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钅且)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教材注:“(钅且),同‘锄’。钮耰,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棘,通‘戟’。矜,戟柄。这里的意思是农民军的武器,只有农具和戟、矛的柄(木棍)。铦,锋利。钩,短兵器,似剑而曲。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铩,长矛。”此注详而有失。一是忽略了贾谊文章语言应有的对偶性, “(钅且) 耰”只是一种农具,与之对应的“钩戟”却是两种兵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少《史记》选本相继问世,其中一些选本在词义注释方面,不但做到了准确简练,而且注意广泛吸收古今学者在语言文字后面的研究成果。但有些选本在某些词义注释上仍有欠妥之处,现将其中可以商榷的地方列举如下,以就教于万家。一、棘矜《秦始皇本纪》:“祖稷棘矜,非钻于约戟长铩也。”有的选本控:“棘同‘乾’。矜,销柄。这里的意思是农民起义军的武器只有农具和获、矛的柄。”按:“棘矜”~词,古代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颜师古的说法。《汉书·陈胜项篇传》:“银摆棘矜,不敢于钩资长铁也。”颜师古往:“棘,钱也。种与道同…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三册《论积贮疏》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一句里的「以」字,课本注解为:「以,这里用法较特殊,大致属于助词性质,没有实在意义。」我以为这个「以」字应理解成连词,用法与「而」同。自《经传释词》提出「以」、「而」互训后,各家虚词专著多已援引认可。古文中「以」、「而」互文的例证并非鲜见,尤以骈文中为多。既然「而」可连结状语和中心词(谓语),如「顺风而呼」、「终日而思」、「时时而间进」  相似文献   

4.
「但」是连词,同「但是」一样,常与「虽然」、「尽管」相呼应,表示转折关系。和「但」具有同样语法意义的还有语气副词「却」。《现代汉语词典》说:「却:副词。表示转折.比  相似文献   

5.
一、初语中文第五册(一九八○年五月版)第一五二页注释②;「赢政」。按:「赢」应作「嬴」,从「女」非从「贝」。二、高中语文第一册  相似文献   

6.
编者推荐:首段用「这是我生活、学习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家园」,确立全文思路——用「学习」之「象」载「心灵」之「意」,其所升华之意同所叙之事十分契合。但是,「生活」二字可删除,行文所叙三事——「《归去来兮辞》」「《呐喊》」和「抚平那早已翻皱了的页脚」——都是「学习」方面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以「读」为话题的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删除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第二句改为「我读我的小屋——「兰石轩」……」;后面行文依据新的首句微调;三件事中所载之「意」,有更鲜明的指向;标题改为「心在兰石轩」。  相似文献   

7.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8.
带妹妹     
我的女儿笑笑仅两岁半,却常常当「姐姐」,带着可爱的「妹妹」。笑笑两岁生日时,我出差省城带回了一个红色布姓娃,告诉她:「瞧,爸爸给你抱回个「红妹妹」,以后你要带好「妹妹」,别淘气。」笑笑似乎听懂了。她抱着娃娃向邻居小朋友夸耀:「我有「妹妹」了」当晚,抱着「妹妹」甜甜地入睡了。有了「妹妹」,笑笑总是以姐姐姿态,同她聊天、讲故事,帮她洗脸、洗脚,给她添衣加被,哄她睡觉,一板一眼,有模有样,那么投入,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9.
「人民文學」去年十月號發表了一篇引人深思的小說——「冬天的橡樹」。十四歲的俄文教師安娜·瓦西里耶芙娜努力克服了她刚開始教學工作的許多困難,並且在短短的兩年間已獲得了「能幹的和有經驗的俄文教師」的聲響。她也很滿意於自己的教學成績,孩子們都已經能够很流暢地回答她曾經教給他們的關於「什麼是名詞」的答案,像「猫」、「窗戶」、「桌子」、「房屋」等等了。這些答案,她曾經拿它教過上一班的同學,成績並不壞,而現在這一班的同學又能這樣很流暢地不假思索地回答她,她當然感到,別人對自己的「有經驗」的讚揚,是可以當之無愧了。可是事實也不全如她想像的那樣。小個子。圓臉凍得通紅的沙武式金,幾乎經常在她上第一節俄文課時遲到,並且在別人回答「什麼是名詞」而紛紛叫喊着「貓」、「窗戶」、「桌子」、「房屋」的時候,他却固執而又激動地高聲喊着:「冬天的橡樹!」雖然安娜·瓦西里耶芙娜一再跟他解釋:光說「橡樹」就對了。可是他仍然固執地叫道:「光是橡樹——什麼?冬天的橡樹——這就是名詞!」  相似文献   

10.
「より」与「何より」都是日语中经常出现单词。「より」有两种词性:副词、格助词。「何より」是由「何」和「より」组成的短语。对于「何より」中的「より」的词性,一般认为是助词。有的甚至明确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格助词。那么「何より」中的「より」究竟是什么词性呢?此文作者综合了各家关于助词、格助词、副助词的说法,结合具体的例句,通过分析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助词但并非格助词,并且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其实是一个副助词。  相似文献   

11.
周悦 《考试周刊》2013,(73):97-98
「モレル」、「モル」、「コボレル」和「アフレル」这几个词在日语中叫做「類義語」,也就是汉语中所说的"同义词"。它们的基本含义虽然都有"露出、溢出"之意,但在内涵上却稍有不同。本文着重从「モレル」与「モル」的异同,以及「コボレル」与「アフレル」的异同入手,其中也将涉及「モレル」和「モル」与「コボレル」和「アフレル」的交叉异同,进而谈谈四个词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日语和汉语一样,也有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的情况.日语动词「はかる」就有六个不同的汉字.汉字不同,用法当然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計る、測る、量る、図る、諮る、謀る」六个不同汉字的「はかる」的不同用法和区别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解动作”与作文合肥市长二小袁立新小学生畏惧作文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尽管老师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指南」一类的书籍比比皆是,不少同学还是望「文」兴叹。因此我们不妨在作文指导时,对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像传授武术套路那样,多」点「分解动作」教育心理学认...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思」「忆」二字作何解?课后注释曰:「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忆,思念」。不难看出课文是将「思、忆」注作「想」。笔者认为「思、忆」当训为「愁」。「何所思」、「何所忆」即「有什么忧愁」或「愁的是什么」。诗的开篇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就透出了木兰愁苦忧思的端倪。这位热爱生活、勤劳纯洁的少女,  相似文献   

15.
「と」、「ば」、「たち」、「なら」在日语中都表示条件,「と」、「ば」、「たち」都既可以表示假定条件,又可以表示确定条件,还可以表示恒常条件,虽然「と」、「ば」、「たち」在意义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有些地方可以替换使用,有些地方不能替换使用,而且即使能替换使用也会产生一些意义上的差别。「なら」的用法比较特殊,它表示纯粹的假设。另外它们还有一些独特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段继绪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1):125-126,130
对于日语助动词「ル」形和「タ」形,经常用「ル」形表示现在的状态,「タ」形是表示过去状态。但是,即便使用「タ」形也不能排除事情到现在的可能性。文章将对用于表示发现和想起的「ル」形和「タ」形的意思和这种形式下用状态动词「アル」和断定助动词「ダ」的不同点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は」和「が」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复杂,同时,汉语中又没有「は」和「が」的用法区别,这些都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理解使用日语造成困难.本文解析了野田尚史总结的关于「は」和「が」用法区别的五种原理,笔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一种原理,并根据难易程度调整顺序,形成区别「は」和「が」用法的六种原理.通过这些原理来进一步解析「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旨在达到使日语学习者理解并准确运用「は」和「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16):79-80
日语中存在较多的表示递进追加的接续词,如「それから」、「そして」、「それに」、「そのうえ」等。虽然这些词都可以表示递进,但是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围绕「それから」、「そして」、「それに」、「そのうえ」四个词展开论述。首先分别介绍四个词的详细用法,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这四个词的使用区别。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庄暴见孟子》一文中,有一段孟子与齐王的精采对话:他日,(孟子)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从引文可知,这一段文字完全记叙孟子与齐王的对话,书面上用「曰」字分别引出二人的淡  相似文献   

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各种选本,将「辅三秦」释为「以三秦为辅」、「以三秦为辅翼」、「拱卫三秦」、「以三秦为畿辅」等;将「城阙」释为长安。今年第一期《文学遗产》发表丘良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