。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市党报人才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报业竞争的战场正由重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拓展。在新闻竞争和报业竞争中"偏安"于一隅的地市党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以省级党报和其子报开办地方版所引起的新一轮报业大战,使地市党报被卷入了新闻竞争的主战场,全国的报业格局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的大变局。在这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竞争中,地市党报赖以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目前我认为并没有充分的理论,同时调查研究又是做得十分不够的。因此经验主义的和形而上学的讨论就比较多。由于成功的地市报的存在,由于对新闻改革的一片激情,由于新观念的召唤,办好地市报便成为对所有人感情上的一种诱惑。这就为我们提出了难题:当一个报社的领导班子在进行决策时,它凭的是感觉还是理性:其依据是经验上的还是科学的?在缺乏传播学和新闻理论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重视舆论监督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1987年,我们在报纸改革的进程中,受到读者好评和肯定最多的就是报纸在宣传报道中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一、什么是舆论监督?为什么必须重视舆论监督? 我们认为在当前新旧体制改革交替的这样的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报纸绝不能回避矛盾。我们理解舆论监督就是勇敢地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具体说有三点:一是通过批评,通过揭露和解决矛盾,给人以教育,而不是使人泄气;二是通过批评,通过揭露矛盾和解决矛盾,给人以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类型报纸比,地市报纸具有党报的优势,与上层党报比,它又具有基层报纸的优势。有人把这种优势概括为:扎根基层,接近群众,灵活性大,适应性广,乡土味浓,服务面宽。常道船小好调头,轻便灵活,它在新闻改革中应该也可以走得更快一些。关于地方报纸如何把指导性与可读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减少工作指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制定、贯彻落实,是一个从上至下的接力运行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和承受层(落实对象).地市报纸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新闻竞争实际上就是发展和创新的竞争,一些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竞相亮相,面对这一趋势,地市报也不甘落伍,积极参与竞争。问题是在一个行政区域有限、经济总量有限的地方,地市报及子报、子刊如何生存?是就地瓜分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存款、股票、国债、保险等财经事物与群众经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广大受众对新闻媒体财经报道的需求日趋增强。相应地,各地市报财经新闻的比重也许不断地增大。然而,在地市报的财经报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大部分财经新闻都是“引进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区级行政单位和地级市的党报,以它强大的阵容跨入了90代年第一春。据统计,目前全国地、市、州、盟报已经突破了300家。这个数字意味着地市级党报基本上覆盖了我国的广阔城市和乡村。回顾过去的40年,我国省级以下的基层党报走过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从解放初至1958年是基层党报的创办阶段。随着当时全国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地市报和县报的数量逐年增加。1952年统计,全国有专署报50家、中小城市报27家、农民报50家、工矿报60家。到了“大跃进”年代,基层党报出现第一次发展高峰。当时全国2000多个县几乎是县县有报纸。第二阶段是1959年至1961年,由于经济困难的制约,许多基层党报不得不停刊,出现第一次低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地市报(本文指以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地市报)的科普宣传,开始采取的形式,往往是——摘抄笔者曾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家地区报纸在进行科普宣传时,把某大报发表的介绍一位老人吃蚂蚁健身的文章,改编摘要后予以刊登。不久便收到一位农民的来信,要编辑同志告诉他,那位同志吃的是哪种蚂蚁,以便仿效。这弄得编辑啼笑皆非,因为他们对此也一无所知,根本无法回答。地市报在开始进行科普宣传时,之所以会出现摘抄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人手少。地市报本身编制十分紧张,能抽出一、二个人专门搞科普宣传已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数以万计的信息,受众选择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对信息进行"把关"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把关"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选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去选取这个信息给受众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我的回答是:把地市报同其他党报区别开来。此应列为第一条。人们习惯于把地市报纸称为小报,用以区别大报。与省报与中央报纸比,它的版面小,覆盖面小,行政级别也小。然而这“小”只是一种表层特征,深层的、本质的差别,则是各自不同的读者构成。认识了这一条,我们才算认识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孝感日报社尹红认为:地市级媒体的新闻资料管理参差不齐,有的报社新闻资料管理人员履行的只是一种类似仓库保管员的职责,这种落后状况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了。资料工作是采编工作的基础,是提高采编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地市报现状,新闻资料管理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化方式的转变,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抓: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喧嚣背后的隐忧全媒体是信息、通信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的深度融合,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事实上,近十年来,为应对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报业一直在内容、渠道、终端三个维度里探寻向新媒体转型的路径,并纠结于其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近几年来,地市报在加强舆论监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明显起色。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与各类晚报、都市报,尤其是与直观形象、冲击力强的电视相比,差距同样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