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晓江 《中国德育》2007,2(5):28-32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关注儿童、青少年情感一精神生命的发育、涵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享受生命,这是我们理解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生命存在遭遇“欲望陷阱”,当“活着,还是死去”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开设“生命教育专题”,期望通过讨论提供一种思想立场、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2.
郑晓江 《中国德育》2007,2(11):26-28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关注儿童、青少年情感一精神生命的发育、涵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享受生命,这是我们理解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生命存在遭遇“欲望陷阱”,当“活着,还是死去”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开设“生命教育专题”,期望通过讨论提供一种思想立场、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教育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种媒体频频报道了中学生自杀或杀人事件,这种沉重的现象启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把“生命教育”视为教育的重要主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生命,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老师,更要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营造生命课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儿童生命教育备受社会关注,鲁迅自始至终都是重视儿童生命发展与教育的。本文从设“父范学堂”、编“儿童读物”、立“儿童为人”三个方面探析鲁迅教我们如何进行儿童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储海轩 《现代教学》2008,(7):139-139
一、教学设计思路汶川大地震,牵动着祖国所有人的心。生命无价,每个人都要懂得珍惜,然而当灾难突如其来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中学生命科学能具体地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挽救生命的技能。“救护四项技术与心肺复苏”的教学内容正与当前的抗震救灾、生命教育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却似乎忽视了对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走出了“学习即被塑造”的误区,却走不出“教书是一种职业”的思维约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生命体现;希望教师承担起完善学生生活的重任,可学校管理却没有给予教师一个展现完整生命的舞台。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9.
生命只有一次。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云南省率先倡导的“三生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对生命观的认识、生活技能的习得、生存能力的提高,这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认同。文中,“保蛋”行动是一次对孩子们寓教于乐的生命教育,“保蛋”行动是一次对孩子们进行珍爱生命、懂得感恩的践行活动。孩子们保的术仅是蛋。还有对生命的珍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10.
熊倩 《考试周刊》2012,(55):39-40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须对中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当下新课标的推行更使得生命教育成为必然。袁卫星老师致力于唤醒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研究,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一种生命意识的唤醒。作者以他的《一碗阳春面》、《就是那一支蟋蟀》、“亲近诗歌”、“善待生命”的课堂实录为例来分析其生命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丰富而独到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对我们的教育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他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提出的“每日四问”对我们高职院校的生命德育有重要的启发,告诫我们应当始终从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出发实施生命化的道德教育,激发高职生对个体生命的积极体认,从悦纳自我,保护生命入手,积极开拓自己的人生,促进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和至善幸福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生命哲学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它比较关注体验与理解,强调直觉的方法。当我们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时,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规范的权威者转向与儿童平等参与的体验者;教学过程应从知识、规范的灌输、训练转向对个体精神的“教化”;教学目标应从教育价值的外在诉求转向对儿童内在心灵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生命课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曾说:“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不断思索这个论断。我认为,只有当一个时代有了关于人和生命价值的神圣意识,才会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和呼声。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课堂是生命的。因此,我们提出“生命课堂”概念并努力建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4.
生命道德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教育学的“视界”.但教育究竟应当如何关注生命,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从多种视角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伦理层面梳理生命、道德、教化三者的关系.谈论道德的教化问题,关注教育整体对个体生命的基本态度是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自由、生存、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其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基础。雅氏的教育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强调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和张扬,注重生命信仰与精神陶冶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原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的栖息于世界。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理应从关注“人”生命的角度出发来促进“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因而教育是一件极其谨慎的事,它需要教师精神世界的日益完善。”因此,从教师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教师,将更好地实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引导教师走向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7.
方斌 《教书育人》2011,(9):34-35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从预防未成年人自杀、降低未成年人自杀率的角度出发,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思想。几十年来,各国对"生命教育"这一思想都有广泛的关注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尝试不同的途径去践行。美国诸多学校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成立了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各种专业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每个学科的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都应该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我想,数学课堂也应注重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照课堂,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课堂既是数学的,又是生活的。我认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陆莉萍 《上海教育》2009,(13):55-56
课堂是富有活力、师生共同构建的生命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生命”型课堂中,教学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的观念和“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的思想,将课堂教学视为人的一次生命之旅,师生共建知识交往的场景与平台,让知识教学充满生命对话、交流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20.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以3—6岁幼儿为教育对象,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视察疫情时提出了“要把人的生命和安全摆在至高无上位置”的重要思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对幼小的儿童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