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2.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爱翻开那本旧的发黄的军报合订本,让许许多多往事外面而来。新兵下班后,我和另两名新兵被一辆“解放”拉到燕山深处的一个哨所,我们连同行李一起被“卸”下后,车就返回了。我仿佛一脚迈进了青山幽谷,四周环视,山挨山、山挤山、山背山、山抱山,灰色的山脊线圈定了我的视野。哨所一共5个人,一个志愿兵班长、一个下士老兵,加上我们3个。哨所里“干净”到没有一本书、一张报,只是在班长的抽屉里有一本过期的《解放军报》合订本。饥不择食的我们昏欲先睹为快。“按高矮顺序轮流看!”班长的声音有点嘶哑,却不容置…  相似文献   

3.
秀才团长     
我们团长徐国稳,从当战士、排长、连长到侦察科长;从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到历次抢险救灾,无论是当战斗英雄,还是普通一兵,他从不表功,他言:“咱没这习惯”。但有一点,他常常引以自豪的,那就是当报道员时练的写作基本功和一手漂亮的书法。谦虚的人容易接近,这句话在团长那里得到了验证。别看团长身材魁梧,但很平易近人。我初当报道员那阵子,采访个班长都语无论次,甭说采访一团之长了。可是后来有次采写参谋长的报道硬是把我推了上来。参谋长是团长治部下,团长对他知道得最多。那天,我上门找团长,硬着头皮喊声报告,一进屋,团…  相似文献   

4.
我当兵快5年了,每月津贴费才几十元,无法与那些在上海、广东等地打工的同学月薪上千相比,可我并没因此羡慕这些同学。在这近5年的生活里,虽然清贫艰苦,我却追寻到人生的另一种快感。新兵下连,我被分到国防大学学员六食堂,当了一名炊事员。为了让三军将领能吃上美味可口的菜肴,我刻苦钻研刀工与烹饪技艺。在食堂第一个月,左手就被菜刀切过三次,右手被溅起的沸油不知烫过多少次,可我干劲依然不减。年底,经过民主评议,我被评为“优秀士兵”。将校学员毕业前,赠给我们炊事班的那块“饭菜飘香”的牌匾,让我乐了。这是我有生以来…  相似文献   

5.
也许算缘份吧,雷锋入伍第一天,我就议论过他。“咋搞的,这么点个孩子能当兵?”一米五几的个,看上去顶多十六七。辽阳接兵的新兵营营长老靳说,没法子,我们说他身体条件不合格,可他跑到《辽阳日报》去发了篇文章《我决心应征》,第二天拿着报纸上门来,你说咋办。从那天到现在,31年了,我一直在“议论”雷锋,写出的雷锋事迹百万字。有人说是我“第一个”写雷锋,这概念太笼统,严格地讲,我是第一  相似文献   

6.
秦登 《军事记者》2011,(9):71-71
一年前我走进了军营,立志要当个拿笔杆子的兵。然而,部队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爱好写作的我没能如愿成为军营小记者,却被分到了炮兵连队,成为一名炮兵。新兵3个月,由于自己体质较差,体能训练总是拖全班后腿,成了新兵连的“秤砣”。当兵前的梦想与自信心被部队繁重的训练和紧张有序的生活撞击着,使我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7.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8.
“‘兵记者’”是机关里的一名报道员。机关里的军官几乎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们都很佩服这个义务兵。义务兵叫吴军,是从陕西子长县入伍的农村娃,他被四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战友都叫他“兵记者”。集团军首长拍着他肩膀说:“了不起”。新闻系的教授看着他叨多万字的笔记说:“不可思议”。_吴军入伍后被分到某团四连。—“最好找个城市兵,文化高,脑子灵”,一天他隐约听到团政委找指导员选调一名报道员,心里一急上去就跟人斗气:“俺是个农村兵,可和贾平凹是老乡,写新闻格准行!”。·政委和指导员会心一笑,便让他以当时全团整修靶…  相似文献   

9.
《国防绿》一稿虽说只有简短的9行铅字发表在刊物上,但它凝聚了班长徐学功对我的殷切希望,是班长为我指点迷津成首篇。记得在新兵训练最紧张的阶段,新兵营出的一份《新兵小报》上,登出了一条“征文启事”。军事科目成绩在全团冒尖的我手又痒痒了。我对新闻报道情有独钟,闲暇之余总想写写。但因整日忙于训练,一天下来像散了架,虽有心想搞,但力不从心。转眼到了征稿截止日期。这晚,徐班长步履轻盈地走到我的床前和风细雨地对我说:“小李,军事训练成绩能名列前茅,难道写稿就不行?”班长的“将军”激发了我挑灯夜战的写作兴趣。我…  相似文献   

10.
王方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出差刚回连队,我班的新兵张兵就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班长,9月30日大队组织点验,刘干事把你那两大叠《军事记者》杂志全没收了。”真有这回事?难道我的《军事记者》杂志也属于违禁物品吗?“什么意思,我得找他去。”“班长,是不是因为上次借书的事得罪了刘干事,故意整你。”也有可能,不知道刘干事从哪儿得知我参加了军报函授学习,上次特地跑来连队找我借阅《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因为我在海口出差,就让他找张兵要钥匙拿,结果张兵说非要等我回来,他做不了主。“哎!都怪你这个死脑筋!上次要把这些杂志借给他不就没事了。”“班长,我也是…  相似文献   

11.
我当新兵时是一名话务兵,但平时我爱写点小章。时问一长,我这点小小的“优点”传到了师政治部,就这样我被调到报道组当了一名“新闻战士”。那时,我是机关惟一的一名女兵。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30日,《前进报》在二版“兵的故事”专栏刊发故事《今天,不许喊“报告”!》,受到读者好评。这篇稿子通过新兵赵文威讲述自己在下连前的一次训练中,班长不允许喊“报告”的故事,挖掘出了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被《解放军报》“军媒视界”专版转发。此稿较好地实现了故事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对于如何在故事中体现新闻价值,创新新闻写作方式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班长相亲记     
邵军 《军事记者》2006,(12):62-62
班长休假了,因为班长要回家相亲。班长姓黄,做事踏实、任劳任怨,又不爱说话,所以人称“黄牛”。今年28岁的班长,处过3个女朋友,都因为很少陪人家而“黄”了。班长母亲有些着急,到处托人说媒,前几天又来信要班长前赶回去相亲。班长有些无奈,但还是回去了。班长是被母亲和“媒婆”拉着去的。地点就在女孩家里。进门后班长像个害羞的小男孩,低着个脑袋啥也不敢看。“黄斌,是我呀,还记得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班长耳边响起。班长一愣,“自己还没好意思看她一眼,她倒先叫上自己的名字了。哼,咱当兵的可不能让人给看扁了!”想到这,班长陡然抬起…  相似文献   

14.
卞振 《军事记者》2013,(7):10-11
“兵是兵/将是将/兵头将尾就是班长/同甘共苦好兄弟/将令一出‘跟我上’……”2013年1月9日.“全军和武警部队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颁奖仪式临近尾声之际.一首由杨林昌作词、印青作曲的《班长之歌》,在现场百名好班长和600多名部队官兵的激情演唱中,声震剧场穹顶,将颁奖仪式的隆重热烈气氛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5.
年过半百的曹仁义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自然感慨万端。他把诸多感想浓缩成这么几句话:“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杆是党培养的,一辈子都与党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是党给我们创造了条件。”他的激动里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从事新闻工作28年,基本上都是当编辑。一个默默无闻的耕耘者获得此项奖励,这对我和我身边的编辑们都是一种认可。”的确,就象多数观众只知道演员而不知道编剧一样,许多听众也只知道播音员而不知道编辑。老曹说:“这不是一种‘苦,吗?不过,想追求知名度,我就不当编辑了。”曹仁义属于创造型、开拓型的编辑。这些年,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提这样的问题:“我能再干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2000年3月上旬,我与记者欧世金赴南疆采访。乘三菱越野车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后,我们到达叶城“女人村”。这里是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留守处。男人们都上了阿里高原,在这里留守的都是随军家属,因此得了个“女人村”的称呼。我们赶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到达,就写了一篇《“女人村”的节日》的稿件发回报社。在将要离开之际,经过一楼走廊时,我透过一间办公室10多厘米宽的门缝看到里面有人在扎白花。怎么回事?谁死了?好奇心驱使我推开屋门打探究竟。里面有军人,有家属,他们告诉我:一个新兵死了。这个新兵是谁?他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17.
疙瘩     
你和领导有过没有过“疙瘩”?我有,并且是和现在的一团之长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疙瘩”。那是在当兵第二年,我调进团政治处报道组两个月的时候。那天,全团直属队集中在大礼堂开会,由于我们几个负责礼堂卫生的兵偷懒,礼堂内的一片狼藉没有及时清除,团领导对此大为光火。现在的林团长当时是副团长,他对我们几个兵一个个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熊”得我们几个抬不起头来。轮到“熊”我时他又加了一句“你把剪报本拿来,让大家看看你上了几篇稿。”当时我感到整个礼堂内的人都在用嘲笑的眼光注视着我,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  相似文献   

18.
和《军事记者》的“一见钟情”是在10年前,那时我还是个肩扛一道杠的新兵。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班长那里看到了当时的《新闻与成才》,从此爱上了她。当兵的第二年就参加了军报的第七届新闻函授班。走进陆军学院成为一名学员后,仍用有限的津贴订阅《新闻与成才》。多少个夜晚,我翻开心爱的杂志,在字里行间追寻着自己的军事记者梦。真正走上兼职的新闻干事这个岗位是在两年前,从看新闻到写新闻的跨度太大了。实践后才知道,爱她还真是不容易。一次次投稿,一次次杳无音讯。在这孤独无助之时,我又重新拿起了与我相伴多年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19.
报道员立功受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两个月内连续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师政治部通报表彰就不能说不是一件新鲜事了。获此殊荣的这位报道员就是新疆军区某团政治处专业军士翟金钟。金钟“半路出家”,他原是炮兵连的一名班长,他潜心研究班长工作理论,不仅成了一名好班长,还写了一本23万字的专著《军队班长工作》,1992年10月被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班长写了一本关于班长的书,这在全军恐怕还是第一个,确实爆了个冷门。金钟走上新闻的道路,也颇有些传奇色彩,他没有体会过其他报道员屡投不中而又不甘心失败的滋味。那是一次…  相似文献   

20.
寻根之旅     
阔别火热的军营生活11年之后.我重新回到了基层连队。体会兵言、兵事、兵心和兵趣。我们这一组共两人,组长是记者部驻二炮站站长梁蓬飞.组员只我一个。在北京军区某装甲团.除了“两个最新的兵”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代称。是“××第十六期”。有意思的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不是这里.而是随部队野外驻训到某训练基地。草原大漠。铁甲狂飙,身处其中,感触良多。这次到部队当兵锻炼.我以为,就是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特有的“寻根之旅”.是一次“我是谁、来自哪里、走向何方”的叩问心灵的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