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中如恶语伤人,就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里,学生要么处处和你作对,要么对你"敬而远之";教师在平时表扬或批评时褒贬过度,就会使"好学生"得意洋洋,使"坏学生"破罐破摔或萎靡不振,使其产生不健康心理,影响其成长和进步;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如语言空洞、不切实际,犹如隔靴搔痒,不起任何作用,教学效果也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语言应有所忌讳。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某些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用来触动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改正缺点错误。它是一剂良药,有利于病。但是如果太苦口,即使它的药效再好,服药的人也会有所抵触。"良药"如果有了糖衣,就不"苦口","忠言"也不会"逆耳"了。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掌握恰当的批评艺术,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批评,使其知错,认错,改错,他  相似文献   

3.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刘阳在刚进班时,就表现得性格倔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对于教师的批评教育,常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教师顶嘴.情绪低落时他会故意大声说话,其态度令任课教师头疼. 矛盾冲突:初一期末考完的家长会上,我点名批评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他以为我对自己的批评不对,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而且在自己的成长记录的封面上写下"我是传奇",我认为他自以为是.第二天上数学课,他故意说话,破坏课堂纪律,我让其到教室后面反思,他居然边走边小声骂人.  相似文献   

5.
一、中专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超限逆反 指教师或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中专生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如某些家长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他问题,却不给予理解或帮助;个别教育者不分中专生的能力高低,一概过高要求、批评指责,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主体执意表现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骂鸡."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同时他们的道德观念还不完善,于是在体育课上就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方面他们精力充沛,个性张扬,好表现;另一方面他们易冲动,相互间也容易发生冲突。学生犯了错,许多教师会很生气,容易带着情绪批评学生,批评的效果却并不见得很好。而优秀的教师不会这样做,他们会用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并通过细致的工作来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虚心改正。因此,将宽容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卫星 《辽宁教育》2013,(3X):73-74
<正>批评并非禁区。批评是爱的另一种表现。恰当的批评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处于人生特定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上会存在一些偏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自觉地犯错误。因此,恰当的批评也就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备用手段。如果教师的批评能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做到对事不对人,真诚、坦率,那么学生完全可以接受,而且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恰到好处的表扬和批评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和表现欲,不仅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也促进他们人格、性格的健康发展。相比之下,学生在成长中更需要表扬,如果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表现缺少表扬,那么,他们就会认为家长和教师漠视自己的努力,也就感受不到激励。但是,表扬不能过度与泛滥,应当让学生学会自我肯定。如果表扬流于形式就会显得虚伪,超过学生正常表现就会使他们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而当听不到表扬的时候便会有失落感。为此,  相似文献   

9.
潘永兰 《贵州教育》2014,(21):42-44
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一个班级里,不仅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各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更有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品德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还不能充分把握自己,有时候总是不自觉地违反纪律或犯错误。可以说,犯错误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对于小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指正是正常的,但要避免盛怒之下的批评或采取不恰当的手段。因此,教师对待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正>《论语》里的"诲人不倦"这个成语我们每个教师都知道,许多教师也都做到了"诲人不倦"。可是教师为了教育学生,常常会苦口婆心或慷慨激昂或喋喋不休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教师说得"痛快",学生听得"痛苦",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效果还不太好。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对某一位教师一旦起了逆反心理,即使你是多么爱他,一切都是为他的前途着想,也无法让他听从你  相似文献   

11.
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师生观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提倡使用褒扬的方式,能不批评则尽量不批评。然而缺少批评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完整的教育,批评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推引力。作为教师,既想不违背教育改革理念,又想实现批评教育目的,此时就可以尝试利用"曲径通幽巧达意"这种曲线批评艺术来让批评教育结出美丽的果实,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要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批评看作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良药,科学地运用批评这一手段去教育学生,用批评为学生点亮人生。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虽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但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有一天物理课上,郑灵杰同学故意哗众取宠做怪样,惹得班上同学哄堂大笑.课后我找到他,"谁叫你昨天冤枉我呀?"他一开口,吓我一跳.此时我才回想起昨天物理课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作文学习,一般而言,能说、会说,也就能写.可是,教学中我见过一些"能说不能写"的学生,如果让他把刚刚说的一件事写出来,他会感到困难,很奇怪.我也见过"能写不会说"的学生,语文检测没什么问题,作文也不错,可是在课堂上不太能表达意见,平时与人交流不主动,个别同学甚至有口头表达障碍,和教师说话很拘谨,不知道如何问候别人,有时...  相似文献   

15.
吴靖 《学子》2013,(9):1
教育中要不要有批评?这本身应该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但是今天却被舆论弄得很复杂。以至于都需要教育部发文明确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学生犯错,当然得批评,这是我们的职责。否则,他们就会误认为教师已经默认了自己的行为,缺点和错误就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一遇到类似的情况,错误还得重犯。一个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只有赏  相似文献   

16.
批评的艺术     
对于学生而言,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也就在所难免。但不同的批评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好的批评有利于教育学生,促进班风的健康发展,不好的批评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相反还会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腊喜 《班主任》2006,(4):16-17
批评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分使用,既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一旦学生对批评感到"麻木"了,教育者也就"黔驴技穷"了.那么,教育学生可否不用批评的手段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我尝试开展了"无批评月"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难道批评不可以"绿色"吗?回顾、反思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但由于年龄还小,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往往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过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做老师的一不必要大惊小怪,二更不要大做文章.小学生需要更多的是赞赏,但也需要批评.关键是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教师是选择责难和声色俱厉的批评方式,还是选择启发和严而不厉的"绿色的批评"方式,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后者.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巾总结了五种"绿色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9.
魏强 《班主任》2011,(11):43
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德谟克利特,他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获得了"含笑哲学家"的美称。现在的商店、宾馆等服务行业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  相似文献   

20.
谢晓艳 《考试周刊》2012,(55):182-183
批评的含义有:评论、批判;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指出所认为的缺点错误;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等。教师批评学生,就是要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四章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教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是负责任的表现,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的教师把批评当做法宝。学生一犯错,就拿出老师的威严。立刻厉声厉色地批评他、指责他、教训他。其实,学生犯错有大小,教师不要动辄就拿出批评的武器。批评只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如果教师滥用批评的权利,就是在随意践踏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