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实社会始终存在着矛盾、纠纷、甚至冲突.这种矛盾、纠纷与冲突始终是文学表现的内容和对象.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其目的就是要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减少社会的矛盾冲突.文学就是要对消除这一社会矛盾冲突的过程、原因进行全方位的描写和表现,从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文学要表现矛盾冲突,关键是如何表现,这才是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发生新的变化.围绕经济权利产生的冲突,偶然性、突发性的群体性冲突增多,但社会冲突的性质仍然以非对抗性冲突为主.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困难、社会保障薄弱、贪污腐败严重等方面.为此,政府应当全面认识社会冲突的正功能,不断创新改善制度与机制,合理选择应对社会冲突的战略,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个人的冲突管理能力,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和谐与冲突是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和谐是矛盾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制衡态。社会是矛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势力主导的社会矛盾制衡态。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层与成员构成结构,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政治、社会治理结构是实现社会矛盾制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人们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的冲突,它有一种导致社会无序化的倾向,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调节方式,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选择。民主和法治彰显了有效地调节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在和谐社会中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种影响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必然显现出来,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与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标指社会各类要素“配合得适当与匀称”,内含一般和谐与理想和谐双重目标层次。和谐社会,不仅包含矛盾与冲突,而且也不会天然地形成。依凭一定外在力量的约束,对特定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协调,是和谐社会生成的机理。政府脱胎于社会、消亡于社会的生存轨迹明证着:政府应以建构一般之和谐社会为现实目标,以构建理想之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和历史使命。因此,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不仅明确了政府在当下的主要职责——协调社会日益凸现的五类矛盾,而且为政府职能转变确立了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7.
社会冲突理论是一种关于如何应对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的社会建设理论。其理论精髓在于:对冲突的定量分析;对冲突的制度化机制和调节机制的设计;辩证地看待冲突,承认冲突的正功能。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冲突理论,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和谐社会主张构成了后世政治智慧的主体。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通过"无为而治"等手段来消除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及冲突,最终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谐社会思想更是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应当用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去看待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当前我国社会的矛盾非对抗性,即大部分矛盾属人民内部矛盾,矛盾的解决靠的是发展,最终的价值诉求是实现社会的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0.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新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表现形式,这种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众多与冲突事件无关,且无自己的直接利益诉求的人以围观、起哄等形式对弱者进行声援,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谋取某种利益,而是借机会来发泄自己心中淤积的不满情绪.“无直接利益冲突”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冲突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客观对待、理性处置、积极预防“无直接利益冲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实现“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道德化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道德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为公平的社会及制度设计提供道德价值依据及道德支持;道德调节方式是政治法律制度等调节方式所不能替代的,道德调节能够从心理、思想上解决和谐社会的矛盾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道德对个体品质和德性的塑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途径,同时道德还为经济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社会因此始终呈现一种多元利益冲突并不断整合的复杂情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例外。和谐社会并非表现为一个没有矛盾冲突的社会,而是在于它有对于现实冲突的超强化解能力及良好效果。从正确认识和谐社会的矛盾为切入点,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原因,最后对解决、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种方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发展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社会众多群体共同参与,众多群体存在必然诸多的矛盾和冲突,防范和划解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达致和谐即是构建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一个社会人文理念的外化。法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方略和必由之径。律师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特别是我国“三农”问题非常突出的背景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维权、维稳、维新。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观冲突是思想文化矛盾的集中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包含着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冲突及其影响的正视与认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中含有深刻的价值观意蕴,以及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以民主保证自由的实现,以法治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原则。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以及价值观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使价值观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古代“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我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凸显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互利双赢、避免文化冲突,以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既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现象本身充满着辩证关系,往往同时呈现出矛盾的二重层面。因此,有必要全面、辩证地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冲突问题,以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民主是奠定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基础.和谐社会应当是能够有效疏解社会矛盾、安定有序的社会.民主之所以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为它是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一种可靠机制.因此,实行基层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谐社会是一个主体间达成合理共识的良序社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能及时化解。建构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形成权利与权力的合理界分,培育公民的现代理性人格。  相似文献   

19.
和谐关系中的道德意蕴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矛盾和冲突是和谐进程中的必然,正是对诸种冲突的反思,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的社会目标。道德本质上致力于诸种关系的和谐,道德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根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当前社会分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各群体良性互动健康运行。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因为社会发展可能导致社会分化,而社会分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冲突。这就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新型社会整合机制协调各方面关系,缩小差别,缓和矛盾,化冲突为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