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新的社会现实需求对教育领域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心理学由于自身学科的局限,不能具备新的教育改革实践所需要的理论指导的职能,催生了能够满足现实需要的新学科——教育社会心理学。但是教育社会心理学终究是新兴的边缘学科,仍然有很多基础的理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就是一个阻碍教育社会心理学发展亟待澄清和理清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社会心理学渗透到教育中,并汲取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的产物。由于它重视教育心理学中的社会因素,并把学校和课堂看作是一个“微型社会”,因而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近几十年来,教育社会心理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展望21世纪,其学科前景依然是迷人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教育社会心理学在近几十年有较大的发展。由于它重视教育心理学中的社会因素,并把学校和课堂看作是一个“微型社会”,因此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本文回顾了教育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概况,也阐述了它在课堂中的应用,并强调在教育工作中社会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和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社会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一门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怎样对这一新兴学科进行理论构架,使其在与母学科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凸显自身的理论和研究特色,在学者中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本文将尝试探讨,如何将同样关注个体综合潜质开发与培养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课题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6.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社会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70年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经历了初创、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现在正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倩 《华章》2011,(14)
根据目前学校的现状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应该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关于教师的期待效应对学生的影响的问题,关于学生的行为变化对教师的影响的问题以及关于如何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的师生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社会心理学从70年代产生至今,仅有3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它还缺乏严密的学科体系。而要形成严密的学科体系,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互动的学习”。“互动的学习”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社会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学习内容的掌握这一主要中介进行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变化。以“互动的学习”为基础的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自我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校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家庭的互动诸方面。  相似文献   

9.
1924年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此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确立期、发展期、和自我批判期.通过对心理学、社会学及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分期研究,文章探讨了每个时期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以及不同研究取向的差异及其影响.最后,文章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社会心理学成功的学科制度建设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心理学提供了一个范例。中国社会心理学在进行学科制度建设的时候 ,从学术的角度看 ,需要明确自身的学科定位、树立学科制度建设的学术目标、在基础理论和现实课题的学术研究中取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是教育者通过教育介体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实现双方有效的互动过程。其前提是教育主体有效、教育对象有效和教育介体有效。从社会心理学理论看,教育主体有效有赖于教育者的可信度问题;教育对象有效有赖于其接受心理;教育介体有效有赖于信息传递方式合理的选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的实现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接受心理,合理选择教育信息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主流的北美社会心理学在科学方法和研究视角迅速发展的同时,吸收欧洲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研究的特点,促进了社会心理学走向新的繁荣。当前中国社会心理学正处于既在学术阵营中边缘化又在社会实践中失语的尴尬境地。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双重挑战,中国社会心理学应抓住亚洲社会心理学以本土及文化心理学为特色,向西方主流社会心理学突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密切关注中国在急剧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社会心理现象和问题,以本土化推动国际化,在理论建构、学科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突破。最终能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也能为国际社会心理学发展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令人瞩目。这表现在它的传统理论日渐完善,而新的理论不断出现。研究这些理论对建立我国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是有借鉴意义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对象有密切关系。研究这些理论时,应结合中国的实际,使社会心理学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苏卫萍 《云南教育》2005,(25):45-46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又被称作个体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心理学曾经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主导力量,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爆发大规模社会运动(黑人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这些运动引发了个体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使个体社会心理学的内部矛盾暴露无遗。个体社会心理学的弊端在于严重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现实生活。个体主义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社区老年教育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教育的重点,作为承担地方教育的电大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地方社区老年教育。但是目前电大在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科学处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心理学,注重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注重研究群体的心理状态,为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视角和思路。有鉴于此,电大在推动自身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时,务必以社会心理学为指导,不断丰富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理念,以突破老年群体的弱势特点和难点来拓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容,以网络手段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全力提升老年教育工作的教育素质与能力,积极争取地方夯实老年教育的基础性条件,以此建构起电大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科学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性社会心理学是创造性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取向,而且已经提供了许多令人颇感兴趣的研究成果。人际环境、学科环境和社会化环境与创造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一研究取向拓宽了创造性研究的思路和视野,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描述了创造产生的过程,为一些创造活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对已有的认知的、人格的观点做了很有价值的补充。但这一研究取向尚缺乏一种公认的理论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朱婧 《大学教育》2015,(5):120-121
在社会变化迅猛的当代,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对其进行本土化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在各种舆论及传媒不同的价值输出过程中,许多本科大学生面临着基本价值观缺失,对社会对生活感到困惑和迷惘的情况,所以如果能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解释社会现象,探讨人类行为,将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正确世界观以及客观公平社会态度的形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试从社会心理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时间、教学形式和研究方法改革以及课外拓展等方面论述本土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了解社会运动要观察社会心理,赢得民心就赢得胜利。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力量及其心理进行了辩证分析。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卷入战争的人的心理,诸如民众心理、统帅心理、中层干部心理、士兵心理等,国共两党的战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士兵。要战胜对手,首先要求战胜自己,知己胜于知彼,胜败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建立毛泽东思想的社会心理学,必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研究中国儒家社会心理学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已有的关于儒家社会心理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一是对代表人物的心理思想进行论述;二是具体论述某个社会心理问题,主要涉及个性化思想,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或方式,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等:三是关于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