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荣格生平与思想的文章几乎都会提到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后来两人分道扬镳,荣格自立门户,开创了分析心理学的新天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事件,意味着理论的渊源与裂变,标志着两种学说流派的分水岭。一般评介荣格的文章对此往往点到为止,无意在学术之外多费笔墨。  相似文献   

2.
论道家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格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内在基础之一,并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主要在人格目标、人格结构的协调关系和人格类型上。  相似文献   

3.
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人除了意识自我这个主人格之外,还有不同的次级人格与主人格并存着,它们各自有一定的自主性。荣格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灵的发展。他对心灵发展的定义是,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个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合的人。人生命的前半段,主要是形成人格和发展自我的阶段;在生命的后半段,主要的任务是自性化。而自性化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4.
瑞士著名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在与弗洛伊德分野的基础上构筑了独特的人格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所指的  相似文献   

5.
程麟 《教书育人》2006,(4):63-63
精神分析学派大师荣格(1875—1961)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荣格最具独创性的心理学理论就是原型理论。原型即原始意想和种族记忆,是人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一种先天倾向性或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反应包括思维、情感、知觉等各种反应。人能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例如,人对蛇和黑暗的恐惧,我们之所以具有怕蛇和黑暗的先天倾向,是因为我们的原始祖先对这些恐惧有着千万年的经验。生活中有多少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原型中有英雄原型、智叟原型、巫术原型、阴影原型、面具原型、阿尼玛、阿尼姆斯等。  相似文献   

6.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通过对人格的类型、人格的结构及其人格发展阶段的研究,形成了其人格发展心理学理论。本文在阐述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学理论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发展理论对我国继续教育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以两个平行世界同时展开故事这一创作手法的开山长篇。本文将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运用荣格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等理论对作品中世界的构成、人物设定、以及故事脉络进行分析,试图证明村上春树实际上用文学的形式将荣格心理学描绘的无意识世界,以及各抽象概念具体化,并在作品中探讨如何实现个性化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儒家伦理,已经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德"或"母德",这是在长达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经过以后历代的兼收并蓄和对立融合,发展成为儒、道、佛融合一体的宋明理学;近代中国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发展,促使我们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时代的反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为东西方道德观的比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童树 《小火炬》2014,(12):14-16
引子:爱提问的孩子 让我们回到19世纪初的英国古城施鲁斯伯里,也许这是一个温暖的午后,小达尔文正躺在妈妈的怀里晒太阳。突然,他莫名其妙地问妈妈:“小猫和小狗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吗?”妈妈笑着告诉他:“不,孩子,小猫和小狗分别是猫妈妈和狗妈妈生的。”“那我和妹妹是你生的,你是我姥姥生的,对吗?”  相似文献   

10.
11.
马静华 《班主任》2002,(7):40-41
历史记录: 2000年6月25日,湖南省邵阳市某校“优秀教师”张志红因不满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调动,竟然将校长的两个儿子和一位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惨无人道地杀死,最后自焚身亡。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心理障碍疾病,撇下还不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角度,主要从他们的几个理论观点着手研究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差异,认为弗洛伊德代表着当时西方的文化主流,而荣格的理论中则体现着一种东方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已有的心理学成果,对普遍认同的灵魂两个基本职能,即集中地支配人的一切精神和身体活动及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两个方面,其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作了认真的心理学分析。依此认定灵魂只不过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后的复杂形成物,而那种把灵魂视为人的生命结构中的超乎身体与心理之上的,超自然的神秘不可知的最高主宰者的主张,则是荒唐和无据的。此外,文中还指明了持此种怪异论者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同是18岁,嘉莉离乡背井,投靠芝加哥的姐姐;而海藻考上大学,来到上海的姐姐身边。名噪一时的《蜗居》上映后,引起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对80后女孩的价值观的思忖。而德莱塞早在100多年前就发表了《嘉莉妹妹》这部作品,当时也引起很大的争论。对比嘉莉妹妹和郭海藻的人生,本篇论文对嘉莉和海藻的性格、伦理观、爱情与性等多方面作了对比分析,然后探讨悲剧酿成的原因:一是"权",二是人性的弱点,最后揭示嘉莉妹妹和郭海藻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由倪墨炎、陈九英合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1月版),是一本非常好读的书。虽然当下研究鲁迅的文章及专著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但这本《鲁迅与许广平》却颇有新意,不可取代。其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还给我们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乃至可触可摸  相似文献   

16.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他所处的黑暗时代的一只抒情夜莺,更是一个深入人类灵魂的揭密者、探险者和革命者,他的深刻,他的犀利造就了许多不朽的名篇。本文将从他的一些传世之作中感受他的深邃和博大的胸怀。  相似文献   

17.
孙未 《新读写》2009,(12):9-9
转眼又到月穷岁尽的日子。如果不是夭折早卒,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数十个年末。从起初到最后,难免情绪不一。年末曾经是期待、欢欣,它意味着新年将至,辽阔的未来渐渐靠近。年末后来总会慢慢变作遗憾、惶恐,乃至沮丧。怎么回事,不就是转眼间吗?又是整整一年过去了,好像还什么都没有做呢,好像年初的情景还是昨天。一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人生的大树越过了最茂盛的时间,已然走向朽坏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一诠释学的心理学是作为一种可行的心理学研究途径而存在的,它为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实践手段。它有着高度发展的哲学基础,它使用合理的方法来分析经验、行为、文本材料以及其他描述性资料。而且,它还有一段相对久远的研究历史,对心理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洞见。它的目标是为我们对人的存在、我们自身以及他人提供“深层而充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朗读者》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一部长篇小说,爱情与离别、罪行与忏悔、道德的困境和法律的悖论,深嵌在小说的字里行间,等待读者的深思和阐释。81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朗读者》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用动态的影像世界阐释了对纳粹发动惨无人道战争的质询、汉娜和米夏之间一段忘年之恋,更着重塑造了汉娜这一进行灵魂自我救赎的道德自觉者的形象。本文就以汉娜心灵的衍化过程,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汉娜这个艺术形象,看汉娜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价值、挽回做人的尊严,实现自己的灵魂救赎,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20.
林建刚 《师道》2009,(3):44-45
中国古代向来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对教师这一职业一直比较尊重。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现代,人们赋予教师的称号多了起来,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不仅如此,“春蚕到死丝方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