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意识流不应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做为一种写作技巧,当然也不能为小说所专用,鲁迅的《秋夜》中就有意识流笔法,表现出浓厚的意识流色彩,其理由如次。意识流形成并受到重识,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三十年代被介绍进我国。《秋夜》成篇虽早于此,但鲁迅仍完全可能运用意识流手法从事创作。首先,鲁迅对西方的文艺流派特别关注,还是在意识流孕育形成的时期,他翻译的《近代美术史潮论》中,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产生的印象派艺术有这样的论述:“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不同,是表现上的不同,而同时也是对象这东西的不同。他们(印象派)所要描写的已不是树木的‘模范’,也不是水的‘代表’了。而又不是一定的树本,一定的水这东西,倒是在或一偶然之间,选取了树木或水在或一瞬间的情形。”众听周知,印象派和意识流表现对象的角度和方法,节奏上的明快跳跃,时空跳跃几点上是极为相似的。绘画印象派的艺术迁移到文学领域,逐渐变革成文学意识流,所以鲁迅对意识流手法也不是完全陌生。另外,选取事物在或一瞬间的情形,实际上是表现作家在特定环境下的瞬  相似文献   

2.
王蒙是我国当代文坛的拓荒者,他不仅用传统手法写出了大量作品,而且积极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写出了一大批引人注目的佳作。用这两种手法写出的作品风格显然不同,在语言上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特色。本文试从汉语和文学结合的角度,对王蒙文学语言的第二个侧面,即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文学语言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二十世纪20到40年代流行于欧美.意识流小说大师们反叛传统,不断革新文学创作的手法,大大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意识流小说诞生的心理学、哲学背景,意识流小说的各种技巧和相关理论,尝试介定“意识流”这一名词.并以乔伊斯和伍尔夫为例,进行比较研究,以见两者意识流手法的共性和异象.  相似文献   

4.
季娅 《成才之路》2010,(15):86-86
意识流是20世纪欧美文学中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所关注的,主要是意识或潜意识,即不清晰的、不易觉察的、自由的、无逻辑的、纯粹情绪性的心理状态。王蒙在他的小说里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手法并加以创新,来描绘和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意识流”小说是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本文以“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主题.探讨和总结其艺术手法,无论对于指导读者的鉴赏还是作家的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7.
论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所有流派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流派,伍尔芙、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不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人类社会的窗口,更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中的主要艺术技巧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蒙太奇、不连贯性、梦境和幻觉、重复出现的形象等。伍尔芙、乔伊斯在艺术技巧探索上的杰出贡献,使意识流小说达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二十世纪的小说创作曾经起到过巨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这个名称首先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后来又在《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gchology)一书第九章中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从他的观点以及他的书名不难看出意识流属于心理的范畴,是心理活动,说白了意识等于心理。 疑问接踵而来,作为文学流派的意识流与心理描写是否是同一种东西?答案是否定的。它们是两种东西,但它们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皮与毛的关系,心理描写是皮,意识流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的联系又在哪里?使用了几千年的心理描写手法为何发展成为今日的意识流手法呢?笔者认为这是区别传统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关键,弄清了这一点,就能够分辨哪些属于传统的心理描写小说,哪些属于意识流小说,对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二重人格》的归类也就易如反掌了。  相似文献   

9.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作家自觉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使意识流小说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海峡两岸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现代主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香港作家刘以Chang是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人。并分别对其长篇小说《酒徒》和中篇小说《寺内》作了论述:《酒徒》是借鉴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写中国题材的成功实验,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寺内》用精神分析作全新观照,是对古典名剧的现代意识诠释,可谓当代“故事新编”的精典作品。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使用神话模式、宗教典故,又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使小说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论文对福克纳小说中的神话模式和宗教典故的象征隐喻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手法,与川端康成的创作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川端笔下的意识流的实现形式往往是听觉、视觉、梦境和潜意识。这种意识流的创作倾向,又是与他的文化氛围、个人经历和所处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以文化批判、人性的异化、人类的精神危机为主题;在艺术上以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怪诞等手法来表现病态的社会生活,主张以丑为美。它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有着密切联系。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里以自己对金钱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人类异化危机,以及他对恶的客观认识和描写,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着“故国八千里,风雨三十年”的特殊经历的王蒙,在新疆伊犁度过了16年的几乎和文化隔绝的生活之后,重新执笔,写下了一系列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意识流”小说而受到了文坛和评论者的高度关注。当代文学已经来到了21世纪,对于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文章力图对这一系列作品的研究做一个整体性的回顾和展望,从而为更加清楚和准确地理解这一系列作品寻找一些线索,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以文化批判、人性的异化、人类的精神危机为主题;在艺术上以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怪诞等手法来表现病态的社会生活,主张以丑为美。它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有着密切联系。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里以自己对金钱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人类异化危机,以及他对恶的客观认识和描写,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海明威小说创作的两大艺术贡献着手,以他较有代表性的吸收现代派艺术成果的作品《乞力马扎罗的雪》为例,阐述了海明威将借鉴意识流的写作技巧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体现他小说创作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文学家,20世纪30年代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将军的头》、《梅雨之夕》、《黄心大师》等众多小说文本,以弗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论为参照,集中摹写人物表层意识下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揭示人物行为的深层的心理动因,这种创作特点几乎贯穿他十年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其突出的先锋性、现代性和异质性,形成了他对文学艺术独特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和旨趣,而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王蒙是一位敢为天下先的作家,他历尽沧桑和磨难,但始终不改赤子之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他大胆地运用意识流等多元化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又身体力行,借助多元化的艺术手法表现多样化的真实,使其艺术作品富有了多彩的艺术品貌,独树一帜地显示出怡心养性的消闲理念和一种斑驳陆离的“杂色”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和恨,但他不滥用爱和恨,他好像是一位守门员,从各个角度接过生活的球,他从各个方面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评价更加具有历史感。所以,王蒙的创作起到一个先锋的开拓作用,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当时主要是一种医疗技术,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不但被心理学界的主流所拒绝,而且也被他的主要弟子们和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们所否定。西方和中国的权威研究人士认为精神分析对意识流学只有潜在的影响。“意识流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虚假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