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处理过的概貌通讯来稿中有一个共同的病患,那就是客观面貌描写得多,具体的、典型的事例少,给编辑工作增添不少麻烦。为此,谈谈我对概貌通讯的认识和如何写好概貌通讯。概貌通讯是指游记、散记、侧记、见闻等体裁的新闻报道。概貌通讯总的要求是从观感出发,通过现象揭示实质。具体说来就是既写客观概貌,更要写典型事例,决不能有此无彼。举一例子:某年春节期间,一位通讯员逛了××商场,写了一篇概貌通讯寄给我。我看后发现,他这篇稿就是犯了只重概貌描写,而放弃了抓典型镜头。如一开头。他就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这家商场门前车水马龙的美景,商场所在位置和那典雅的建筑。当写到商场内部时,始终没有采撷一个顾客购货的镜头。真不知这位通讯员写此稿的目的何在。后来,在这位通讯员的邀请下,我和他一同走访了这家商场。在去之前,我请他先介绍了这家商场在服务上有何特点。让他介绍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情况研究此文的主题思想。一天,我们走访了这家商场,参观了商场经营的商品,访问了一些热情服务的售货员,还当场采访了几位前来购货的顾客。我们了解到,这家商场的小百货柜台,商品品种由去年的四百多种增到了一千四百多种。由于他们货全服务好,只这个小百货柜组,一年销售额竟达三百多万元。我们又和这家商场的经理进行了座谈,这样既掌握了总的情况,又抓取了典型事例,写起来就得  相似文献   

2.
增强工作通讯的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通讯侧重反映实际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成绩,或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它在传播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直接指导当前实际工作,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翻开报纸,工作通讯却很难留住读者的目光。不是读者不喜欢看,而有些工作报道可读性差,使读者难以卒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离群众距离远。某项工作本来与生活密切相关,遗憾的是作者往往从工作的角度去写,造成数字、专业术语堆砌,致使外行人看不懂、没兴趣。二是报道肤浅、表面化,就事论事,看不出对全局工…  相似文献   

3.
《学习与思考》1984年第4期发表何光先的文章认为,新闻的可读性,是指新闻所具有的对读者有益、有趣和可信的素质。作者在分析新闻可读性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时指出:真实性是可读性的  相似文献   

4.
在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中,经济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个令编辑感到头痛的问题。这类标题之所以不能吸引人,是因为它们要么在标题中列举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要么以一些大而无当的抽象字眼来概括活生生的经济事实。这样的标题对于读者来说,不仅不能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积极效果,反而会使读者产生“疲倦反应”,对读者进一步阅读新闻起着一种“挡驾”的作用。在当前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形势下,报纸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就面临着  相似文献   

5.
在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中,经济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个令编辑感到头痛的问题。这类标题之所以不能吸引人,是因为它们要么在标题中列举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要么以一些大而无当的抽象字眼来概括活生生的经济事实。这样的标题对于读者来说,不仅不能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积极效果,反而会使读者产生“疲倦反应”,对读者进一步阅读新闻起着一种“挡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秋 《记者摇篮》2009,(4):12-12
人物通讯是新闻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物通讯采写的把握也可以看出一个记者的功底。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而这血肉的充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是否赋予笔下人物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采访中深人挖掘能表现人物情感的细节,是写活人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科技图书可读性概括为用通俗的语言,清楚、简练地表述专业知识,使读者易懂的特性,是影响科技图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科技图书可读性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提出了从可控制的客观因素出发来提高科技图书可读性的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处东南亚的泰国是一个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手般,相对来说出现的都比较早,数量也较多。在首都曼谷,仅报纸就有泰文报20多家,总发行份数194万9千份;英文报3家,共发行6万1千份;华文报纸9家,发行量达26万份。三种文字的报纸近40家,发行227万份。另外,全国72个府(相当于中国的省),几乎都有本府的报纸。在曼谷还出版不少商业、科技等专业性报纸。至于杂志,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我们在一个报刊摊上,粗略数一下,就有近百种杂志。泰国有4,800万人,其中80%住在农  相似文献   

9.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新军阀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南京建立了新的反革命政权。这个政权的本质,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资产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关于“新闻的可读性”的讨论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增强新闻可读性,同仁各抒己见。笔者结合供职的《吐哈石油报》实践,认为要深入研讨这个问题,得从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可读性与低级趣味的区别及新闻可读性的标准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可读性是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报纸既是精神产品,又是信息载体。它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信息、文化和商品属性,其中政治属性是最重要的,代表社会最高利益。众所周知,新闻首先要使读者喜欢看,有吸引力,才能体现新闻的政治属性,实现报道的指导性和其他相关功能。因此,不论思考新…  相似文献   

11.
追求可读性     
"贯彻一号文件回望"是典型的工作性报道。按照常规的写法,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一下,选几组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一下,写个长篇综述"理论"一下就可以交差了。但这样报道效果如何?这样的报道群众是否满意?还得打一个大问号。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党刊有40多家,总发行量达1600万份。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刊的启思性、可用性、可读性、正是它应追求的质量新坐标。  相似文献   

13.
可读性辨析     
党报的“可读性”是长期困扰报界的一个问题。为了增强党报的可读性,报人们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机。但由于大家对党报可读性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在办报实践中所下的工夫也各有侧重。比如:有的主张在词句上下工夫,认为写稿时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即可增强可读性;有的主张在“软”字上下工夫,提出党报要晚报化,多发些社会新闻、花边新闻和服务性新闻等,以求取悦于读者;有的则热衷于猎奇和煽情,以渲染凶杀、抢劫、嫖娼、男女私情以及破案细节,来迎合某些读者寻求精神刺激的需要;也有的刻意在形式上搞新花样,如有的把报纸版面设计得花里胡哨、变幻莫测,有的用色彩把版面妆扮得斑驳陆离、妖艳刺目,以求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等等。诚然,如此种种主张和做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赢得某些读者的欢心,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报可读性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我们某些办党报的同志实际上是走入了一种误区,主要是对“可读性”的认识和理解有误,致使他们做出了种种舍本逐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15.
在福建省的新闻团体有:福建新闻工作者协会、福建新闻学会、福建体育记者协会、福建新闻摄影学会。新闻教育机构有: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中央一级通讯社、报纸派驻福建的有13个记者站,海外报纸有香港文汇报、香港经济导报在福建设了记者站。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陕西本身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这听起来似乎是夸大其词,但事实说明这确是形象化的真实评价。黄河滔滔地流过陕西,洪荒以来就哺育着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因此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满布着历史的脚步,遗留了数不清的遗事和遗物,这些古迹与文物,形成了陕西的特殊优势。西安是这个优势的集中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一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而且是中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报纸也好,期刊也罢,都要讲求可读性。 道理很简单。报刊送达读者手中,看与不看,全在自愿。这种非强制性精神灌输,决定了报刊必须首先吸引读者,愿意看下去,由入眼到入脑,才能影响其精神世界与活动方式。这个本属常识性的问题,近年来之所以倍受关注,成为新闻出版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盖因在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中,报刊出版业同样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挑战。如果某家报纸或刊物,可读性不强,恋不住人,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因而根败枝枯叶黄,最终从报刊之林中消亡。 “可读性”是什么?能给这个问题以权威性回答的,当然只能是读者自己。读者是“上帝”,编辑是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