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将聘请绣娘、木匠等民间艺人进职校任教……4日,贵州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出台《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实施办法》,力图拓宽贵州原生态文化保护发展途径。将鼓励歌师、绣娘、银匠、木匠等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聘请其担任职校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顾问、兼职教授等,以培育一批专业课教师,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传承。(2014年12月5日《贵阳晚报》)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文化在民间以朴素的形式一代代地传承和延续。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民间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的很多重要载体正濒临失传。如何培养既能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贵州省自2002年以来深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让民族民间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民族民间文化人才,促进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促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希望通过介绍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践历程,为广大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从2002年开始,贵州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试点工作。十多年来,通过编写地方或校本教材、聘请民族民间文化艺人进校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等方式,使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体现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传播正能量、促进校园人的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文化馆作为文化职能部门,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在民族中小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传承,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式传承,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外生和他者传承等方面。厘清这些误区,将有利于提高民族中小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实效性,并促进民族中小学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职业学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对接区域文化产业打造民族特色专业等策略,形成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的新模式。广西立项一批中职示范特色校,实施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民族特色项目建设为依托,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人才培养上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独特的音乐特色。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音乐沟通、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是源于我们的生活并且高于我们的生活的特色音乐,在民族交流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发扬,本文特此来分析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特征和发展等方面,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民族音乐并且大家共同来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正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民族地方高校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心。民族地方高校所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特色学科、文化引领等条件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可通过将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办学理念,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建设特色学科,开设传承班,设置选修课,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民族文化活动等方式发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一直都是文化艺术界密切关注的焦点.由于受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面临着流失甚至消亡的威胁.对其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守卫人类精神文明与传统舞蹈的具体行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时代、民族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本文从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入手,对其传承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日益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从挖掘、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入手,建设旅游文化学科专业,促进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从而突出旅游教育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高等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办学战略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较之普通院校拥有自身的类型特色。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往往使用“校园文化”的概念,凝练成某种主旨意象进行引领,带有一定的类型特色,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包含各类亚文化的建设。目前,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主要在于价值认知不到位和操作理念比较片面。宣传是职业院校自我影响和影响他人融合统一的办学行动之一,在共生层面,宣传是文化建设的实现工具;在伴生层面,宣传是文化建设的随动系统;在创生层面,宣传是文化建设的价值禀赋,职业院校要深入认识宣传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对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到了传承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民族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成为人们进行舞蹈编创时力求体现的特质。与其他舞种相比,民族民间舞蹈丰厚的创作资源既能为舞蹈编创提供创作灵感,又能表达炎黄子孙的历史风貌。舞蹈编创的“根”应该扎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土壤之中,并融入了“现代模式”元素,使这一文化瑰宝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音乐文化宝贵的财富,也体现了人们群众对生活的渴望,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而高校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阵地,应发挥自身优势,将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发扬下去。文章主要从民族民间音乐概述出发,探讨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创造、积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原生动力。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民间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排挤。因此,必须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以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与活力。通过对现有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必须要整合各方力量,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各级各类学校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民族认同和社会需要为目标。构建政府主导、家庭启蒙、中小学灌输、高校教育提升、社会接纳五位一体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怀化师专学报》2013,(7):F0003-F0003
设计学是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怀化学院长期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学科,2010年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学科培育点。设计学学科基于本地五溪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与民族民间特色,—方面它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精华为己任,凝练并形成富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借鉴国内外艺术设计、美术研究和文学理论,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五溪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黔东南州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具有很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保存得比较完好,优关动听的原生态文化艺术比比皆是,各有千秋。凯里学院作为本区域的高等学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域性差异很大,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形成贵州多元文化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类型丰富多彩,展开形式各异。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路径主要有:扩大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局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增加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认同;与社区健身相结合,增加民族体育项目的健身形式;走进影视屏幕,扩大宣传;与教育环境箱结合,发扬新的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全省民族文化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增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针对贵州特色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冰 《贵州教育》2010,(24):F0003-F0003
2010年11月24日-11月28日,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贵州省教科所承办的“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教育成果展”在贵阳市贵州民族文化宫举行。该次展览中,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广阔场景,多彩的民族服饰、手工制作。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歌舞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奇葩。随着现代文明的深入与冲击,对于负有文化传播功能的云南艺术高校,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建设云南特色的民族代表性舞蹈乡土教材是义不容辞的,做好这一工作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对当地多元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最常见的传播载体,具有传承性、大众性、娱乐性、民族性等突出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系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之关系,教学是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持和升华。基于此,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要注重甄选适宜的教材,客观地剖析教材,多元地开展教学,以此促进舞蹈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