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是一种通过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模式。研究者基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适用于成人和高年级学生的PBL模式进行修正,使其适用于4~6岁学前儿童。研究发现,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幼儿,表明在幼儿园应用PBL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冷”“热”抑制控制任务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探讨了3~5岁幼儿的情绪调节状况、“冷”“热”抑制控制的年龄发展趋势及其与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使用最多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替代活动、问题解决,其次是认知重建,而较少采用被动应付、发泄等情绪调节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3~5岁幼儿更多采用问题解决的策略,而更少采用发泄策略.3~5岁幼儿的“冷”抑制控制在4岁时有明显的发展,4岁以上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上的通过率均超过70%.儿童“热”抑制控制的快速发展阶段是5岁,礼物延迟和失望礼物等“热”抑制控制任务对3~5岁幼儿采用替代活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和发泄等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影响到其同伴接纳和将来社会能力的发展,成人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幼儿多采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同时关注幼儿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其“热”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是有效时间利用法。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在3岁儿童身上只能保持5分钟左右,4—5岁儿童10分钟左右,6—7岁儿童15分钟左右,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家长可把所要教给孩子的知识,在孩子的注意能够保持的有效时间内进行讲述,这样  相似文献   

4.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和谐发展。5~6岁幼儿处于过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发展理论作为指导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基础理论之一,经过实践,已不断转化为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的实际经验,构成关于幼儿发展、教育的常识性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 1.幼儿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幼儿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他在研究中还发现,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认知的发展有相互平行对应的关系,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①无律阶段(0~5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行为只是一种感官动作的反应,而无道德意识可言;②他律阶段(5~7、8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以“道德现  相似文献   

6.
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方…  相似文献   

7.
同伴侵害是个体遭受同伴攻击的经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学龄儿童的同伴侵害现象,较少考察幼儿阶段的同伴侵害问题.本研究采用教师评定和母亲评定的方法考察了幼儿阶段同伴侵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伴侵害是3~5岁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受侵害者与一般儿童相比具有更多的抑郁、社交退缩以及体诉等内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3岁-5岁幼儿延迟时间发展的特点 3岁~5岁既是儿童认知能力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杨丽珠等研究发现:3岁-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短暂:4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显著延长:5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
赖娇香 《时代教育》2010,(6):248-248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出和不断实践,幼儿问题意识培养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十几年,认为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问题意识就是保护和张扬儿童的好奇天性.培养幼儿问题意识,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幼儿学会提问;再次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幼儿善于提问.  相似文献   

10.
责任心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体现着个体的人格特征,它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考察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责任心发展状况,本文采用儿童气质教师问卷和幼儿责任心问卷对357名4~7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7岁儿童责任心发展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其责任心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提升,5~6岁是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气质与责任心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责任心发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反映为均衡型气质类型儿童的责任心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抑制型、活泼型和专注型儿童水平,敏感型、均衡型气质儿童的他人责任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抑制型、活泼型和专注型儿童水平.为促进儿童责任心的积极健康发展,家庭、幼儿园应着力培养和发展幼儿均衡型的气质,幼儿园与家庭应进行家园共育,共同关注儿童气质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和专注性各方面的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