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歌的创作、鉴赏离不开想象,诗歌的教学也离不开想象。在诗歌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使诗歌中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意蕴和真谛,体会诗歌之美。可通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想象诗歌内外诗人的形象,想象诗句的未言之意,领略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想象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那么,什么是诗歌鉴赏的想象法呢?我们用以下图示来表述: 语言文字(诗歌)→画面→意义 ①知识经验的积累 ②写作背景 图示表明。完成诗歌的鉴赏需分两个步骤完成:一是通过读者的想象把诗歌的语言换化成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画面。这个过程能顺利完成要靠知识经验的积累,即平时在生活、学习中得来的学问;二是结合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诗人经历等),再一次理解这些画面,挖掘诗歌语言所  相似文献   

3.
论写作运思中的表象运动王基国所谓写作运思,就是写作主体从生活中获得的表象,在一定的写作目的指导下,在想象中按一定的运墨行文格局自由流动的过程,是文章形象在作者头脑中的生成,简言之,就是表象的自觉运动。文本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因而在写...  相似文献   

4.
形象思维是借助头脑中的形象材料来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包括表象的再现、想象和联想。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直观的形象,这些形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这些表象的再现、联络和融合的过程。生物学概念的建构离不开形象思维。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5.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一、空间想象、思维能力与制图课按心理学定义:空间想象就是对曾感知过的空间物体已产生的表象(形状、大小、位置等),在头脑中经过整理、综合、改造记忆中的这种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而思维则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带有分析、比较、归类、概括、抽象、推理等高级的智力活动。空间想象有两类:第一是再造想象,这是对空间物体(由点线面及基本几何体组成或它们几何形式的组合),在头脑中的复原,称基本的想象。第二是创造想象,是不依  相似文献   

7.
想象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体现其主体能动性的最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指人们在头脑中根据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艺术家凭据已有经验,根据记忆表象构建新的形象,这就是艺术家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沈雪珍 《考试周刊》2013,(72):17-18
<正>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1]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诗歌和文学作品是想象的艺术,而诗是语言的精粹,尤其要重视选择运用最易唤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美感。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有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在诗歌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特质,揣  相似文献   

9.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因而,音乐欣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听,还有看的内容,这就是文艺心理学中的视  相似文献   

10.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形象,称做想象。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所谓再造想象。就是创造出客观上已经有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正>诗歌教学务必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想象,否则,不可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诗歌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鉴赏所授诗歌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认识活动,就是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在这个教学的全过程中,没有“瞻言而见貌”的直接想象,怎能得到逼真的直接感受?没有由此及彼扩散式的想象,怎能认识庐山真面目?没有由表及里掘进式的想象,怎能进一步挖掘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没有在上述想象中自然激起的聚合想象,怎能沉浸在情的激荡中,陶醉于美的意境中呢?  相似文献   

13.
一、想象、联想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表象是大脑中所保存的外界事物的映象。人脑对一系列表象进行回忆、筛选、接通、分解、组合,就形成一个新的表象结构,这就是新的形象。想象既能重现曾经存在,而现在已经消失了的事物,如那些历史人物形象等,也能创造不曾存在或可能出现的事物,如神话中的人物、科幻故事等。想象包括再造想象、推测想象、融合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推测想象是根据以往的经…  相似文献   

14.
前人在对诗歌的鉴赏实践中,总结了一个可贵的经验,即设身处地。也就是说,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对诗歌作品的还原度越高,意境入得越深,就越有助于鉴赏的成功。因此,对于诗歌鉴赏的读者而言,想象意识的培养以及善于发挥想象就尤为显得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正>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有独特思考的过程。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中大胆地想象、创新,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探讨。一、学会观察,丰富想象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事物的映像,人对这些映像进行加工改造产生的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相似文献   

16.
彭涛 《考试周刊》2011,(74):1-2
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众多考点中较难的一个。许多学生看到诗歌鉴赏就头疼,简直是“谈诗色变”。然而,诗歌又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能够粗略鉴赏诗歌,是每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高考不能不考。其实,只要读懂了诗歌,明确了题意,诗歌鉴赏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我结合近十年的高三教学经历,简单介绍诗歌鉴赏的审题技巧。  相似文献   

17.
张玲初 《考试周刊》2010,(50):70-70
新的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全新要求,就是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应成为低年级习作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可在这个时期着重安排系统的童话体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即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8.
顾维萍 《新高考》2010,(Z1):22-23
一、考点解析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形象、语言及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凭借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被人们感觉后,在头脑中保存下来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形象的痕迹)进行的思维。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形象思维依靠的是事物的形象表象,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上升到认识的理性阶段。想象是形象思维中最实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也就是让他的智力发展得好。要想让智力腾飞,必须要依赖于想象,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什么是想象力?它是对头脑中的表象加工、改组,从而创造新思想、新形象的能力。想象能力强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观察能力要强,看得多,见得广,头脑中贮存着非常丰富的事物的表象。这是想象力的基础。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实践,想象力就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空中楼阁。第二个条件是要对头脑中原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和巧妙的独特的加工改组,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分析、组合、加工改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