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着屋外秋千依偎在树上,我滚烫的泪珠悄悄滑落。那随风翩翩起舞的树叶,仿佛是你在对我不停地诉说。原以为你是幸运的,在灾难面前,仍有幸运之神在保护你;原以为你是坚强的,就像青松屹立在山崖上,顶着白雪依然长青。可你是多么的脆弱,瞬间就永远消失!我的心好痛,好痛!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2011,(6):49-49
问:“我不小心把桌面上的花瓶打碎了”,用这个句子做缩旬练习。我们这里的老师,有的认为应当缩为“我把花瓶打碎了”,有的认为应当缩为“我打碎了花瓶”。请问:这样缩句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
1 变“演示实验”的表演式为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演示和讲解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即表演式。它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开拓向上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将表演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提出能激发创新兴趣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再把各组不同实验归类比较,筛选出科学结论,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创新兴趣。   在做铁丝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把全班分成8个实验组,并提出两个问题:“①纸在空气、氧气中均能燃烧,铁丝能吗?②燃烧一定能产生火焰吗?”这一问,如同“一石激起千重浪”,各组纷纷探究:有的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铺了砂和水,有的始终没有放砂和水;有的把铁丝绕成螺旋状,有的把铁丝弄成直线;有的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只见铁丝发红,不见铁丝燃烧)有的在氧气中用火柴引燃铁丝……。场面十分火爆,操作不尽相同,答案也多种多样:有的认为铁丝在空气、氧气中不能燃烧;有的认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有的认为铁丝燃烧能产生红色的火焰;有的认为铁丝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然后,笔者把各组的实验情况与答案分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分析各组实验操作方法的优劣,答案的正误,终于得出最佳操作过程和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试卷上,发现有这样一道试题,要求学生指出下边一句话里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象海边上的浪花吗?”有些学生的答案是“反问”,老师都打了“×”,据说标准答案是“比喻”。且不说根据小语教学大纲的  相似文献   

5.
我在做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法律部分的题时,遇到过这样一道选择题:“商品售出,概不退货”,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A.安全权B.公平交易权 C.依法求偿权 D.知情权。答案给的是B选项。这个答案引起了学生极大的争议,他们有的赞同答案,有的不赞同,认为侵犯的不应该是公平交易权而是依法求偿权。因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是世界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创造型新一代应当成  相似文献   

7.
1995年12月25日晚,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播放了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江津市的六位小学生联名状告市教委。原因是他们认为市教委拟定的小学升初中考试的语文试卷答案不准确,影响了他们升入重点中学。原语文试卷上有一道为“自作自受”的“作”字注音的题目,教委的答案是“zuò”,而六位学生根据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应该读“zuó”。因这一不同的答案而造成的一分之差使他们失去了上重点中学的机会。嗣后,他们有的只好上了普通中学,有的花了六千元人民币才敲开了重点中学的大门。于是,六位学生及其家长认为教委答案的读音不规范,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市教委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终于引出了一场小学生状告市教委的官司。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的异化作用类型是什么?有的教师把“厌氧型”作为答案告诉学生。也有的认为是“需氧型”和“好氧型”。那么,Hp异化作用的类型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看着屋外秋千依偎在树上,我滚烫的泪珠悄悄滑落.那随风翩翩起舞的树叶,仿佛是你在对我不停地诉说. 原以为你是幸运的,在灾难面前,仍有幸运之神在保护你:原以为你是坚强的,就像青松屹立在山崖上,顶着白雪依然长青.可你是多么的脆弱,瞬间就永远消失!我的心好痛,好痛! 5月12日的山动地摇,是那样的残忍和可怕,可我只是恐慌,没有太多的顾虑和牵挂.殊不知你已悄悄离去!那一整天爸爸都在问家乡(都江堰)的事,还打了电话给广播站.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在二年级组听到几位数学教师在议论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因为练习中经常出现关于最小的一位数是几的判断题或填空题,有的资料上的答案是1,有的贝0是0。他们问我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我脱口而出:“当然是1了。”他们问我理由,我一时说不出来。另一位教师则认为0比1小,最小的一位数应是0而不是1。  相似文献   

11.
问: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36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学生的计算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①360÷45=8(小时)②360÷45=8(时)。有的教师认为答案必须是①,也有的教师认为答案②也正确。类似以...  相似文献   

12.
缩写是一种常见的作文训练形式,它要求我们将篇幅较长的文章缩写成短文。我们平时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内容提要”、“剧情简介”、“故事梗概”等文章都是缩写成的。写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有较强的理解、综合和概括能力。那么,平时我们练习缩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1.精读原文,准确把握,保留基本内容研读原文,把握住原文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教材解读 有的教师认为《习作4》不好教,分析起来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很多教师对“剪纸”比较陌生.更别说是教学生了:二是在学生写什么的内容上游移.有的认为要围绕“剪纸艺术”来写.理由是教材用了大段文字介绍“剪纸”艺术:有的认为应围绕一幅剪纸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主题来写,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学生思考后.有的说:“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有的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有的说:“是世界环境日。”可这些答案都被老师一一否定了。看到学生实在猜不出来。老师提示说:“今天是一个和老师有关的日子。”终于有一个学生说!“是老师的生日。”  相似文献   

15.
黄佑生 《教育文汇》2005,(11):32-32
一次,于永正老师在某市一个大戏院里上公开课。第一堂课结束后,于老师问学生:“课间最要紧的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做游戏,让大脑轻松一下;有的说是复习功课,把老师刚才讲的内容复习一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于老师大声而又温柔地说:“同学们,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课间最要紧的是上厕所!”他把“上厕所”三个字说得特别重。下边听课席上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随即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刚落,于老师又告诉学生如何去上厕所,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报上曾刊过这样一篇短文,说的是在一堂地理公开课上,老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同学说像公鸡,有的同学说像山羊。老师再问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同学们依然问答说像山羊。许是那位老师认为在公开课上竟然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刘艳丽 《辅导员》2014,(20):67-67
一次数学研讨活动中,所有的数学老师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用分数表示图形阴影的部分。各位老师的答案没有达成一致,有的认为应该用真分数表示,有的认为应该用带分数表示,其中有一位老师这样说:“根据出题者的意思,这道题应该是填带分数……”听了这句话,笔者陷入了深思,为什么要猜测出题者的意思去答题呢?  相似文献   

18.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3):14-15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有一尊半身的铜像屹立在青松之间。  相似文献   

19.
题目:潜水艇潜入河里航行时与潜入海里航行时所受的浮力相比较,在河里航行时较(选填“大”、“小”或“相等”) 此题是资料中的常见题,但答案却不一致,有的选填“小”,有的选议“相等”. 认为在河里航行受到的浮力较小的结论是这样得出的:由于海水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当潜水艇潜入海水里时,进入潜水艇水舱的水较多,即潜水艇较重,所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较大. 认为在河里航行时受到的浮力与在海里航行时受到的浮力相等的结论是这样得出的:由于潜水艇的质量不变,可以认为在河里和海里受到的重力相等,不论在海里还是在河里,浮…  相似文献   

20.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57-57
问:“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五年级上册第5课《秋思》)中的“见”字,有的说应当读jiàn,有的参考资料说应当读xiàn,理由是:秋风是看不见的,这里的“见”是“出现”的意思。请问:到底应当读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