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其实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因此,面对这些"意外",我们应耐心聆听,进而灵活利用"意外",激发学生活力,让"意外"演绎出独特的价值,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一道原本可能归于平淡分析的位似问题,却引发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课堂研讨,也带给我一份"意外"的惊喜.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给他们独立思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其实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因此,面对这些“意外”,我们应耐心聆听,进而灵活利用,激发学生活力,让“意外”演绎出独特的价值,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近日,笔者在教学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邹学萍 《考试周刊》2011,(51):160-161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很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现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意外”发生。对于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它,而应该关注、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巧妙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意外”中收获“意外”。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鲜活的,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有时也不可避免地让我们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这里所说的“意外”,是指让教师始料不及的,并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生成”,或是对课堂教学过程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这些“意外”有的是因为学生的生活背景与文本时代背景的距离产生的,有的是因为语文课文的丰富人文内涵,使学生反映多元所引发的,有的是因为学生个体知识、情感差异导致的……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一、点拨引导一位教师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旨在揭示沙俄统治…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意外”,而这些“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排斥它们,而应正视、善待、把握这些“意外”,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变策略.如可以采取顺水推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意外”,追本溯源,正确引导,有效引领课堂“意外”以及因势利导,启迪思维,合理利用课堂“意外”的应变策略,使之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课堂增光添彩,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出现“意外”是教学常态.对这些“意外”,只要我们能冷静看待、灵活处理,就能利用来帮助学生辨析概念、完善知识、发展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动态的、多变的,教师的教学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意外”,此时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地捕捉教学中的思维火花,灵活自如地调控,用心去倾听学生心声,由此盘活这些鲜活的可生成性资源,让“意外”美丽地绽放。  相似文献   

8.
周玲萍 《考试周刊》2009,(45):221-222
课堂“意外”往往是指课堂的现实情景与教师的预设情景不一致,具有突发性,无准备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意外”也随之增多,面对“意外”,教师需要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智慧,让这些“意外”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我们经常引领学生去追寻“标准答案”,却忽略了探究过程中的不同声音,急于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也恰恰这样,错过了意外的精彩.让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里.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下面我节选课堂中的一例,期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课堂要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探索真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课堂的资源。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教师能预见的,教师能正确引导;有些是教师预想不到的,这些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权威和教学水平的挑战.可它恰恰暴露了学生知识的缺陷、思维的漏洞.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课堂教学的危机,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契机、转机和生机所在。教师应摆正心态.灵活处理,巧妙引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大胆地创造教学条件,让课堂巧出“意外”,多出“意外”,将不利的“意外”资源转为有利的课堂资源.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课堂由低谷走向高潮,从平淡走向生机。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介绍: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课堂必然是鲜活的,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也不可避免地让我们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面对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而应该正视、思考、捕捉、宽容这些"意外",对这些"意外"进行巧妙地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课堂的兴奋剂.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意外打扰”,有时会让人尴尬,有时会让人啼笑皆非。但我却认为这些“意外打扰”其实是非常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就能既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许多不起眼的“鹅卵石”身上,天才能看到珍贵的“钻石”。我们的课堂意外就犹如这些普通的“鹅卵石”,如何让它成为宝贵的课堂资源,变成闪闪发光的“钻石”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炼就天才的眼睛。对这些课堂中生成的“鹅卵石”善加滋润、引导和雕琢,就能使之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  相似文献   

14.
褚幼萍 《化学教与学》2012,(1):75-76,63
复习课堂需要营造“对话交流”,它能暴露出学生知识上的欠缺和思维上的不足,它能促进学生心灵火花上的碰撞,它能让教师的复习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它也为课堂增添了一些“意外”和“鲜活”。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尝试推行“学进去、讲出来”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营造“生进师退”的课堂生态。这要求课堂从“师生互动、师生对话”转变为“生本对话、生生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对话”要求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朱瑛 《辽宁教育》2006,(11):50-5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封闭的、一元的,而是多维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这些越来越多的教学意外?作为教师——意外的处理者,如何处置这些意外,才不致课堂因这些意外而松散、停滞、混乱,反而因意外而精彩呢?  相似文献   

17.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它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成功、有效的课堂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者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教师如何善待“意外”、巧妙处理“意外”,促进课堂生成,让数学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中学生没有朝教师课前的预想发展,却出现了“意外”,您是会“紧急扑火”,使课堂迅速恢复到原有教学设计的进程,还是“任其蔓延”,让课堂彻底实现“随波逐流”?欧阳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没有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辩证分析“意外”所折射的教育价值,有效利用这些课堂生成,在大科学观的引领下促进学生探究的深入。或许在您的课堂中也曾出现类似的情形,大家不妨细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课堂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未经设计的提问,在这些提问下,课堂教学似乎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却没有丝毫彰显.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该精心地“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借“问”来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