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与集邮     
黄秋敏 《集邮博览》2011,(12):59-59
说起邮票,真可谓是众所周知,无论你接触过这个神奇的事物没有,都会对它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李理 《集邮博览》2001,(12):4-4
今年是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作为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会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平时经常向集邮界的朋友们和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同志们讲,我的《集邮博览》杂志从1982年创刊号至今是齐全的。这也说明了我作为一名集邮是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帮助和培养下不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我的集邮     
王攀 《集邮博览》2009,(10):16-16
2009年9月制作原地封8月2日,《国旗》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和《拉卜楞寺》特种邮票同日发行,又是一个制作"双首日"的好机会。《国旗》邮票在原地选择上有好几处,其中中南海邮局为开  相似文献   

4.
黄勇 《集邮博览》2012,(6):51-51
我出生在东北海林林业区的一个小镇,改革开放前,封闭的小镇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集邮是陌生的。那时,父亲经常出差到内地,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收集邮票自娱自乐,他的集邮嗜好,犹如一粒种子,在茂密原始森林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残疾人集邮协会会刊一《残疾人集邮》复刊后已经蹒跚地走过10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6.
1984年的一天,我在113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北京集邮》,虽然只有32页,但我却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从1985年起,我开始订阅《北京集邮》,并想办法收齐了1983至1984年的几期杂志。但1982年的创刊号一直没有找到。1987年杂志改名《集邮博览》,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融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简直令人爱不释手。二十多年来,《集邮博览》伴随着我的集邮历程一路走来。谁知到了2006年底,杂志突然停刊,我怅然若失。  相似文献   

7.
我上集邮课     
2000年3月25日,我从北京调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任副校长。我来校时,全校仅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28门,确实难以满足同学们的求知饥渴,我便萌生了开讲集邮课的念头。我想,中国要发展集邮,也必须从普及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普及集邮知识,扩大集邮队伍,让大学生们产生兴趣,那该是多么强大的一支生力军啊,上课自然是宣传集邮的最好途径之一。即使学生们将来都不集邮,作为拓宽知识面,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质,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相似文献   

8.
认识和喜欢《集邮博览》是缘因它的名字。有种看到此刊,可博览所有集邮报刊书籍的意味。20年前,我在报刊店随意翻书之时,发现了《集邮博览》,感到此种刊物有对同类刊物拾遗补缺之感,立即将此杂志购走。  相似文献   

9.
我的集邮乐     
集邮是种爱好,也是一种乐趣, -个集邮爱好者,经过多方努力寻觅 到自己渴望已久的邮品或增长了新的 邮识都会感到有无限的乐趣。我感到, 在集邮过程中,与邮友的交往也会让 人领略到极大的乐趣,而此种乐趣却 不是任何-个集邮者都能得到的。 何塞·胡安·奥索里奥·佩雷斯 是墨西哥的一位集邮爱好者,今年已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一直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但是我的集邮却开始于猴票丢失的时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刚工作,一天一位朋友到单位带来了他买的猴邮票,并将其中一个四方连直接送给了我,当时我不集邮,也不懂集邮,所以没当一回事,后来在写信的时候因为嫌这个邮票麻烦就用掉了。  相似文献   

11.
12.
每当看见学生们整理的一本本邮册,每当翻阅学生们汇编的《雏鹰集邮小报》,我就会想起这两三年来自己教学生集邮的事。1998年11月,我们赣州市红旗二校在市邮协支持下,成立了雏鹰集邮协会,60彩会员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我的班级里。为了培养学生对集邮的兴趣与求知欲,我要求学生们加强集邮知识的学习。课外活动时,我带他们列图书馆查资料,到新华书店购买集邮  相似文献   

13.
我的集邮情     
当我翻开丈夫订阅的第5期《集邮博览》时,社长吕兴华开篇语提到的《第一笔》诚挚约稿深深吸引了我,感谢杂志社能开办这样的栏目听我诉说。要说我与集邮,还要缘自于我与丈夫的爱情。起初我并不喜欢集邮,  相似文献   

14.
姚君 《集邮博览》2010,(11):66-66
提起集邮,首先就得说说伴我集邮30年的舅舅。刚上初一时,看见同学拿着花花绿绿的邮票进行交换,引起了我的兴趣。回到家打开书桌抽屉,发现舅舅在大学时攒的一盒邮票,拿起一看,邮票大多粘在信封上。  相似文献   

15.
拜读《集邮博览》总198期上《<新民晚报>“集邮”专版(编号)回顾》一文,我找出自己装订成册的五大册集邮版,细细浏览了这历时8年的378期,勾起我与《新民晚报》集邮版的许多往事,择其三录之。从头寻找1997年2月我应邀到宁波老市区邮友办公室晤谈,期间拿起一摞报纸信手翻阅,不意间翻到第6期《新民晚报》集邮版,顿觉眼前一亮,因当时还没有彩版的集邮报,而这张报却五彩缤纷。邮友见我全神贯注看报纸,便说你喜欢就拿去吧。这份报我看到过几期,可能已出了一  相似文献   

16.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陪伴中国集邮的《上海集邮》杂志,居然已经在庆祝她的二十岁生日了!她已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美少女,住向中国,以至世界的集邮,介绍上海和中国集邮界的盛况,以及上海日新月异的大变化。《上海集邮》真的长大了!  相似文献   

17.
陈守 《集邮博览》2009,(12):42-43
人物档案:王旭冬北京人1948年生1965年开始喜欢邮票1978年正式集邮曾与猴票有缘有上当受骗经历  相似文献   

18.
生活曾经因集邮而精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集邮至今令人难忘。那时,没有太多的杂念和功利,没有杂七杂八的品种,没有大把大把的钞票,也没有象样的邮市。集邮生活很单纯,又很丰富。预订,买票,欣赏,组集,交流互换,自然增值。邮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友情在交流中  相似文献   

19.
梅杰 《集邮博览》2013,(2):22-24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给我买过好多的电子玩具。在幼儿园放假时,他们把我放在"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托管班里,在那儿,我最喜欢的就是参加"牛顿实验室"的活动。小学六年,我一直在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里"玩机器人",参加区级、市级乃至全国性的比赛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我老爸业余时间痴迷集邮,一有空就钻进他的书房里摆弄他的"方寸世界"。一次,他拿着一枚居里夫人的明信片问我:"儿子,你那么喜欢物理,这片上的人物你该认识吧?"我瞥了一眼,得  相似文献   

20.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