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持距离是村上春树遵循的创作原则。他的写作,永远和所描述的东西保持一个清醒的距离,并利用这种距离架构故事情节、发掘人物内心,从而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疏远和淡漠。  相似文献   

2.
彭春丽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2):46-49,45
村上春树的小说近年来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其文学作品中呈现出诸如个人孤独意识、性解放意识和否定人生价值的世界观对读者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广为人知,但其《斯普特尼克的恋人》,则关注得人较少,大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村上春树文体风格转型的实验品,甚至不能算是精彩的突围。本文将从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文本内容的矛盾性和小说的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从而发现作品被人忽视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4.
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也是穆时英及其小说人物关于都市的内心体验。无家的漂泊、情感的虚空和精神的隔膜是穆时英书写都市孤独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孤独伴随了著名作家D.H.劳伦斯一生。劳伦斯的孤独首先来自他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其次来自他标新立异的思想的影响。同时,劳伦斯在小说中塑造了个性禀赋不同的众多孤独者,揭示了深刻的孤独主题。这些孤独者有的紧闭心扉,离群索居;有的逃离自己的家庭,四处漂泊流浪;有的得过且过,生不如死;有的无法忍受压迫,奋起反抗;有的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孤独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灵肉分离的痛苦,有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有社会规范的制约。分析劳伦斯小说的孤独主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让我们学会用爱和友谊来纾解我们和他人郁结于心的孤独,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磨难。  相似文献   

6.
陈染是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对孤独给予真诚关注的少数女性作家之一。这主要源于她的生活经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生命的体验。陈染的个性化写作,突出表现在抛弃宏大叙事,转而关注女性主体构建上。她的作品传递着对人类孤独存在的独特体悟,蕴含着深刻的存在主义的哲思。  相似文献   

7.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孤独"是小说的主题之一,也是小说惟一的主人公"。孤独"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孤独,而且是整个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人类的孤独。这也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佳作,"死亡"也是小说的重大主题之一。死亡的气息贯穿全书,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透露出对死亡的哲思。死亡是这个家族不可改变的命运,孤独是这个家族始终不变的情感。孤独与死亡是紧密相连的,孤独必然导致死亡,孤独的过程就是死亡的过程",孤独即死亡"。  相似文献   

8.
村上春树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大师,两人都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村上春树坦言受到卡夫卡的启发,在《海边的卡夫卡》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对卡夫卡本人、暴力和孤独等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村上春树与卡夫卡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村上春树(1949- )是日本当今坛上较有写作个性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的出版,更使坛为之侧目,本从本出发解读了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情绪和双向平行推进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孤独感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感觉,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孤独感的存在是合理的、有益的.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在感到孤独的时候,致力于寻找缓解与释放孤独感的途径--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爱的追寻、对社会的关心、享受孤独感等方式来进行自我疗救.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模式和人生态度引起读者共鸣,给现实中的都市人找到了排解自身孤独感等消极感受的途径,为都市人提供了在自我经营的富有诗意的小天地中生活下去的现实而有效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小说有一种孤独意识。这种孤独表现在人物灵魂的无所依托,他们寻求不到和谐与爱。弗洛姆认为,人只有通过爱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孤独状态。形成她的这种文学个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童年的独特经历,未曾得到充分的父母的爱,二是特定时期上海的独特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本人早年的外来户经历形成的“孤独情结”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三方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创作题材中大量出现外来户题材,对创作观的影响则表现为作者坚持创作自由和与读者存有隔膜的心理并存,创作实践上表现为努力在作品中安排更本质的人物关系,对现实的人物关系则持冷眼旁观态度。  相似文献   

14.
姜杉 《文教资料》2013,(31):127-129
作为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贝娄一直在创作中探究人类究竟应该如何生存、如何才能得到生存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和不朽。通过分析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可以窥见现代人的精神生命在异化、荒诞的世界中的失落和匮乏。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展现了人类在孤独感和放逐感中对爱与生命意义的渴望与追寻,并体现了贝娄对人类未来的乐观向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中,自杀是一个频发事件。但是他所描述的自杀并非因为精神失常,也不能用通常的社会学原理来解释。他笔下的自杀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性自杀,这源于他存在主义的世界观。村上春树认为,这个纷繁的世界本身是无意义的,是彻底荒谬的,而人却需要寻找意义来确立活着的理由。世界的无意义和荒谬与人追求意义的本能冲动相冲突,从而摧毁了人赖以生存的生存信念,导致了自杀。与存在主义者一样,村上春树并不鼓励这种哲学性自杀,但他对哲学性自杀是带着同情、理解和宽容的,他用自己的作品谱写了一曲哲学性自杀的悲歌。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的诗歌中表现出浓郁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更是对人生智性思考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美学价值。诗人认为时间上难以留住美好事物和碌碌无为是造成人类孤独的主观原因,空间上的相对隔绝使人们互不理解是使人类孤独的外在因素。而诗人逃避感情的抒写原则是其诗歌充满孤独意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对生命孤独意识的书写:个体的孤独和集体无意识的孤独。童年独特的生活经历为其奠定了孤独的基调,上海孤岛的生存环境则为其提供了生长的土壤,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忧患意识让她承担起探索走出孤独困境的责任。她希望以孤独为基石,悟解孤独,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孤独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受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权的附属物,属于"第二性"的存在。但是在莫言以及村上春树作品中却能够看到,作者对女性的视觉定位是"自我存在,作者站在生命自由的立场上,诉说女性对爱的权利",更加具有"身体解放的权利"。同时,作者也对女性身体以及主体悲剧命运产生无限悲悯,她们或者彰显母性的伟大,或者以死反抗现实。莫言与村上春树的创作具有相近之处,所创造的背离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及世俗道德标准,对女性自我存在和觉醒都创造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是在现代与后现代、东方与西方二元背景下创作的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特别是他的长篇四部曲都蕴含着一种深深的寻找意识,本文试图以《寻羊冒险记》为例来浅谈这种看似被文本所消解的寻找意识。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以他冷峻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在小说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不论是那些挣扎在黑暗社会底层的平凡而又不幸的人们,还是眼见得社会吃人的种种现实却无力改变一切的有一定进步思想的清醒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孤独,还有这孤独中蕴含的深深的悲凉。那么,鲁迅笔下有哪几种孤独者形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