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里的“主体意识”是指作者对自身作为主体在主宰客体(作品)时的胆略、才识、作用的反映和认识,它是“主体素质”的活力基础,是创作过程与读者反馈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主体意识”的意义在于,意识中有“我”,作品中才能表现好非“我”,作者主体意识的丧失,必然带来作品主心骨的丧失——审美追求的丧失。因此,我们呼唤作者的自主、内省、超越和尽职,以此来冶炼“主体意识”,促进“意  相似文献   

2.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5月生,河北安平人.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时代酷爱读书,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及英文原版著作,同时开始创作.在该校《育德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独幕剧.高中毕业后,在北平流浪,到大学听课或到图书馆读书.1936年,到白洋淀边同口镇教小学.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编辑革命诗抄《海燕之歌》铅印出版,在《红星》等报刊上发表长篇论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1938年秋,在冀中军区抗战学院任教官,后在  相似文献   

3.
4.
在电子传媒、产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小说写作正面临种种危机,如何创造出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精神立场的优秀作品,是目前作家无法逃避的现实责任。深入剖析当下的文化语境,不难发现重建作家的主体意识和虚构意识是小说创作获取新生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探讨重庆学的主体意识,是重庆学主体性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重庆具有自己的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重庆学的区域化特点正在逐渐聚集,重庆学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亚裔美国文学具有浓烈的民族化色彩,是作家本人在跨民族适应过程中不同民族思想、文化碰撞的产物。对于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而言,深入掌握各族裔作家作品民族化主题的历史变迁是十分必要的。以华裔、日裔和韩裔美国文学作品为例,探讨各族裔作家作品中民族化主题的演变,从而丰富文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汉代文论中作家主体意识的萌动何旺生文学自觉的参天大树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成长的,但它的种子却早已在汉代插下了。两汉时代,可以说是文学自觉意识的萌芽期。此一种萌芽,若再考之以“文论家言”,其表征为对作家主体意识时隐时现的朦胧认知。以下试从三个方向申论之...  相似文献   

8.
论李清照女性文学主体意识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总体上是男权统治的社会,社会的意识形态始终以男权为中心,而女性的主体意识历来被扼杀、被漠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在其作品中能够大胆而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一生真实地展现,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相似文献   

9.
主体意识的强弱展现了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文学欣赏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建构,这是由丈学的人学内涵、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文学鲜明的价值倾向等特点决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丈学欣赏获得自信心、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校园里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乃至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信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十四年来,中国经济最巨大的变革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以它的稳健与神速让世人刮目相看。作为时代生活的晴雨表,文学艺术自然会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它以其特有的艺术敏感,呼唤改革开放,传达时代脉膊的跳动。80年代以来,很有一些有深度、有份量的作品,以其波澜壮阔的景象,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新时期历史性变  相似文献   

11.
一解放区文学包括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文学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两个部分。党所领导的苏区文学是它的直接源头,解放区文学与苏区文学乃至左翼文学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所以,苏区文学是解放区文学的先导,解放区文学是苏区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但也有人主张,解放区文学应该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红色根据地以后算起,包括那些在红军和苏维埃领导下的文学活动,下限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不过,研究的重点和中心,应该是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活动、创作成果和理论建树。这正是从二者强烈的战斗性、作品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关注妇女命运,探求她们的解放道路。是我国现代作家普遍重视的一个创作主题。鲁迅是这一主题景初的开拓者.他的小说《明天》、《祝福》、《离婚》、《伤逝》等,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展开了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和“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不幸命运,他以忧愤  相似文献   

13.
处于汉魏这一中国学术大蜕变时期的中国文学,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玄学的兴起和泛化,亦导致此时期学术的玄虚倾向。这时女作家的创作也颇引人注目,它们一样的思想超迈,喜谈玄理,更可贵的是她们有着如朝阳般喷薄欲出的女性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反思和体认了解放区喜剧民族化的艺术价值,认为解放区喜剧消解了二三十年代喜剧的欧化色彩,同时借鉴古典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审美要素与表现手段,在题材主题,人物塑造、冲突建构、文本语言等方面重构现代喜剧的民族化,为创建现代化,民族化的喜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女性形象是建国后中国军事文学中一道瑰丽的风景,从"十七年"军事文学到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演变过程.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日见突显,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负载了更为深刻的审美意蕴与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审美主体意识在古代表现为“小我”和“大我”的对立统一,西方则表现为“有我”与“无我”的对峙相合。进入现代以后,西方审美主体意识发展呈现为人文价值内涵不断增殖的过程,中国在求索主体意识独立的过程中追赶着西方现代文学审美思潮。主体意识的不断提升是促进文学审美的独立自觉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学审美主体意识的历史进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从与自然的对立中获得原初的自我概念.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人和自然成为矛盾体既同一又对立的双方.人适应自然.又改造自然.通过劳动生产使自然人化.同时.人也改造了自己的生理心理,发展类的属性.获得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劳动创造人”,正由此出发.“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说明.”可以说.人类的主体意识最早  相似文献   

18.
女性形象是建国后中国军事文学中一道瑰丽的风景,从“十七年”军事文学到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演变过程。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日见突显,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负载了更为深刻的审美意蕴与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一)对新时期文学民族化是否是一个新的高一级的形态,人们的认识还不一致。或者只承认某一些作品是民族化的,而不承认另一类作品也是民族化的;或者只承认某一作品的内容是民族化的,而不承认其形式也是民族化的。对此,只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依据新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学的现实和实践,来求得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在解放区文学中,女性爱情叙事是作家们常用的一个叙事模式,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作家们在叙述中常带有极强的政治性。为了实现女性的解放,他们高呼了封建婚姻必然走向灭亡;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革命中来,他们在叙述爱情时常常采用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为了响应政治号召,他们对爱情描写刻意回避;为了达到女性雄强化的目的,他们的叙述中甚至出现了女性"性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