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大安株式会社将两个在日本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取长补短,合为一本。香港梦梅馆总编辑梅节先生为了使《金》书成为普及性读物,对大安本进行了校改,加了注释,出版了重校本《金瓶梅词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普及本。但在校、注两个方面,仍有若干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安株式会社将两个在日本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取长补短,合为一本。香港梦梅馆总编辑梅七先生为了使《金》书成为普及性读物,对大安本进行了校改,加了注释,出版了重校本《金瓶梅词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普及本。但在校、注两个方面,仍有若干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词话》难解词语释义校补拾遗赵景波《金瓶梅词语》整理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八五版,以下简称《金》书)问世以后,注家蜂起,释者如云,堪称卓跞冠群者,当推《金瓶梅词典》(王利器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八八版,以下简称《词典》)与《金瓶梅词话鉴赏辞典》(上海...  相似文献   

4.
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曾作《<金瓶梅词话>注释》一书,(由台湾学生书局印行,1984年版,以下简称《注释》)对《金瓶梅词话》作了大量的、严实的考证,很有见地。但内中也还有些可商榷或补充之处。笔者就《注释》中存疑或待考的几处,作些考证,以期求教于海内外《金瓶梅》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世的《金瓶梅》刊本,可大致分为三种: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传为明崇祯间刊《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清康熙三十四年张竹坡评《第一奇书本》本。其中《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与词话本《金瓶梅》相比较,又称说散本《金瓶梅》。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对此书是这样著录的:  相似文献   

6.
《瓶外卮言》 姚灵犀著 天津书局 1940年8月《金瓶梅简说》 南宫生著 出版时间、单位不详《金瓶梅词话》跋 施存蛰 见“贝叶山房”《金瓶梅词话》本 1947年《根本分歧在哪里?——评刘大杰先生对<金瓶梅>的评价》见《“中国文学发展史”批判》中华书局 1959年  相似文献   

7.
小引《金瓶梅词话》虽然是一部自话长篇小说,但是读懂读通并不容易。香港学者马力先生在《评梅节点校本<金瓶梅词话>》中说到:“大陆研究《金瓶梅》的学者王汝梅也承认,《金瓶梅词话》‘有很多句子、词语尚读不懂、读不通’。”(《明报月刊》1988年3月号)他引述的这句话是我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说的。我深感读《金瓶梅》之难。概言之,读《金瓶梅》之难有三: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的重新发现,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到1933年前后,孙楷第先生说:《金瓶梅》小说是李开先所作。(这是胡适授课时在讲坛上公开宣布的,我尚未看到孙先生论证此一公案的文章)。专攻明史的吴晗同志当时也发表论文确定《金瓶梅词话》一书所反映的税制和职官,大多是始见于万历年  相似文献   

9.
《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是梅节先生第三次校订出版的词话本《金瓶梅》,其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错误较少、可读性较高和接近原著的词话本,但在人物名字的修改、断句和文字的修改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清通俗类书与《金瓶梅》关系密切,仅以《别头巾文》为例,即可见其一斑。与《金瓶梅词话》中别头巾文相关的文字屡次出现在明清通俗类书中,《绣谷春容》《游览粹编》《山中一夕话》《解人颐》等书中均有刊载。将相关文字列表予以比较,并稍加解析,可以认为通俗类书中所收《别头巾文》,除《山中一夕话》外均无作者署名,此文系无名作者所为,而《山中一夕话》中所署"一衲道人"系出版商或增订者笑笑先生伪托。《山中一夕话》中的祭头巾诗,是笑笑先生"删其陈腐,增其清新"增订上去的。  相似文献   

11.
书帕本是明代官样礼品,明代万历以后,改用白金,逐渐成为一种贿赂的手段.白维国先生的<金瓶梅词典>的[书帕]条释义有不当之处.<金瓶梅词话>的"书帕"多关合万历以后的事实,不能视其为成书年代"嘉靖说"的一内证.  相似文献   

12.
概略言之,《金瓶梅》版本有四种:一、抄本,书名题作《金瓶梅》,明万历二十年以后开始流传。抄本《金瓶梅》有多种,具有研究价值。二、词话本,书名均有“词话”二字。最初出现的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大约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故又称“万历本”。词话本是根据抄本改编的。国内外能见到的词话本有多种。根据刻本作了某些删改的新排本,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2006年11月出版的许仰民先生的《〈金瓶梅词话〉语法研究》(以下简称《词话研究》),以其独特的内容、形式,成为语法研究的一朵奇葩。《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为我国明代以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广阔深刻,文笔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时代色彩,在语言上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了戴鸿森先生校点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戴本”)。香港太平书局影印出版《全本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港本”)。台湾三民书局出版了刘本栋先生校订的《金瓶梅》(以下简称“刘本”)。经过对照研读,发现戴本在校勘、标点、删节方面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本文仅从港本中词语原貌出发,同戴本和戴先生的“校记”进行比较,试图说明某些语言现象,以此向戴先生和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5.
潘健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50-51,79
《金瓶梅词话》作者至今难以确定.梅节先生重校本为“金系”重要文本,该书在回目对仗、叙述方式及标音系书籍特征三个方面均呈现民间文本特征.重校本《金瓶梅词话》明显有别于文人趣味的民间俚俗特点,可为民间创作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6.
从《金瓶梅词话》有关方言研究的材料入手,联系当今《词话》作者的有关学说,浅析《词话》语言相当驳杂的原因,力图说明其与说唱文学有关系,支持《词话》乃集体创作学说。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金瓶梅词话》是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故事为基础扩展而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情节大相径庭,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改换了。在《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出在阳谷县:而《金瓶梅词话》则将人物故事统统移至清河县。同时,书中写到的地理方位也纷乱错杂,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9.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为明代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最新校本。该书的校点还很粗疏,并有较多失误。今对前20回试作补校。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评点者之谜被揭开,张竹坡家世生平研究引起轰动》《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1月30日《<金瓶梅>研究(首次文摘)》赵兴勤等《复旦学报》1986.1《崇祯本删掉了什么?》杨士毅摘译《复旦学报》1986.1《也谈<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朱建明《复旦学报》1986.1《小议<金瓶梅>的作者是河北籍人》王强《复旦学报》1986.1《冯梦龙是<金瓶梅词话>的补足者》赵伯英《盐城师专学报》198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