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核,成为一名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是国家对于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将仁爱思想融入高校师范生师德课程,让高校、社会和中小学形成合力,贯彻落实师德标准、营造尊师社会氛围、完善师范院校师德课程等是培养师范生师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尊师重教同是中、泰的优良传统美德.中、泰两国在尊师方面有着相同点.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各种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中泰两国在尊师方面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泰尊师之风及礼仪方面进行对比,找出中、泰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尊师的传统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都已经丧失,但传统尊师观念仍然保留在许多教师头脑中,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尊师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关键,是尊师观念的现代转换。现代尊师观念的确立,将引起师生在校生活状态和生命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摘     
陈云同志为北京尊师活动题词据北京日报报道,陈云同志近日为北京市的尊师活动题词。题词的内容是: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在少年儿童中推行“尊师礼”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和《光明日报》联合倡议在全国少年儿童中推行“尊师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新时期,亟待以文化的视角、站位与品质,关注并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尊师"。构建新时期的尊师文化,全面提升教师职业声望,需要厘清尊师文化的基本内涵,需要把握尊师理念、尊师制度、尊师行为和尊师风尚等构成要素,需要尊护教师经济地位、尊爱教师政治地位、尊重教师专业地位和尊崇教师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6.
朱晖 《教师博览》2007,(10):36-38
"海艺辱师事件"发生了!我不意外,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要指责这几个孩子,还不如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几个学生丢掉了最起码的尊师礼仪?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7.
师资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因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的永恒主题、工作核心和希望所在。我们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高师”“尊师”与师徒结对我们按年龄、品德和才学将教师分为“高师”“尊师”和实习教师3个层次。规定“高师”的必备条件是:年龄35岁以上、德高望重(由师生民主评定)、教学成绩和贡献突出。“尊师”的必备条件是:教龄1年以上,满标准工作量的教师。师徒结对,即实习教师与“尊师”一对一结对,每一位“尊师”辅导一位实习教师;“尊师”与“高师”一对一结对,每一位“高…  相似文献   

8.
尊师不是出于人的本性,其形成既依靠传统习俗和理性观念,也依靠老师的个人魅力.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曾经出现过几种尊师的逻辑.第一种,从“师”的起源形成的以理性的逻辑为基础的尊师逻辑;第二种,在教师地位的演变中形成依附于官职的尊师逻辑;第三种,在教师地位的演变中形成依附于亲情的尊师逻辑;第四种,孔子开创的尊重人格的尊师逻辑;第五种,仪式化和规则化的尊师逻辑;第六种,功利化的尊师逻辑,功利化逻辑对师道沦丧影响最大.以上几种转变中各种尊师的逻辑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今天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所以“程门立雪”等尊师故事成为千古的佳话,被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品行好坏的标准。于是老师头上就笼罩了一个神秘的光环,威严、戒尺就成了老师的象征。然而几千年后的今天,学  相似文献   

10.
轰动一时的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视频辱师事件”及类似辱师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师道尊严问题。不管是从现实的角度还是站在国运兴衰的高度,都应大力倡导“尊师”之风,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面对学生尊师意识普遍淡化、师道尊严缺失的现状,我们该反思师道尊严缺失的根源,探讨学生的尊师情感的来源和找寻尊师美德重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圣坛走向现实--教师形象的理想境界与生活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一向有“师道尊严”、“尊师重道”的传统,对于教师的作用与角色期待更是高,有“万世之师”之称的孔子以其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高尚气节为教师作出了一个近乎“圣人”的定位。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这样的教师观显然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树立教师是“学习者”、“合作者”、“设计者”等新理念,开辟教师观的新视野成了当务之急。本文欲从我国历代理想的教师形象的回溯出发,分析这种理想境界与现实的差距,进而对如何让教师从圣坛回归到现实土壤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尊师传统是一个在历史叙述、价值预设、伦理规则和资源支撑方面均存在较强异质性的传统 ,尽管它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其内在的许多缺陷使它无法很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因此 ,必须通过强化教师的内在资源、确保较高的收入水平、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教师权利义务的监控机制等 ,来促进我国尊师传统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3.
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及当下危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教师的传统身份是制度型构起来的,正是通过制度的型构,才逐渐形成民间尊师重教的习俗和传统。由于教育制度的变迁,目前教师传统身份正遭遇严峻的危机,甚至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尊师习俗和传统也面临着“去根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教育家理想中的教师标准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条件,可称为早期的教师标准。中国古代的教师标准,实际上有两个体系,一是教育家笔下理想的教师形象与标准,二是统治者选拔“学官”的具体标准。本文主要对前者进行梳理与分析,包括教师的道德标准、教师的职业形象、知识标准、教育能力标准以及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合理的成分,以期对现代教师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历史借鉴,以全面提高我国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师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更新师范生的教育观念,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文章分析了高师传统教学的一些遗留问题,同时也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摆脱这种困境,加速高师专业的特色建设,提出了配合网络学习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学校课程变革的阻力不仅来自课程所处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还存在于学校内部的文化因素,与教师文化传统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师道辨析     
师道是我国历史形成的概念,在职业社会形成以前与职业社会形成以后,师道的含义有别。师道与师德是不同的概念,师德就其本义来说,代替不了师道。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后,我国高校进入后合并时期。后合并时期高校校园文化难免存在排异和冲突。作为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和主体部分———校园精神文化的冲突是造成高校不能实质性融合的主要症结所在。校园精神文化和谐形象整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制约合并高校精神文化整合的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及地区文化、合并高校的传统和性质、员工的素质、决策者的追求等主要因素;在价值观上,坚持为教师创造机会、为学生创造价值的价值主张,在理念上,要以创新为导向,把创新作为大学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制度上,要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9.
左翼文学有两个传统:上海传统和延安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传统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文化霸权,并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想象基础的无产阶级美学范式。“后文革时代”,中国重返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左翼文学陷于沉寂。不过,中国的市场意识形态在催生了一个世俗化社会之后,也带来了反向的文化实践,新左翼文学的兴起就是这种反向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新左翼文学继承的是上海传统,延安传统被搁置于文化视野之外。左翼文学的再次“兴起”折射出当下中国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文化斗争,同时也是前期社会主义的政治想象在后革命中国的历史性复兴,呈现了一个被“大国崛起”时代有意忽视的“另类”现代性叙事。  相似文献   

20.
成人教育师资专业化是成人教育师资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而成人师资专业化的核心则是成人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的教师教育理念与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顺应教师教育开放性发展潮流,突出成人院校教育特色,注重成人教师的主体性。这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必然会推动成人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